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踐行“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紀實


美麗雪山見證的藍天幸福
數說成都
成都是一座能看到240公里以外海拔7000米以上雪山的特大城市。2017年,空氣質量優良天數235天,比2013年增加了103天,為5年來最好水平。
規劃建設總面積約1275平方公里的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全面建成后全市將人均增加10平方米凈森林,提升8.4億立方米年蓄水能力,每年固碳31萬噸,釋放23萬噸氧氣。
梳理市域11487平方公里生態基底和2847平方公里城鄉建設用地情況,規劃建設世界最長城市慢行系統——1.69萬公里的三級天府綠道體系,2017年4月以來開工建設1178公里,今年將建成約1600公里。
截至2017年底,成都共享單車日均騎行超500萬人次,帶動地鐵客流量增長近10%,騎行指數排名全國前三。
市、縣、鎮、村四級河長合計10932人,中心城區黑臭水體治理全面完成,市級飲用水水源水質達標率穩定保持100%。
清晨5點半,東方泛起魚肚白,整座城市還“睡意惺忪”。
在溫江區一幢32層高樓樓頂,田相和已蹲守多時。
他不住地調試手里的相機等待著一場“約會”,一場天地姻緣的際會。
6點20分左右,當240公里以外的“蜀山之王”貢嘎山出現在眼前時,他震撼得差點忘記按下快門。清晨的陽光“喚醒”了潔白的雪峰,一座座連綿的雪山逐漸顯現,被鍍上一層金黃,圣潔而莊嚴。
這一天是2017年6月5日,世界環境日。作為“雪山發燒拍友”的田相和,把在城市拍攝雪山的高度從海拔6000米刷新到了海拔7000米以上。
當天,拍攝者丘寒在郫都區一幢樓的樓頂,拍下了當時所有從成都可以遙望到的雪山,并用軟件將27張照片合成了一幅超長全景畫卷。貢嘎山、大雪塘、四姑娘山、九頂山等10余座雪山一一呈現,披著霞光,巍然聳立。畫卷刷爆了朋友圈,“成都雪山”成為那段日子的網絡熱搜詞。
這些自稱“追峰人”的“攝友”,捕捉著雪山在成都天邊的每一次驚艷亮相,也成為這座城市空氣質量向好最幸福的見證者。
“在城里能拍到貢嘎山,太難得了!”前些年,在成都市區偶爾也能拍到雪山,但以西嶺雪山、四姑娘山幺妹峰居多。想要拍到海拔7556米的貢嘎山,需要往邛崍、雅安方向走,而且運氣好才能拍到。
這兩年,他們的“運氣”越來越好,經常不用出城就能拍到雪山,還不時能“邂逅”貢嘎山。
雪山從“稀客”變“常客”,是成都城市環境日漸向好的佐證,是成都追求環境民生的獨特注腳,是成都人藍天幸福的美好見證、詩意指標。數據顯示,2017年,成都的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2013年增加了103天,為5年來最好水平。
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
進入新時代,書寫新答卷。坐城觀山,推窗見綠,仰望藍天,俯掬清波……成都正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著眼于滿足人民優美生態環境需要,順應人民美好生活向往、高品質和諧宜居生活追求,落實中央城市工作會議“一尊重五統籌”發展要求,踐行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構建綠色發展制度體系,加快推進生產體系、生活方式、生態環境綠色化,綜合施策破解“大城市病”,推動形成優美城鄉形態、健康生活方式、綠色消費場景,實現城市和諧宜居、可持續、高質量發展。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綠色,正成為成都城市發展最鮮明的底色、最持久的優勢。
落筆城市格局 為子孫后代綿延青山綠水藍天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還自然以寧靜、和諧、美麗。成都抓住“遙望雪山”這一空間特質,在新一輪總規修編中,重塑城市空間布局和產業經濟地理,開啟城市格局“千年之變”,為城市永續發展開辟空間,再現“窗含西嶺千秋雪”勝景。
經常看到雪山真的那么重要嗎?
