一業興,百業旺。自上世紀80年代末沾化冬棗從庭院推向大田以來,沾化區上下始終堅持把沾化冬棗產業作為一項富民強區的主導產業牢牢抓在手上,形成了集銷售、研發、儲藏、物流、加工和旅游于一體的沾化冬棗產業集群。近五年來,沾化冬棗產業產值達125億元。
>>>“品種、品質、品牌”“三板斧”助推冬棗產業升級
“一斤80元,我這3畝沾冬2號冬棗保守收入也得15萬元。”今年沾化冬棗大賽“沾冬2號”組特等獎獲得者富國街道黑龍村棗農霍智華高興地合不攏嘴,“俺從八輩子貧農一下子成了種棗的‘富二代’”。
只有生產出高質量的產品,才能占有市場,才能保護好沾化冬棗這個品牌。沾冬2號是目前國內冬棗品種中最具發展優勢的品種之一,也是提升沾化冬棗產業市場競爭力的金子招牌。
霍智華的哥哥霍艷華是今年沾化冬棗大賽原生態組特等獎獲得者,憑著超高品質,今年霍艷華的冬棗也是供不應求。“我家7畝原生態冬棗已全部預訂出去,平均12元一斤。”霍艷華一邊說一邊揚了揚手里的《沾化冬棗標準化管理技術規程》,“多虧了它,標準化管理的冬棗品質錯不了。
今年以來,沾化棗農主動完成疏密間伐面積3.5萬畝,新建冬棗大棚6000畝,改良沾冬2號1萬畝,完成新技術集成示范區6000畝,冬棗的品質比往年又有了新的提升。
在“2018中國品牌價值評價信息發布”活動中,“沾化冬棗”以品牌強度918,品牌價值52.33億元,躋身全國地標產品100強,實現品牌價值評估新的飛躍。
>>>讓每顆冬棗都有自己的“身份證”
今年國慶節,來自云南昆明的游客秦智洲一家來到“中國冬棗第一村”——沾化區下洼鎮東平村。年初在網上認籌的冬棗樹碩果累累,一家人邊摘邊吃,不亦樂乎。今年,下洼鎮東平村和山東龍濱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合作,建立標準化冬棗示范基地,按企業要求在冬棗園里安裝攝像頭。消費者可以在網上認籌冬棗樹一年期的擁有權,棗樹委托棗農進行管理,所產冬棗全部歸認籌者所有,認籌者通過網上攝像頭遠程觀看棗樹的生長狀況。“雖然不是自己種的,但全程監督棗樹管理全過程,吃得放心!”秦智洲高興地說。目前有6000棵樹以每顆599—999元的價格被認領,已郵寄或采摘冬棗12萬斤。
在沾化冬棗品牌管理公司的電商平臺,大屏幕實時滾動顯示來自全國各地的訂單,幾名工作人員忙著包裝、發貨。沾化冬棗品牌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魏達說:“兩個月的銷售季,沾化冬棗線上銷售可達80萬斤,銷售額超過500萬元。”
今年,沾化冬棗大數據系統將幾大電商平臺數據匯總后,會對消費群體偏好、需求等精確分析。
借助互聯網技術,沾化正在打造覆蓋冬棗整個生命周期的可追溯系統,可對生產流程的每一個節點進行管控,讓每顆冬棗都有自己的“身份證”,實現從“棗田到餐桌”的全程溯源。
網絡營銷成為沾化冬棗銷售的主渠道,2017年網上銷售占比達到30%,今年有望突破40%。9月30日,“冬棗產業升級助力鄉村振興”暨第三屆沾化冬棗電商節正式啟動,京東、蘇寧、淘寶、易果生鮮等電商平臺負責人,佳沃鑫榮懋、廣州展卉、上海波濤等知名渠道供應商參加,深化電子商務合作,拓展多元化銷售渠道,帶動沾化冬棗深加工產品研發及產業升級。
>>>產業集群發展打造沾化冬棗“新六產”
“現在,我們農民不僅會種冬棗、賣冬棗,還會賣風景。”下洼鎮西平村棗農蘇義峰自豪地說。
“每年冬棗成熟季,自駕游、休閑游的汽車長龍成為棗園邊一道亮麗的風景。”今年,沾化區創新策劃徒駭河百里長廊、永館路沿線旅游采摘等路線,新建高標準冬棗示范園22處、旅游采摘園231處。同時,整合冬棗旅游資源,對接城市群旅游景點,形成高層次、多樣性“大景區聯盟”。
產業鏈條伸起來,全靠三產龍頭帶。沾化區大力發展精深加工,積極研發冬棗濃縮汁、冬棗酒、脆冬棗和冬棗盆景等深加工產品,提高產品附加值,真正將冬棗“吃干榨盡”。目前,全區各類棗制品加工企業30多家,銷售收入達50億元。
“將冬棗產業用旅游‘串’起來,以旅游拉動農業,以農業帶動商貿,以商貿促進工業,實現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打造冬棗‘新六產’。”沾化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統戰部部長孔令峰說。
華為換屆:任正非卸任副董事長 其女接任
晉中脫貧攻堅向連戰連勝目標進發
依托“郕”文化,古城換裝升級 在外務工村民紛紛返鄉創業
北京市軌道交通二維碼乘車上線3個月 累計進站量超5600萬人次
今冬明春消防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召開
沾化區下洼鎮小冬棗“長成”富民大產業
南充將上演今年首場重大天象 千萬不要錯過…
武陵源區公路局上半年安全生產形勢穩中向好
全市農家書屋培訓會在江安舉行
東關街道、蓋北鎮開展冬季治安大巡防
高新和專利申報培訓
推進鐵腕治霾工作落實,強化油煙治理工作日常檢查
南開區施劃泊位:專項治理共享單車 專區停放整齊有序
岳陽90后廚師“暴力”喊菜走紅 你一定也看過!
成立鎮領導工作小組 全面統籌加快海綿城市建設
徐梁村:每個村民都是股東
武漢首批省示范高中校線出爐
北京景山學校曹妃甸分校舉行了
徐東濤赴楊和、明城指導救災復產工作
今年市本級計劃出讓宅地45宗!供應數量創2013年以來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