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融媒體10月23日訊(記者王雪)19日、22日,新華社、《瞭望》新聞周刊先后關注武漢優化營商環境系列舉措,報道稱“武漢正著力打造全國領先的營商軟環境,讓企業感受到審批快了,門檻低了,服務好了,吸引更多企業投資武漢”。
報道提及,2017年,武漢招商引資簽約總金額達到25828.9億元,274個億元以上項目實現當年簽約當年開工(開業)落地。今年上半年,全市gdp比上年同期增長8.2%。
優化營商環境,武漢改革步伐不斷加大。報道介紹,今年4月,武漢市工商局推出“容缺審批”制度,最大限度“減環節、減時限、減程序”。這項改革舉措不僅方便了企業、改善了營商環境,還激發了市場活力。僅1~6月,全市就新增市場主體90.6萬戶。
報道中提及這樣一則故事:一家企業辦事員小陳到位于武漢市民之家的工商窗口,辦理公司股東的股權出質登記。出質人與質權人約定于當天中午12時前完成股權質押的工商登記,否則將直接影響首筆款項的發放。武漢市工商局駐市民之家窗口首席代表黃燕幫他申請了“容缺受理”服務,當場辦理該公司的股權出質登記。
在深化改革的同時,武漢還派出“一百單八將”,化解企業在經營中遇到的問題。“以企業和投資者訴求為風向標。哪里問題突出,巡查‘尖兵’就劍指哪里”,報道介紹,通過巡查,一批涉及營商環境的問題得到關注和解決。初步統計,各巡查組已接待和走訪企業、群眾14692批次,督辦解決企業問題2202個。同時,巡查組緊盯營商環境背后存在的作風及微腐敗問題,發現并移交問題線索372件,查處313人,其中黨政紀處分28人。在巡查工作的“護航”下,全市招商引資項目開工763個,開工率達到60.7%。
與此同時,武漢還使出全力留住人才。報道介紹,2017年,留漢創業、就業的大學生達30萬人,落戶15萬人。2017年以來,引進諾貝爾獎科學家6人、海內外高層次人才392人,吸引30.1萬名大學畢業生留漢創業就業,人才總量達到240萬人。這些人才的留漢,也為企業提供了強大的人才庫,形成良性循環。
受訪專家認為,市場經濟是“候鳥經濟”,哪里的營商環境優、投資成本低、服務質量好、辦事效率高,企業就會到哪里發展,資源就會往哪里聚集,人才就會向哪里集結。當前,城市之間的競爭,不再是資源、政策的比拼,而是營商環境的角力。
【編輯:祝潔】
(作者:王雪)
訪寧河區委副書記、代區長張偉:真抓實干求突破
天心區食藥監局保障長沙國際馬拉松賽食品安全
關于向社會公開征集市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提案線索的公告
大年三十,黑龍江媽媽跨越5000里來陪宿遷民警兒子“值班”
96歲老人健身26年成“網紅” 住進福利院都停不下來
新華社、《瞭望》新聞周刊聚焦武漢改革成效
浮梁縣峙灘中學以詩詞大會方式告別老校區
李東潮深入太保鎮檢查秸稈集中打包工作
城子河區委副書記、區長任峰召開煤礦兼并重組專題會議
浙江頭門港經濟開發區成立1周年
即墨區688名在即就業研究生享415萬元住房補貼
關于滁州市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 代表名額分配和選舉時間的決定
焉支山景區將于29日開園
新寧縣公安局舉行升國旗暨“走千家入萬戶 警民一家親”活動啟動儀式
三院舊址將辟建小山叢竹公園 2019年年底投入使用
趕緊去和春花約個會吧
看,遠處有佛!西湖公園觀佛臺落成
持續精準服務企業 市傳統制造業改造提升工作推進會舉行
前車司機亂扔煙盒后車司機霸氣扔回
蒼溪縣開展“秋風·利劍”集中清查整治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