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樹青在創作
《回家的路》系列人物之一
粵劇人物
《回家的路》系列人物之一
趙樹青學生創作的作品
用硅膠內植色創作的作品,非常逼真
“它的臉,我不是很滿意,要撕掉重做。”趙樹青指著一個粵劇骨架彩塑作品喃喃道。在別人面前,趙樹青是名普通的中學美術老師。其實,趙樹青很不“安份”,一直有一個“藝術夢”,喜歡泡在工作室里搞研究。他的“骨架彩塑”和“硅膠內植色工藝”目前已申報國家專利,而他首創的“骨架彩塑”,有望成為全國藝術教育品牌,推廣到各大中小學學校去。
玩轉雕塑緣起
“不起眼”的手工黏土解決材料難題
在許多人眼里,美術老師就是教人畫畫,而且美術課在中學里畢竟只是副科。東莞濟川中學的一名美術老師趙樹青卻不“安份”,非要在中學里搞研究,每天與“泥巴”為伍。
多年來,在美術教學中以工具材料最為簡易的繪畫形式備受推崇,而強調觸覺和立體造型的雕塑教學,盡管在中學美術課程標準早有列入,但是開設起來卻頗為不易,雕塑這種“高大上”的工藝一直停留在課本上。“傳統雕塑要翻模、灌漿,程序相當復雜,成本也很高,不利于在中小學里推廣。”趙樹青表示。
2013年前后,趙樹青多次嘗試將雕塑工藝搬到學校課程里。他曾嘗試用陶泥進行教學,但是,陶泥沒有經過高溫燒制,只是一塊普通的泥巴,不能持久保存和展示。
對一些毀壞的、不乏很有創意的學生作品,趙樹青深感可惜。
后來,趙樹青的一名學生從家里帶來了他的一個黏土小作品,并向趙樹青推薦。“這不就是幼兒園做手工用的黏土嗎?”一開始,趙樹青不以為意,覺得小孩的玩具難成“大器”。晚上回到家中后,趙樹青輾轉反側,他心想,既然找不到合適的材料,不妨先用這種黏土來做雕塑的皮膚。
趙樹青逐漸發現,這種“不起眼”的黏土叫做“彩色超輕紙黏土”,它不僅易于造型和保存,而且價格低廉。經過實驗和改良,趙樹青以鐵絲等材料搭建骨架,然后用這種黏土進行加固和塑形。這便是后來的“骨架彩塑”,里面融合了雕塑和彩塑的智慧。相比普通彩塑,它的造型和外表可以更為夸張。
“骨架彩塑”出來后,引起了教育界不少關注。北京專家尹少淳表示, “骨架彩塑”填補了雕塑在中國中小學推行的空白。“骨架彩塑”目前已申報國家專利,以后有望成為全國藝術教育品牌。
“美學教育是個很大的課題,范疇也很廣,形式可以很多樣,可以讓學生們一邊玩一邊就獲得了美學意識。但你如果多加留意不難發現,我們的學校美育教育多數只停留在平面的范圍。”趙樹清說,骨架彩塑有助于鍛煉中小學生的立體空間思維能力,而且它價格低廉,極易在中小學校推廣。“我的夢想是讓骨架彩塑成為一個全國性的藝術教育品類,帶著全國各地的中小學生一起玩‘泥巴’,充分發揮小孩子愛玩的天性,在課程中鍛煉他們的動手能力、創造力和想象力。”
未來發展
“骨架彩塑”成教具模型
對于未來骨架彩塑的發展方向,趙樹青表示,一方面他想讓自己的骨架彩塑作品更本土化、系列化;另一方面希望“骨架彩塑”能夠走出東莞,推廣到全國各個中小學去。
2014年7月,濟川中學開展骨架彩塑藝術教育。現在,東莞、中山有多個中學已經在開設骨架彩塑課程。“這些學生的作品,很有創意。”趙樹青自豪地展示學生用“骨架彩塑”技術制作出來的作品,“我現在有個夢想,把骨架彩塑在美育上發揚到全國甚至國外。”