“追峰人”田相和的回答斬釘截鐵:“當然!這說明空氣好呀,我們生活在這座城市幸福感強呀!”——幸福的“攝友”團隊已從當初的4人發展到了400多人。
如何抓住“在成都遙望雪山”這一空間特質,通過科學規劃有效管理,實現“望山見水”,再現“窗含西嶺千秋雪”勝景?這是成都市新一輪總規編制的核心成員之一、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汪小琦和團隊小伙伴們思考頗多的問題。
“望山見水是結果,是導向,其中隱含的重大命題,是在城市永續發展的迫切要求中,在環境容量日漸緊迫的現實狀況下,如何取舍,如何平衡?”
擺在成都面前的時代問卷,關乎當前、更關乎未來。
更加注重綠色發展,加快建設美麗中國典范城市,擔當起長江上游生態屏障保護責任——這是成都的選擇,也是新一輪總規修編的指針。
隆冬,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高新片區熱火朝天,景觀打造、生態修復提升、水系綠化美化、自然人文資源保護等行動全面展開。去年,項目新增造林面積2萬畝;今年計劃增綠增景8.5萬畝。
規劃建設總面積約1275平方公里的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全面建成后將有效提升生態、生活、生產效益。全市將人均增加10平方米凈森林;將提升8.4億立方米年蓄水能力;每年將固碳31萬噸,一定程度緩解城市熱島效應;每年將釋放23萬噸氧氣,有效提升空氣質量;增加動植物近千種,形成多樣化生態環境系統。
著眼于治理“大城市病”現實需要和面向未來可持續發展,新一輪總規調整城市空間結構,深入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推動差異化協同發展,深度打破圈層結構,加快形成“中心城+近郊區”空間層次,有序疏解中心城區非核心功能,形成網絡化、多中心、生態型的城市發展新格局,提出構建“一心兩翼三軸多中心”的多層次網絡化空間結構,推動成都城市格局從“兩山夾一城”轉變為“一山連兩翼”。
以千年之變的大魄力,為城市開辟永續發展空間、優化環境容量。至此,成都邁入“雙城時代”。這將破解延續天府之國“水旱從人,不知饑饉”與城市發展的矛盾、工業化水平提升與資源環境掣肘的矛盾、圈層發展帶來的單極無限擴張與由此產生的“大城市病”問題。
生態綠色正逐漸重塑這座城市的格局。新一輪總規把龍泉山由原來的生態屏障轉變為城市綠心,兩側的中心城區和東部城市新區,將實施差異化空間發展戰略,以“東進、南拓、西控、北改、中優”精準導向,降低龍泉山以西區域的環境壓力,利用好龍泉山以東的資源優勢與環境優勢。
去年12月25日,溫江區委出臺實施意見,著力打造全域健康產業生態圈,加快推進醫學研發、生物醫藥、都市農業等8大重點行業生態圈建設。這正符合新一輪總規對“西控”區域的發展導向——持續優化生態功能空間布局,大力發展高端綠色科技產業,退出與資源稟賦不協調的產業;提升綠色發展能級,探索城市綠色發展新模式。
作為龍泉山以西的“南拓”區域,天府新區也按照新一輪總規要求,構建綠色產業體系,重點打造區域創新發展新引擎,推進自貿區成都天府新區片區建設,將天府新區建設成為西部地區最具活力的新興增長極、內陸開放經濟高地、宜業宜商宜居的國際化現代化新城。2月8日,澳大利亞科利耳有限公司在海外投資建設的第一個生產研發基地落戶成都天府新區,項目全面建成投產后將成為中國規模最大的人工耳蝸系統研發生產基地。
提升西部生態功能,保護良田好水,留出城市通風廊道。按照新一輪總規要求,“西控”區域將把建設用地總量在原規劃提出的2020年的指標上,降低20%;而這降低的20%的建設開發強度,將大大緩解城市生態壓力。
同屬龍泉山以西區域的“北改”片區,將建設提升北部地區生態屏障;“中優”區域則將實施“三降兩提”——降低開發強度、降低建筑尺度、降低人口密度,提高產業層次,提升城市品質。
相比之下,地處龍泉山以東的東部城市新區,將依托天府國際機場,加快建設國際空港新城、簡州新城、淮州新城,承接高端裝備制造業、現代生產性服務業,打造國家向西向南開放新門戶、成渝相向發展新興極核,打造創新驅動發展新引擎,開辟城市永續發展新空間。
去年11月24日,簡州新城舉行重大項目集中簽約儀式,簽約引進涵蓋新經濟、基礎設施、金融等領域的15個項目,計劃投資100億元。這成為“東進”區域變身開發高地的一個大手筆。
