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丁昊/文 周燕/制圖
實體店消費、網店消費、微商消費……隨著現在消費的方式越來越多樣化,消費者遇到糾紛的情況也更加多樣,維權的方式也有所變化。
2018年消費維權主題是“品質消費美好生活”。倡導經營者以品質消費為指引,傾聽消費者聲音,重視消費者訴求,不斷提升產品和服務品質,滿足消費者對品質消費的需求。如果遇上消費糾紛,你會怎么做呢?
記者隨機發放了30份“遇到消費糾紛,你會怎么辦?”的問卷調查,發現所有參與調查的人幾乎都遇到過消費糾紛,而大家面對糾紛的態度和做法各有不同。
a
“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
幾乎所有人
都遇到過消費糾紛
“您的消費者權益被侵犯的場合?”這一問題得到的回答讓人意外:67%的人選擇網店、實體店、朋友圈都有被侵害過;17%的受訪者選擇了“網店”,而“從沒有被侵犯過”的選項沒有受訪者選擇。
“一般來說或大或小,總是會遇到消費糾紛的,可能只是東西和自己預期不一樣,又或者是買到了假貨,網上因為運費問題買賣雙方有分歧的情況也不少。”受訪者盧女士告訴記者,她在線上和線下購物時都遇到過各種狀況,有時送來的貨品在路途中有損毀,有時買到二手產品,她覺得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人們消費次數多了,總會遇到一些意外的情況。
在參與問卷調查的30人中,采訪中記者了解到,似乎大多數人都遇到過消費糾紛,選擇實體店的僅占3%,可見更多的糾紛是在無法親眼見到實物的網絡上發生的,這也是近年消費維權的“重災區”。
b
“跑了和尚跑不了廟”
實體店糾紛有地方說理
“在實體店購物覺得自己的消費權益被侵犯時,您會怎么辦?”這個問題中,63%的受訪者選擇了“與經營者理論”;34%的人選擇了“其他方式”;3%的人選擇“吃啞巴虧”。
看來大多數情況下與商家溝通是一個便捷的有效的途徑,而選擇“其他方式”的人中,多數人表示他們會根據具體如金額大小、購買商品類型等情況來看選用哪種方式解決問題。受訪者小陳說,“實體店按理來說出現問題的情況少,畢竟親眼看過,當場說好價,而且畢竟店就在那里,如果東西有問題,第一反應肯定是直接回店里找商家理論。”
c
“東西不好就退貨”
網絡購物糾紛解決方式愈加完善
“當您網上購物時收到假貨時您會怎樣?”調查顯示,70%受訪者選擇“聯系賣家退貨”;20%的人選擇“收貨并差評”。
“現在在網店上買東西,大多數商品都是可以退換貨的,所以遇到假貨,我就和賣家聯系然后申請退貨,非常方便,流程也很規范,如果賣家不同意退換貨,我才會到平臺反饋,反而是有些實體店,比如服裝店,買了東西以后不允許退貨。”小王今年32歲,她常在網上購物,根據去年的“支付寶賬單”,她在去年一年中網絡購物花費為32000多元。“現在和前幾年不一樣了,之前大家都怕買到的東西有問題怎么辦,現在很多人都會覺得買來看看再說,不好反正可以退貨。”
d
“嫌麻煩,沒必要”
90%的受訪者覺得維權太麻煩
“您消費權益受到侵害時會放棄維權嗎?”調查結果顯示,僅有17%的人選擇在消費權益受到侵害時“堅決不會放棄維權”,83%的人覺得如果不是非常嚴重,并不會堅決維權到底。而90%的人放棄維權的原因是因為“嫌麻煩”。“太麻煩了,很多時候買的就是小東西,還要去理論、投訴,我們都覺得不值得花這個精力。”這是大多數人面對這個問題時的心聲,很多人覺得維權很麻煩,總共買的東西就沒多少錢,為此打幾個電話都覺得沒必要,也有很多人并不清楚維權有哪些通道,但實際上維權并不如想象的困難。
咸寧麻塘風濕病醫院開展健康宣傳暨義診活動
莆田今年擬再建 11個充電站
洪合鎮完成洪硤公路路燈亮化工程
大三學生捐獻造血干細胞挽救廣東白血病患者生命
奉化一男子想出"賺錢"奇法 偷換商家二維碼 結果……
遇到消費糾紛,你會怎么辦?微調查顯示:幾乎所有受訪者都遇到過消費糾紛,90%的人維權怕麻煩
市安委辦發布一季度全市工礦商貿事故情況 31家企業被停產停業整頓
九江郵儲銀行堅定不移將黨建向縱深推進
支持實體經濟出實招——青山湖區千萬元重獎納稅功勛企業
中介服務改革落實 韶關市網上中介超市成功完成第一單采購交易
分享新經濟發展成果 探尋新經濟成長路徑
金安區“五個一”助推鄉村文化振興
祖國各地看發展見證黨的輝煌成績 進出口銀行上海分行團委開展主題教育活動
矯正非兒戲 二名吸毒社區矯正人員被依法收監
中學美術老師的"骨架彩塑"夢:我想帶學生玩泥巴
【脫貧攻堅 奮力爭先】宜君:“四支隊伍”為貧困群眾謀幸福
杭州移動助力“打造全國數字經濟第一城”
孟祥偉參觀“燕趙楷模——沈汝波事跡展”紀念老沈的最好方式就是接力為民做好事
太原市供銷社組織“奮斗幸福觀”專題學習研討
最大日供電量1.18億千瓦時創沈陽夏季歷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