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歙縣石門鄉竹嶺村,隨處可見打篾、編席的村民。今年62歲的程先群是當地的篾藝能人。趁著農閑,他和老伴正忙著加工竹簾。據他介紹,像他們這樣的夫妻檔家庭作坊不在少數,村里80%以上的農戶都從事竹簾加工。一年里僅竹子上的收入要占到年收入的一半左右。“我們就是靠山吃山,筍干、竹加工,一年下來少說也有個五六千塊錢。”
近年來,石門鄉立足本地豐富的山區資源優勢,積極發展山上產業;以精準扶貧工程為契機,做活“竹經濟”,寫好“綠文章”。
“山上種竹子、山下做簾子、山外賺票子。”這句“順口溜”說的就是當地“竹經濟”的紅火。石門鄉作為“安徽竹鄉”之一,擁有近2萬畝的竹林,立竹存量約400萬根,年產竹筍1100余噸。
受地理條件限制,曾經,山上的竹子要靠人一根根“肩挑背扛”,而外地的運輸車輛也不愿意來村中收購,村民收入低下。近年來,石門鄉不斷加大基礎實施建設力度,持續修建、硬化林區道路和生產便道,交通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現在路直接連到了竹園里,車子可以開到馬路邊上,真是太方便了。”竹嶺村村民朱明紅興奮地說。
在加快發展交通基礎設施的同時,石門鄉將科學經營、提高竹林單產、增加竹原附加值作為農民增收主渠道之一。
該鄉依托竹業專業合作社打造2000畝毛竹科技示范園基地,復墾竹園5000畝,邀請農技專家指導規劃改造,并對竹農進行免費培訓,積極引導村民“把山當田耕,把竹當菜種”,走科學培育、豐產經營之路。“以前都是傳統的粗放式管理,收益沒什么保障,現在經過專家給我們手把手的指導,今年收益肯定會更好。”一片片翠綠的竹林在竹嶺村村民汪搿娣看來都是“綠金子”。
為念好“竹”字經,讓更多的農民從中得到實惠,石門鄉還積極做精做深竹產業,積極引進徽菜農產品精加工企業,采用“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對竹筍等特色有機農產品深加工,助農增收。今年,竹嶺村又積極整合資源,投資42萬元新建了筍干烘培廠。廠房投產后,不僅烘出的筍干品質更優,還可大大提高產量,每天烘培鮮筍可達兩三萬公斤。
“下一步,我們將充分發揮石門的區位資源生態優勢,大力發展特色生態農業、全域旅游,一方面是做大做強傳統產業,同時培育新的特色亮點,并通過對外營銷,吸引更多人來石門旅游,把我們石門建設成為中心城區的后花園。”石門鄉鄉長馮騰海介紹。
如今,石門鄉的山頭地里、房前屋后,正被越來越多的綠竹覆蓋。行走在石門鄉的山間田野,修篁夾道,一篇富民強村的“綠”文章,正滋潤著一方鄉民。
東山:推進重點項目建設
家庭教育大講堂為家長“充電”
廉政清風為美麗鄉村增色
關于實施工作日高峰時段區域限行交通管理措施的通告
梅江區一按摩店內藏貓膩,有人賣淫嫖娼被抓現行
石門鄉做活“竹經濟”寫好“綠文章”
"繼位者"難尋 地壇祭地老演員返場
把交通安全送到婚宴上
瞻仰先賢、體驗活字印刷、動手做月餅……品傳統文化 過別樣中秋
曲周縣審計局“三管齊下”提升審計干部綜合素質
端州黃崗廣泛開展環境整治活動
藥品GMP認證審查公示(第236號)
南充市受理環境保護信訪舉報處理情況匯總表(2017年11月26日)
讓扶貧脫貧成果經得起檢驗 農業部門多措并舉推進落實整改
安徽首個綠色電站完成倒送電工作 將于2018年底投產
千余件物品循環愛心在泡崖居民間傳遞
新鄭市召開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作風整頓會議
2018江西網球公開賽21日開賽
武漢警企共建“零酒駕街區”
12萬名客商投洽會尋覓商機 海口開展“點對點”招商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