高標準規劃建設天府國際空港新城、淮州新城、簡州新城,是成都轉變經濟工作組織方式,打造主題鮮明、要素可及,資源共享、協作協同,綠色循環、安居樂業的產業生態圈的生動實踐。以產業新城為核心構建產業生態圈,從源頭上探索實現城市生產生活生態科學布局。全市規劃建設66個產業功能區,全域空間資源的優化配置,人城產協同,產城一體、職住平衡,促進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
堅持以水定人,確定城市人口規模上限;堅持以底定城,錨固全域綠色空間底限;堅持以能定業,以能源資源的供給約束和節能減排為前提確定產業發展的負面清單;堅持以氣定形,根據大氣環境特征優化空間形態,改善通風環境,中心城區延續扇葉組團式布局,東部城市新區呈帶狀組團式布局,全市域構建通風廊道,并嚴格管控通風廊道邊界……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還自然以寧靜、和諧、美麗。圍繞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成都新一輪總規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發展邏輯正由經濟發展導向走向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
著墨城市形態 讓“綠色生活”觸手可及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如果說“陽臺觀雪山”是“追峰人”的生態福利,那么,規劃建設16930公里、覆蓋全域的天府綠道,則讓綠色生活觸手可及。成都遵循中央“一尊重五統籌”城市發展要求,讓綠色成為城市最厚重的底色,讓市民在都市中“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2017年9月14日,短視頻——“雨后的寧靜與天晴”。畫面中,湖邊雨洗后的綠樹,在風中自由而舒展地搖曳著。清新,養眼。
11月1日,照片——“無須濾鏡的美”。湛藍的天空中,太陽頑皮地躲在一大堆云朵后面,而云朵仿佛鑲上金邊的棉花糖;這一切,又倒映在寬闊的湖面。湖邊,綠樹婆娑,光影迷人。
這是楊戚辛的朋友圈。自從去年來到天府新區菁蓉中心一家高科技公司上班,她和同事的朋友圈畫風大多變為了“湖光水色風光片”。大家除了點贊,問得最多的是,她們又到哪里去玩了;熟悉的朋友會說“工作環境簡直太安逸了”“簡直像在景區”。
其實,這哪是景區?!這就是她們公司外面興隆湖的四季景色。
興隆湖區是天府新區成都管委會規劃建設國土局打造的。走進局里,辦公室的墻上掛著四張規劃圖,可以清晰地看到大塊大塊的綠色與呈線條狀或圓形的藍色——綠色代表綠色空間,藍色則代表水系與湖泊。當中最大、最顯眼的藍色區域,就是楊戚辛經常在朋友圈曬的興隆湖。綠藍之間鑲嵌著組團式分布的產業單元——生態、產業、城市在這里高度融合。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這成為規劃建設者們的工作遵循。天府新區一成立,就強調要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注重人民的獲得感,讓人民都享受到生態福祉。
在此理念指引下,興隆湖的布局,不僅僅在于片區生態格局塑造與城市環境打造,還在于要為市民提供一個景區化、景觀化、可進入、可參與的開敞綠色空間。
環湖綠道,正是這一建設理念下的“作品”。8.8公里環湖綠道,成了市民散步、觀光、游玩、騎行的好去處。
興隆湖環湖綠道并不是孤立的。在它一旁,就是另一個生態“杰作”——智谷綠道。緊貼城市人文特點和資源稟賦,智谷綠道堅持“系統耦合、多元相融、差異協同、品質至上”原則,規劃田園智云段、創智活力段、農創科技段三大特色段落,構建出“一帶三段多節點”的空間結構。其中位于鹿溪智谷核心區內、全長7.6公里的智谷綠道“創智活力段”示范段,即將開放。
如果說“陽臺觀雪山”是“追峰人”的“生態福利”,那么,規劃建設16930公里、覆蓋全域的天府綠道,則讓綠色生活觸手可及。成都梳理市域11487平方公里生態基底和2847平方公里城鄉建設用地情況,規劃建設世界最長城市慢行系統——1.693萬公里的三級天府綠道體系。而早在規劃之初,天府綠道就明確了功能集成、互聯互通的要求。
