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遷網訊 (記者 阮興軍) “我是來拿工錢的,孫子開學了,回去帶孩子,我不在這里干了。”近日,記者在泗陽縣裴圩鎮陳集紅椒基地,巧遇裴圩鎮營頂村的尚素萍過來拿工錢。記者在基地大棚內看到,綠油油的辣椒植株被掛滿的青辣椒壓彎了“腰”,個別植株甚至“跌倒”在地。基地豐收在望,不日即可采摘上市。
陳集紅椒基地位于裴圩鎮陳集村,占地面積300畝,總投資500多萬元,從事紅椒、西瓜等設施蔬果生產。
營頂村與陳集村相鄰,在陳集紅椒基地整個產業鏈條中,尚素萍屬于那種閑時過來打工的,收入因工種不同每天從50元到80元不等。
除了這種打閑工的,基地工人的另一個來源是原先300畝土地的承包人,他們流轉了土地,有了土地租金收入;進入大棚務工,又有了一份收入。
在這兩種受益人群中,有不少是低收入戶。基地優先聘用低收入戶,日常用工30人左右,生產高峰期用工70人以上,人均日薪60元以上。
除此以外,紅椒項目的投資主體聯合流轉土地的村民,吸納周圍的農民,成立了泗陽縣旺誠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以基地教學的方式帶動周邊20多戶社員發展設施蔬果生產,戶均實現年增收3萬元以上,為這一帶產業結構調整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帶動作用。
裴圩鎮圍繞項目動腦筋,項目引進后流轉農民土地,由村集體建設大棚,再租給投資方。投資方通過基地向合作社社員傳授技術,推動結構調整;用工優先聘用流轉土地的農民、低收入戶。由于兼顧了各方利益,這種圍繞項目設計的“1+N”模式既有效整合了土地、人力、資金等各種生產要素,促進了生產,又實現了幫助村民和村集體增收。
陳集村集體通過流轉土地建設大棚轉租,年可實現10.5萬元集體經濟收入。
據介紹,種植紅辣椒效益高,一畝地的收益能超過三畝的麥和稻。
市民政局副局長先平率隊檢查兩院節前安全生產工作
我市召開特色田園鄉村建設推進會
深圳六年免檢永不脫檢已正式受理登記
曲阜市新增兩家 省級工程實驗室
周口農科院就今年苗情整體偏弱情況發布小麥春季管理技術意見
“1+N”模式多方共贏 裴圩陳集紅椒基地豐收在望
【改革開放40周年】消失的城中村見證臺州城市變遷
湛江機場將開通太原宜昌航線和加密兩條航線
裕洲小學在鎮中小學田徑運動會中獲佳績
我市禁毒工作成效顯著
傾力建設“中國IC之都”
東莞市公路管理局4座橋梁智能防撞預警系統終止公告
坐索道也可以預約 渝中智慧旅游不斷推出升級服務
我市對2016—2017年主食產業化項目管理工作進行“回頭看”現場核查
政策促穩 建設多元住宅供應體系
強化基層黨組織帶頭人隊伍建設 黃石港區“雙培五好”培育“領頭雁”
青少年競技組男子乙組足球賽事激烈比拼 周口男足首場橫掃信陽男足
3號館“泛娛樂”讓市民目不暇接
國羽亞運會順利收官,斬獲3金1銀2銅
尹力主持召開省道路交通安全綜合治理委員會全體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