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舊貌換新顏
鳳凰縣委書記顏長文(左二)與麻沖鄉下麻村村支兩委共謀發展規劃。
鳳凰縣委副書記、縣長趙海峰(右二)在千工坪鎮勝花村調研精準扶貧工作。
鳳凰鳳飛水晶有限責任公司吸引大量的當地建檔立卡戶轉移就業,讓他們摘掉了貧困帽子。
山江鎮老家寨村村民吳青河、吳湘潔兩姐弟開心地經營自家店面,鄉村旅游的發展 讓他們一步步脫貧致富。
2018年廖家橋鎮圩場招聘會上,應聘人員正認真填寫應聘表。
花卉苗木產業結碩果。
文/ 歐陽文章 麻正規 唐松茂 圖/ 鳳凰縣扶貧辦提供
前言:5月28日,州委書記葉紅專深入鳳凰縣調研時強調,全州各級各部門務必聚焦重點、務必精準精細、務必集中精力,用繡花功夫抓實抓到位精準脫貧工作,確保貧困群眾真脫貧脫真貧,讓老百姓滿意。
近年來,鳳凰縣正是秉承“用繡花功夫抓實抓到位精準脫貧工作”的工作思路,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來抓,重點瞄準“兩不愁、三保障”,壓實責任,全力推進精準脫貧“十項工程”,脫貧攻堅取得顯著成效。
據統計,2017年全縣35個貧困村如期退出,4042戶1.7萬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發生率由2016年的14.5%下降至9.9%;該縣經歷國家實地核查、暗訪、東西部協作考核及省里的實地考核驗收、省第三方評估,2017年該縣精準脫貧工作位列全省二類單位前列。
易地搬遷:舒家塘的建檔立卡戶“舒了心”
“搬新家快一年了,四間房,一家三口住,寬敞得很。”
6月5日,記者一行來到鳳凰縣阿拉鎮舒家塘村村民楊賽平家,一提起自己的新房子,憨厚的楊賽平一個勁地感謝黨的好政策,讓他一家“舒了心”。
一年前,楊賽平沒搬進新家的時候,他可沒這么“舒心”。楊賽平一家三口和他兄弟一家四口住在一棟一層平房里。“加上兩個老人,九個人住一起,房子狹窄,破舊,一下雨,到處都漏。”楊賽平回憶,當初自己是建檔立卡戶,一家貧困,建不起新房,憋得很,做什么都沒心思。
2015年,縣委宣傳部、縣文物局來到舒家塘駐村扶貧,舒家塘迎來了發展的好時機。舒家塘是國家文保單位,是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錄——鳳凰區域性防御體系的一個重要節點。相傳,這里住著的是宋代楊家將的后代。駐村工作隊駐村后,按照縣委縣政府統一部署,從精準扶貧和該村旅游發展的雙重角度考量,在舒家塘村東側實施異地搬遷工程,既改善村民居住條件,又最大限度地保護舒家塘的古老風貌。
2016年6月30日,楊賽平清晰地記得這個日子。舒家塘58戶村民搬進了新家。特別是楊賽平、楊輝、楊紅俊等6戶建檔立卡戶搬進新家后,極大地改善了生活條件,激發了他們脫貧致富的信心。
楊賽平介紹,如今,他住進了新房,年邁的父母醫療有了保障,大大解除了一家的后顧之憂。今年,他又爭取了政府貼息貸款3萬元,種植了6畝魚腥草,每畝最低收入可達8000元,一家人正朝著致富路上奔。
異地搬遷,讓百姓安居樂業,這是鳳凰縣精準扶貧重點推進的“十項工程”之一。按照“三年規劃、兩年完成”的要求,統一規劃、統一安置、統一建設22個易扶集中安置點,易地搬遷2632戶11704人,其中建檔立卡戶2454戶10936人。
2018年9月,22個易扶安置點可全部建成、全部搬遷。夯卡和禾庫兩個易扶安置點成為國家發改委推介的典型。
旅游扶貧:老家寨村民迎來了“新發展”
鳳凰縣山江鎮老家寨,是一個地地道道用“石頭壘起來的苗寨”。石板寨圍、石板碉樓、石板坪場、石板路、石板街,石桌、石凳……整個寨子,由低到高,層層搭建,錯落有致。
