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南充是四川省省級歷史文化名城, 歷史悠久,自漢高祖公元前202年設置安漢縣始,至今建成2200多年。近日,省人民政府批復同意我市實施《南充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 規 劃 (2014—2030)》。該保護規劃提出,將特別加強對龍門古鎮歷史文化街區、川北行署歷史文化街區、六合絲廠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即日起,本報記者將對南充劃定的三個歷史文化街區進行探訪,帶你去了解它們的前世今生和未來。
龍門慢生活
龍門古鎮位于高坪城區北部,嘉陵江東岸,距南充城區約10公里,區位條件較佳。龍門古鎮與閬中古城、周子古鎮是南充三大古城鎮。
再現“鯉魚躍龍門”奇觀 打造嘉陵江流域一流古鎮
1月16日,記者從高坪城區出發,約10多公里的路程,便來到龍門古鎮。踏著老街,穿行于油坊街內,兩邊低矮的古舊房屋一下子將人拉進歷史之中,長木板拼接的木墻門,一扇挨著一扇,串聯起整條油坊街,陽光透過屋檐,灑在斑駁的墻上;散發著陳木氣息的門檻上,一個個門檻里,有剃頭匠,有打鐵匠,有手工榨油師傅……整座古鎮沐浴在冬日暖陽里,這里的一石一木、一人一事,仿佛都在向過往行人訴說著龍門歷史。沿著油坊街走到盡頭,便來到龍門碼頭,古色古香的城門樓外,是一片寬闊的濱江廣場,游人如織,笑臉如花,碼頭下的嘉陵江邊,打魚船停靠,漁夫曬網、賣魚,龍王廟緊緊坐落在江邊,遠處龐家山和龍門山與水天相接……
碼頭貿易、榨油工藝、輕紡工業的發達和場鎮建筑古色古香的風貌,使龍門與閬中保寧、雙流黃龍溪等并稱為“四川五大民俗”古鎮。龍門古鎮歷史悠久,于宋代建鎮,宋元豐年間(1078-1088年)為南充18鎮之一。
根據《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編制規范》規定,確定歷史文化街區應具備以下條件:有比較完整的歷史風貌;構成歷史風貌的歷史建筑和歷史環境要素基本上是歷史存留的原物;歷史文化街區用地面積不小于1公頃;歷史文化街區內文物古跡和歷史建筑的用地面積宜達到保護區內建筑總用地的60%以上。日前,省人民政府批復同意《南充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14—2030)》(以下簡稱《保護規劃》)實施,南充劃定的三個歷史文化街區,其中就有龍門古鎮歷史文化街區。
千年龍門,嘉水悠悠。如何在保護和修繕的前提下,讓人們通過龍門古鎮的一磚一瓦、一屋一檐、一房一樓,去體會、探索、了解、認知龍門古鎮的歷史文化,從而增強人們對南充歷史文化名城蘊含的優秀文化保護與傳承的自信,正是《保護規劃》實施的意義所在。
鯉魚跳龍門的美麗傳說,保存完好的古街古巷,流傳久遠的民俗文化,不可復制的江景全島……水運和陸運交通便捷,山水相間的獨特環境———為打造龍門古鎮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和基礎。2015年,高坪區組建了龍門古鎮建設工程指揮部,專門負責古鎮開發建設,總投資4.32億元,旨在再現“鯉魚躍龍門”奇觀,同時進行古鎮內部改造,打造特色一流古鎮。
“龍門規劃打造成‘嘉陵江流域規模宏大、內涵豐富、特色鮮明’的一流古鎮,我們在龍門古鎮內河整治的同時,將著重打造特色街道。”據原高坪區龍門古鎮開發建設指揮部副指揮長青春介紹,龍門古鎮建設工作采取“保護性維修、部分拆除重建、修舊如舊”的辦法,對河嘴街、老街、順河街等17條保留比較完整的古街(巷),按照明、清時代川北民居建筑風格,進行復古維修保護和拆除重建,恢復龍門古街、古巷、古院落、古民風等古色古香風貌,形成獨特風景,改建再現千年繁盛。其中,古鎮核心區規劃面積約2平方公里,建筑均為三層以下,為明清川北建筑風格,總體色調保持青灰色、白色和紅褐色,以體現川東北民俗風情和當地歷史文化特色。
記者在《保護規劃》上看見,龍門古鎮核心保護區———主要包括老街、油坊街、小油坊等具有古鎮風韻的街巷區域,以保護整治為主,重現龍門古鎮風貌,發展古鎮旅游。
我心跟黨走——楊浦五角場街道2018年社會組織黨建培力第二場活動舉行
患者擇院就醫遭120拒載 稱不去指定醫院不拉人
2018年度第7批次個人職業技能培訓補貼公示
省政協副主席鄭永飛一行調研馬鞍山軟件園
集中修補坑洼路面
速來圍觀!南充再現“鯉魚躍龍門”奇觀
全力抓招商助推工業經濟發展
助力社區留守殘疾兒童 合肥經開區舉辦廣場公益義賣
出海捕魚過把漁家癮 奉化莼湖濱海休閑游吸引萬名游客
鵬鵠農業覃柳楊從種蘑菇到發展農旅
我國首次發布2016年度綠色發展指數 四川生態保護指數進入前三
重慶迎來新一輪降雨 全市氣溫最低25度
抬腳踏上水泥路,出門坐上公交車——我國竭力破除農村交通“最后一公里”瓶頸
心態好科學養生最靠譜
周霽與杭州藍綠雙城集團董事長曹舟南座談
大數據助破特大跨國網絡組織賣淫案
合肥高新區發布“創新十條”
開展“掃黑除惡進市場”
從不體檢認為“病都是嚇出來的” 男子意外查出肝癌
楊洪升先后拜訪中石油物資裝備部副總經理張晗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