一條條綠道“連線成網”,讓“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的景象逐步重現。處于錦城綠道江安森林段重要節點的天府芙蓉園,是一座投資8億元的國內最大木芙蓉賞花基地,預計今年5月開園。園內由芙蓉藝展中心、芙蓉劇場、芙蓉科技館、芙蓉泛運動中心等9個項目組成,擁有20多個品種、2萬多株芙蓉花,將再現錦官城的文化景觀勝景。
得知天府芙蓉園即將開放,家住武侯區金花橋街道的李阿姨臉上堆滿了笑容:“沒想到變化這么大,現在綠化、空氣、環境質量都好,一家人可以經常過來耍,非常巴適!”
天府芙蓉園處于雙流機場起降航線之下,未來新機場路也將通過該區域。這意味著,今后在飛機降落時,乘客透過左右舷窗玻璃即可看到成片的成都市花。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建設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既要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
一組數據展示了成都的決心和速度:2017年4月以來,全市開工建設綠道1178公里,建成785公里;2017年各區(市)縣建設生態區15個、608平方公里,綠帶50個、60平方公里,公園40個、1040萬平方米,小游園120個、52.39萬平方米,微綠地113個、24.77萬平方米。
今年,全市計劃建成綠道約1600公里。一個承載生態保障、休閑旅游、體育運動、文化博覽、慢行交通、農業景觀、海綿城市、應急避難八大功能,串聯生態景觀資源、公服設施及交通樞紐的綠道網絡,正在成都全域鋪展開來,逐漸形成。
鋼筋水泥的叢林需要綠意的點綴,城市的美好生活少不了詩意的棲居。成都以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供給,滿足市民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為城市增綠,讓綠色永駐,致力于讓綠色浸潤城市的每一個角落。
聚力“三治一增” 讓市民慢下腳步享受生活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成都深入實施鐵腕治霾、科學治堵、重拳治水、全域增綠等工程,把創造優良人居環境作為城市工作的中心目標,努力把城市建設成為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麗家園。
“追峰人”不僅有著滿腔熱血,更有常年積累的拍攝雪山專業知識,雪山在什么方位、海拔大約多少,他們了然于心。在刷爆朋友圈的雪山全景圖里,除了丘寒標注的貢嘎山、巴朗山、幺妹峰等,還有其他數十座形狀各異、高低不同的山峰。
這次貢嘎山出現在人們視線只有10多分鐘時間,丘寒希望下一次與它對話的時間能再久一點,“天藍水清是每個愛成都的人的愿望。”
“成都藍”的出現,總會在朋友圈掀起刷屏潮。理由很簡單——藍天白云,清新空氣,是每個人的心之所往。
“成都的環境越變越好,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成都新潮傳媒集團行政總監趙宏武在朋友圈發布了冬日暖陽的照片。面對朋友們“成都冬天有這么好的天氣嗎”的疑問,他驕傲地在回復中寫下這句話。
而這背后,是成都實施鐵腕治霾、科學治堵、重拳治水、全域增綠“三治一增”的不懈努力。
成都藍,是“一微克一微克”摳出來的。
“環境監察執法沒有周末和節假日。”龍泉驛區環境監察執法大隊大隊長李曉俊講述了他們的工作常態:24小時值班制,對于群眾的舉報投訴,不分晝夜,第一時間趕赴現場,依法調查處理。
污染治理設備是否按規定正常運行,是否有偷排漏排行為……對于日常檢查的環節,李曉俊再熟悉不過。他們一邊檢查,一邊向企業提出“無微不至”的整改意見:密閉要做到位,設備的名稱、處理工藝流程圖須標識在側……在環境監察執法人看來,對待環保問題是“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2017年,在環境監察執法方面,全市行政處罰3415件,處罰金額約2億元。
藍天白云多了,但絕不能因此對大氣污染防治掉以輕心,應該像中醫一樣“冬病夏治”,對癥下藥,防患于未然。2017年,成都通過開展壓減燃煤、治污減排、控車減油、清潔降塵、綜合執法、科技支撐6個方面重點工作,最終交出了一份可圈可點的“藍天答卷”:pm10、pm2.5年均濃度比4年前分別下降41.3%、42.3%,控制到了88微克/立方米、56微克/立方米,空氣質量優良天數235天,比2013年增加了103天。