近年來,在該縣旅游扶貧政策的大力推動下,老家寨的日子也如這壘砌的石頭,越壘越高。
2016年,隨著村里旅游的發展,村民吳青河和姐姐吳湘潔合計在村里開一家小店,專門經營湘西特產。隨著游客的增多,吳青河、吳湘潔姐弟倆慢慢嘗到了旅游發展的甜頭。2017年,姐弟倆的門面收入近10萬元,作為建檔立卡戶的吳青河一家也成功脫貧。
“以前在外面做苦力,賺些錢就租房子、糊口,幾乎沒有剩余。”吳青河回憶,前些年在外打工的他每逢過年回家,口袋里就剩個車旅費,一家人陷入貧困,成了建檔立卡戶。
“面門不要租金,游客越來越多,我們的前景越來越好。”吳青河、吳湘潔的店面就開在村子的中央,一批批游客的到來,讓姐弟倆忙得不可開交。店面周邊,村民們搭起了好幾個門面,賣的賣特產,賣的賣苗族傳統手工藝品,賣的賣零食。顯然,旅游發展,如一泓活水,讓這個古老的“石頭寨”迎來了新生。
村支書龍云恩介紹,老家寨目前有340人,32戶建檔立卡戶。近年來,縣里專門組建鄉村旅游發展公司——銘城公司,以整合全縣鄉村旅游資源。老家寨是公司統一經營的一個重要景點,公司每年從企業利潤中給老家寨分紅5萬元作為村集體收入。目前,老家寨有10名建檔立卡戶在銘城公司旗下的旅游景點上班,每人每月收入不低于2000元,5戶建檔立卡戶像吳青河一樣通過經營店面或開農家樂改變生活,脫貧致富,全村百姓都不同程度地享受到了旅游發展的“紅利”。
鳳凰縣是全國知名的旅游大縣,以旅游產業為依托,帶動百姓脫貧致富是該縣精準脫貧的重要抓手。近年來,鳳凰縣引進祥源控股集團、東方園林集團等大集團參與建設鳳凰四大景區和40個鄉村游精品村寨。建設經營飛水谷、苗人谷、山江博物館等鄉村旅游景區,建設菖蒲塘蠟染原料基地和山江鎮特色農家樂,帶動1800戶7168人脫貧。引進27家本地小微企業入駐“鳳凰之窗”,安置及帶動貧困人口1000余人。
轉移就業: 鳳飛水晶讓百姓日子“飛起來”
一條條忙碌的流水生產線上,工人們正有條不紊地操作,焚燒,洗滌,鉆孔,裝箱……一顆顆精美的水晶球從流水線上“蹦跳著”下線。
2016年在鳳凰縣阿拉鎮落戶的鳳凰鳳飛水晶有限責任公司是一家專門生產水晶制品的工業企業。2017年,企業營業額近億元。企業落戶鳳凰后,最讓老百姓受益的是,該企業優先招聘建檔立卡戶,為該鎮轉移勞動力就業,為精準脫貧助力。
張吉成是阿拉鎮西牛村村民,2016年前,他賣豬肉,做零工,沒有穩定工作,收入又少,是村里的建檔立卡戶。
“我年輕,有的是力氣,就是力氣沒地方使。”說起自己的貧困過往,張吉成顯得不好意思。他說,以前生活沒目標,東游西蕩,房子也沒得,搭到哥哥住。2016年,鳳飛水晶有限責任公司在阿拉鎮成立,作為建檔立卡戶的張吉成被“優先”招聘進廠。
“一個月四五千元。前不久,我妻子也進了廠,兩個人一個月就有八九千。”赤裸著膀子,剛從生產線下來的張吉成顯得有些興奮,言語中充滿著對站在旁邊向曉輝的感激。
向曉輝是鳳凰鳳飛水晶有限責任公司三家股東之一。兩年前,向曉輝和其他兩家在浙江創業做水晶的老板,決定把他們的公司整合,返鄉創業。
“回家,就是想為家鄉做些事情。”向曉輝介紹,目前,公司共有員工800余人,其中,建檔立卡戶就有400多人。
“光我們西牛村就有30多個建檔立卡戶解決了工作,而且,五險一金都有,我們做夢也沒有想到在家門口能賺這么多錢。”得益于水晶廠,張吉成一家生活大改善,剛獲得政府異地搬遷房的他正著手裝修自己的新房子,一家人邁向新生活。
