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在線3月22日訊 據長沙晚報(記者 匡春林)充滿韻味的老地名,承載的不僅僅是城市的歷史,還承載著無數人的記憶和鄉愁。記者昨日從市民政局了解到,2014年起,長沙開始了全面摸清地名“家底”的工作。4年來,已調查采集收錄地名數據27萬余條,一批瀕臨消亡的老地名得到了搶救性保護。
現狀:一些老地名面臨消亡危機
長沙的歷史地名文化資源豐富、寓意深遠、底蘊深厚,集中體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太傅里、定王臺、朱張渡、大西門、小吳門、走馬樓、潘正街、臬后街、府后街等老地名,不僅見證了長沙的歷史興衰與變遷,還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
但近年來隨著舊城改造、路網建設的推進,新地名、新街巷路名逐年增多,老地名卻逐漸被人們淡忘,不少意義雋永的歷史文化老地名、老街巷名,甚至面臨著消亡的危機;而受商業因素和崇洋求大心理影響,地名名不符實、缺乏文化底蘊,以及盲目使用洋名、擅自宣傳使用非標準地名等現象日漸增多;一路多名的現象也不同程度地存在。
規范:嚴格命名傳承歷史文化
如何讓老地名、老街巷在新時代煥發新風采?據介紹,近年來,長沙對于地名命名進行了嚴格規范。其中,對一般地名的命名,嚴格實施逐級上報、分級審核、市級審批的程序;對于重要地名的命名,則嚴格遵循部門申報、市民聽證、專家論證、公開公示、政府審定等程序。
“規范地名命名,不僅遏制了各類地名實體大、洋、怪、重等不規范命名現象,也為歷史地名保護留下了寶貴空間。”市民政局局長陳昌佳介紹,如長沙地鐵一號線站點命名過程中,老地名“馬廠”得以保留;地鐵三號線“阿彌嶺站”的命名中,申報單位從4個備選名稱中,最終選定“阿彌嶺”這一歷史老地名。
“全市地名命名工作始終堅持在地名用詞系列化中彰顯文化、體現傳承,并對發音歧誤、不雅的老地名進行糾錯校正的標準化處理,讓一批老地名恢復本來面貌。”陳昌佳舉例,在長沙方言中,溁(ying)灣鎮常被誤念為“榮灣鎮”,為此,在設置該路名牌時,特別標注了正確的讀音;在展覽館路擴改時,多方征求意見,最終確定用“營盤路”這一歷史老地名代替原有的“展覽館路”。
保護:地名普查摸清地名“家底”
從2014年至今,長沙在全市開展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工作,先后對全市有使用意義的11大類119小類地理實體進行全面勘查、摸排、梳理,共調查采集收錄地名數據27萬余條。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普查中,長沙收集了涉及古縣、古鎮、古村落、古街巷等全部地名,一批即將消失的老地名得到了搶救性保護,并已初步形成長沙市地名文化遺產目錄。
與此同時,在全市地名普查中,長沙還對地名缺失、一地多名、多地重名、地名用字不規范等情形進行了標準化處理,并對長沙古驛鋪類歷史地理坐標進行了深度還原,將80余個節點式的古驛鋪串聯起來,充分展現長沙歷史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
“俄羅斯油畫”南下“開疆拓土”冰城文化輸出推動“深哈合作”向更高層次更寬領域挺進
成都住房租賃交易會啟幕 推2.6萬條租賃房源
開陽縣委書記張海波到花梨鎮調研“組組通”項目建設
省住建廳調研我市時要求
力爭10月底前完成住房公積金“雙貫標”驗收
因架設人行天橋25日-27日百貨大樓前路段封路
長沙4年來調查采集收錄地名數據27萬余條 一批老地名得到搶救性保護
莊毓聰大寫意花鳥畫展在漳開展
洛邑古城將建影視基地
蚌埠市轄各縣壓縮企業開辦時間推進部署工作會議召開
安陽學院舉辦博物館文化節
冀州在衡水市率先取得河北省屬公費師范生培養計劃
中韓大學生文化體驗活動在大外啟動
注意!今明兩天馬鞍山或有較強降水
市民注意啦:六安火車站落客平臺交通管理有新規
英雄已逝聲猶在吳俊寰“留”給媽媽的歌感動全場
磁縣住建局召開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工作部署會議
東營市工商局關于做好政務熱線投訴舉報轉辦處理與信息錄入工作的通知
淮北市統計局局長邵青同志看望西城社區受災群眾
2018年蘇州新建、改擴建學校全在這兒!
電影《忠犬流浪記》來什邡取景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