對一個地處盆地的城市,這樣的成績來之不易,天不幫忙,只有人更努力。
全市對水泥、玻璃等8個行業重點企業實施了提標技改,廢氣自動監控儀安裝率達100%,完成343戶落后產能淘汰目標任務,減排二氧化碳901萬噸,清理整治“散亂污”工業企業14148戶,加速推進科技治霾,安裝汽油車尾氣凈化裝置1500余只……
污染防治,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三大攻堅戰之一。成都堅持“一年接著一年干”,更要“一年比一年干得好”。鐵腕治霾,是要讓市民看到更多的藍天白云、呼吸到更加清新的空氣。重拳治水,則是要打造“宜居水岸、活水成都”,許市民一汪清波。
“每條河流要有‘河長’了”——習近平總書記在2017年新年賀詞中的鏗鏘話語猶響耳畔。
冬日清晨,沙河沿岸寒意襲人,金牛區沙河源街道政通路社區黨總支書記、社區網管員梁琴和往常一樣,沿著負責的河段步行巡查。
作為基層河長,要對自己負責的河道開展定期巡查,每周至少一次。翻開梁琴手中的“河長日記本”,密密麻麻地記錄著巡查情況:起止時間、人員、路線、發現的問題……河長制推行一年多,“梁琴們”的腳板印重重疊疊,印在了河流兩岸。
數據顯示,目前,成都市、縣、鎮、村四級河長已基本到位,合計10932人。聯席會議制度、信息通報制度、巡查督辦制度等“1+10”制度體系已基本完善。值得一提的是,成都正全力推進智慧水務建設,構建河長信息平臺。依托“互聯網+”模式,開設門戶網站,將河湖數據、河長檔案、巡河信息、管理制度等情況納入信息管理平臺,實行“一鍵化”管理。
市級飲用水水源水質達標率穩定保持在100%,全市污水處理能力達到356萬噸/日。中心城區黑臭水體治理已全面完成。干凈的河水中各類魚兒暢游,河道旁成片的植物隨風搖曳……
如今,不管是清晨還是黃昏,不少市民都會到河邊,或散步,或鍛煉……親近山水,享受生活,從容而踏實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單車加地鐵,回家方便又快捷。”這是市民王婷的出行選擇。在成都,越來越多的市民選擇綠色出行。據統計,截至2017年底,成都共享單車日均騎行超500萬人次,帶動地鐵客流量增長近10%。在1月9日ofo小黃車聯合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城市智行信息技術研究院發布《2017年第四季度中國主要城市騎行報告》中,成都整體騎行指數連續4次排名全國前三。
“共享單車+地鐵+公交”的綠色低碳出行正成為社會新風尚。綠色交通體系打造,可讓城市運輸更加流暢,市民出行更加便捷。隨著軌道交通網、城市公交線網加密,街區循環成網加快,綠色也乘著一趟趟地鐵、一輛輛公交,在城市中鋪展開去。
“事在人為,不等風來”,打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堅戰,成都以鐵的措施、一以貫之的恒心堅決抓好環境治理和生態建設,讓市民們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如果城市發展需要一種顏色,那么在新時代下的中國,它一定是綠色。建設生態文明,推動綠色發展,非一朝一夕之力,卻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一方湛藍的天空、一條明澈的河流、一處清新的綠景,這是當代人的生態福祉,也將成為后世的綠色根基。
當城市融入大自然,碧水藍天日日得見,千秋雪成為窗外慣常風景,綠地公園開門即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幸福,才能溫暖每個人的心。
“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貫徹綠色發展理念,建設美麗中國典范城市,成都將以披荊斬棘的決心和魄力,推動重現“綠滿蓉城、花重錦官、水潤天府”的勝景,讓市民在城市的綠色地圖中“慢下腳步、靜下心來,親近自然、享受生活”。(記者 繆夢羽 袁弘 張家華 王琳黎 胡清 何良 成都日報攝影部供圖)

市人社局:全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基層服務平臺 規范化建設推進會在方城縣召開