實施農村貧困人口轉移就業是一項系統工程,也是促進農村貧困人口增加收入的一項重要舉措。既要把企業引進來,解決當地就業,同時又要把人力資源推出去,建立優質的勞動輸出渠道。近年來,鳳凰縣高度重視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工作,建立長株潭、濟南、廣州等重要勞務輸出地和本地涉旅企業用工對接機制,2017年全年完成就業轉移3529人,發放交通費補助225萬元,惠及貧困人口2813人。加快扶貧車間建設,鳳飛、周生堂等企業帶動貧困人口就業3000余人。安排2292名貧困人口從事農村公路養護、“五小水利”管護和村莊保潔等工作,幫助2292個家庭實現村內就業脫貧。
產業發展:惠農公司讓全縣菜農“得實惠”
鳳凰縣臘爾山臺是富硒地帶,是該縣蔬菜種植的“寶地”。然而,多年來,因為產品銷售難題,臘爾山臺的蔬菜種植一直沒有取得大發展。近年來,鳳凰縣在蔬菜規?;N植、銷售渠道上做文章,大力扶持合作社,讓農特產業發展,帶動該片區百姓脫貧致富。
在諸多舉措中,該縣整合縣供銷社資源,成立鳳凰縣惠農電子商務有限公司,通過互聯網+模式,破解農產品銷售難題,讓臘爾山片區乃至全縣蔬菜種植產業獲得蓬勃發展,成為精準扶貧路上又一大亮點。
6月5日,來到鳳凰縣惠農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公司負責人王小華為記者打開一個叫“鳳凰通”的微信公眾平臺,平臺上可以醒目地看到各種農特產品在網上銷售的訂單,點擊訂單,即可買賣。
“‘鳳凰通’這個平臺就好比一根扁擔,一邊挑起菜農,一邊挑起消費者,實現產銷有效平衡。”王小華介紹,目前,該平臺已對接全縣52家企事業單位,直接為他們提供蔬菜等農產品供給。
“截至6月3日,‘鳳凰通’上線運營還不到20天,銷售的蔬菜達到20萬余斤。”公司經理闕輝對“鳳凰通”運營前景充滿信心。他介紹,現在,公司每天都到臘爾山一帶去收購蔬菜,平臺的搭建為臘爾山一帶乃至全縣菜農帶來了信心,各地蔬菜種植合作社如雨后春筍般建立起來,成為全縣互聯網+產業發展,助力精準扶貧的經典案例。
幫助老百姓把產業發展起來,是實現老百姓真脫貧、長久脫貧、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近年來,鳳凰縣委縣政府走好“園區發展、分散發展、銷售服務”三條路子,支持貧困戶發展野生葡萄、稻花魚、湘西黑豬等特色產業,全年建成萬畝精品園3個、千畝標準園35個、百畝示范園382個,創省級特色示范園2個,發展州級以上龍頭企業8個。對接旅游消費市場,支持貧困戶發展庭院經濟,惠及貧困農戶1.5萬戶6.1萬人。
合肥水上交通安全知識進校園活動啟動
洞口縣雪峰街道木瓜高級小學舉行消防疏散演練
船山區婦幼保健院開展健康扶貧義診活動
仨農民工討薪爬上高塔欲跳下 棗強警方積極營救化解危機
潯東小學參加九江市第七屆中小學生、幼兒園藝術展演活動
用繡花功夫抓實精準脫貧——鳳凰縣精準扶貧工作亮點多
省地質六隊黨委召開 “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專題組織生活會
垃圾治理美化小鎮
未央區食品藥監局食品稽查隊規范工作秩序 嚴肅工作紀律
大慶急性腦卒中治療邁進“溶栓+取栓”新時代
未來三天武漢多降水,局部短時大雨伴雷電
洪梅:春季“河豚”毒性最強 市民勿貪鮮輕易試吃
司法行政機關深挖涉黑涉惡線索 服刑人員坦白檢舉
教育部檢查組到我市檢查“學生資助規范管理年” 自查自糾工作
推動黨的十九大精神在東莞落地生根 開花結果
河北日報:故宮博物院攜手避暑山莊博物館舉辦文創展
政策解讀:中國人民銀行有關部門負責人就整治拒收現金有關問題答記者問
蘭陵縣新興鎮人大發揮代表職能助推“鄉村振興”
田園板塊又添公租房新項目
石奇珠到海豐縣調研“紅色村”建設時強調 傳承紅色基因 推動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