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新聞網--桂林日報 記者蔣偉華通訊員李萍/文 蔣偉華/攝
興安縣華江瑤族鄉水埠村是典型的山區,村里山多地少,竹林多。靠著竹子村民也曾經過上還算安穩的日子,然而隨著竹木產業的日漸衰落,村里的經濟一下掉入深谷一蹶不振。為了帶動村里產業的發展,從2008年開始,村支書鄧德華帶領村民一直在摸索種植各類水果,雖然投入了大量精力,卻收效甚微,自己也越來越“窮”,欠下了10多萬元外債。幸而天道酬勤,這兩年在他和村民的持續努力下,村里的獼猴桃產業終于有了起色,而剛過知天命之年的鄧德華卻已熬得滿頭白發。
傳統竹木產業衰落,村里好景不再
水埠村離鄉政府所在地8公里左右,但由于山道崎嶇,開車需要半個小時才能到達。一路上竹林搖曳、溪流淙淙,風景怡人。
“風景是好,可是竹林已產生不了什么效益了。”村支書鄧德華無奈地告訴記者。因為山水好,大片的竹林曾經是村里的支柱產業。當地政府引進竹木加工企業后,一根竹子最貴的時候能賣到20元錢,刨去成本一根竹子就有七八元甚至10元純利潤,一年下來一戶人家有數萬元的收入。對于大自然的饋贈,村民們也十分珍惜,防蟲害特別用心,大片的竹林散發出勃勃生機。可惜好景不長,隨著國家對環保的重視及市場等原因,竹木產業在近年慢慢衰落。
“現在基本沒人愿意去砍竹子……”對于竹木產業的衰落,村里的老人們嘆息不已。記者在車上一路看去,滿山的竹子郁郁蔥蔥,但人們對它似乎已失去了興趣。竹林一般都在高山上,刨去砍伐的人工費和運輸成本,幾乎賺不到錢,每年還要花心思和肥料去護理它,費力不賺錢讓村民十分煩惱。眼見曾經的香餑餑變燙手山芋,很多村民選擇外出打工甚至放棄竹林不管。久而久之,茂盛的竹林開始生病,甚至爆發過大面積的蟲害。對此,大家也很無奈:“沒有經濟效益,誰還去管啊?”
阜陽經濟技術開發區創建省級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現代環保產業園規劃通過專家論證
年產15萬噸 高臺礦泉水項目開工
奮力自興 ——大學生王自興創新運營記
長安區一村民主動拆除違建房 環境好了就是為群眾謀福利
奶奶給顆毛豆孫女塞進鼻孔 嘗試自己取不料越推越深
剛剛50歲的人頭發都白完了,遠遠看去像個老頭,這個男人經歷了什么?
精準扶貧的公益探索
連云港10個受理點可受理港澳臺居民居住證申領
浙江大學與哈佛大學聯手打造“學術地圖發布平臺”上線
萍鄉軍分區黨委全體(擴大)會議召開李小豹講話 李江河出席
京企投600多億元“回補”南水北調水源區
“文明祭祀綠色清明”太原推出多項惠民便民服務
省氣象臺9月9日發布消息本周陰天為主多陣雨
“雪亮工程”抗擊冰雪顯神威鄉村“天眼”發現安全隱患1414起
新田查處一起流動書攤網點
黃岑麗參加全市創建文明城市思想道德建設組全體會議
浙江部分中小學生睡眠時間不足、實踐能力不強
不借貸為何會碰上網貸詐騙? 套路可能就藏在身邊
結緣十年茶味,感悟品味人生
公安部門為高考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