蚌山區基層勞動爭議調解員培訓會圓滿舉行
峨邊縣審計局扎實推進審計執行專項督查
深化重大問題研究加強調研成果運用 馳而不息把“大學習大討論大調研”活動推向縱深
佛山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佛山市完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省級統籌工作方案的通知
成都踐行“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紀實
市文明辦檢查市區公廁文明
挪車引發爭執 牽出一起危險駕駛案
百名中外攝影家聚焦婺源
開福區危重新生兒救治中心達標驗收
“大江奔流”主題采訪團在渝三天 央媒記者這些視角看重慶
沃爾瑪惠陽崇雅分店職員葉秋陽身殘志堅讓人動容
綠 滿 田 疇 繪 新 景
孔玉成率隊赴珠三角考察招商
有錢花不出去,為啥?
今年前兩月阜陽空氣質量明顯改善
98版《水滸傳》主創重聚無錫“憶往昔”
據說青島人的朋友圈都在拜年?最美最燃煙花大片刷屏
湖口公路分局持續開展“路政宣傳月”活動
夏邑縣高考理科狀元李靚雅為母校送錦旗謝師恩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Aⅴ无码一区二区二三区软件 亚洲?V无码乱码国产精品 | 亚洲综合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AV无码乱码精品国产| 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成人无码网WWW在线观看| 少妇人妻无码专区视频| 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 久久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麻| 亚洲av永久无码| 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区免费 | 亚洲AV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一本之道高清无码视频| 亚洲熟妇无码AV不卡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va无码一区二区| 无码AV动漫精品一区二区免费| 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东京热| 国产成年无码久久久久毛片| 国产福利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久久老子无码午夜伦不 | 久久久久久AV无码免费网站 | 亚洲精品无码成人| 蜜桃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播放| 变态SM天堂无码专区| 韩国无码AV片在线观看网站 | 2020无码专区人妻系列日韩|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免费视频 |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首| 国产亚洲情侣一区二区无码AV| 无码国产激情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9999久久久久无码 | 国产成人年无码AV片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国产一区二区|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式影视| 亚洲AV无码乱码国产麻豆| 亚洲va中文字幕无码久久不卡 |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男同| 国产在线无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精品无码久久一区二区三| 国产精品午夜无码体验区| 亚洲AV无码乱码精品国产| 成年午夜无码av片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