“帶小孩的老人、回家的工人,春運發生的點滴都讓我很感動,我希望把這份感動用作品表現出來。”最近,趙樹青以春運為靈感來源,已制作《回家的路》系列作品近40件,這些作品將在今年5月展出。而道滘作為“中國曲藝之鄉”“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粵劇曲藝文化歷史悠久,目前,趙樹青正著手創作道滘粵劇骨架彩塑作品,宣傳道滘粵劇文化。
“現在我正在和學校的生物老師開發一個用‘骨架彩塑’制作生物器官的項目。”趙樹青還與其他學科如生物科合作,教學生用骨架彩塑制作人體器官等教具模型。“像博物館系列、粵劇文化系列與其他學科合作,我們的目的不是復制,而是讓學生在制作的過程中,培養動手能力的同時,培養他們學習這些文化、學科的興趣。”趙樹青強調。
探索“超寫實雕塑”
將來或與智能機器人項目合作
趙樹青并不喜歡那種“無病呻吟”的所謂藝術。趙樹青的父母在礦山工作,他從小就看見礦山里的工人每天辛勤勞動,掙的每一分錢都帶著血汗。他認為,就像科學一樣,要發明就發明有用的東西,和時代的發展緊密聯系。
“我認為,藝術應該為生活服務,不應該是無病呻吟、很自我的存在。”趙樹青是個寫實派,相比那些抽象的藝術,他更喜歡能摸得著、寫實的藝術。除了骨架彩塑,趙樹青正在研究一種用硅膠制作的超寫實雕塑。目前,他研制的“硅膠內植色工藝”在前不久申報了國家發明專利。這種工藝不同于一般的在硅膠外表上色,它從雕塑內部著色,讓雕塑顯得更為逼真,人物的血管仿佛在皮膚里面流動,同時皮膚還泛著紅暈。
趙樹青的第一個作品是《勞動者》,塑造一個在休息的建筑工人形象。趙樹青笑稱,這個“硅膠內植色工藝”就像他的“核武器”,現在還不成熟,需要不斷完善。
過年前,東莞塘廈的一家智能機器人公司找到了趙樹青,想與他一起合作開展仿真機器人項目,將他的“硅膠內植色工藝”安裝在機器人的外表上,讓機器人做得跟真人一般。目前,這個項目還在洽談中。
趙樹青表示,這未嘗不是對藝術的一種新探索。
故事:
夢想有很多種實現方式
趙樹青平時話不多,整體看上去文質彬彬,喜歡一個人靜靜地待在工作室里搗鼓他的“泥巴”。很難想像,他曾經有過一段年少輕狂的歲月。
年少時的趙樹青十分精瘦,最引人注目的,是他那一頭及肩的長發,油膩而成團。“當時我就是覺得很酷,而且享受這種滄桑感。”趙樹青說。
趙樹青回憶,從小他就很喜歡畫畫,學習成績不怎么好。7歲那年,趙樹青從一位小哥哥那里翻閱了一本中央美術學院的畫冊。畫冊中的一幅幅精美的人體素描,深深吸引住了他。趙樹青從小哥哥口中知道中央美院是中國美術最高之地。從那時開始,小小的趙樹青便對這個地方充滿了無限的期待,他就像“中了蠱”一般,發誓要考上中央美術學院,于是他瘋狂地學習和練習畫畫。為了他的“藝術夢”,趙樹青復讀了四年,獨自一個人跑遍了北京、濟南、杭州備考。只是不曾想,他一次次落了榜。
趙樹青是家中的獨子,那時的他叛逆、喜歡打架惹禍。趙樹青的父母從事體力勞動工作,掙錢辛勞,隨著年齡增大,越發力不從心。原本家里就不富裕,在復讀的四年里,他給家里帶來了一定的負擔,但父母卻從來不會說他什么。
復讀第四年,為了幫補生活,他去培訓班教授學生美術課程。隨著時間推移,他越發感到父母的艱辛以及對父母的歉意,加上身邊復讀的人越來越少,孤獨感油然而生,他開始思考自己是否有點“不值得”,不想再把時間浪費在復讀上,應該做其他更多有意義的事。那年春節過后,他剪去長發,重新收拾心情進行備考。
那一年,他被廣州美術學院錄取了。隨著歲月推移,趙樹青發現,其實“藝術夢”有很多種實現方式。全媒體記者 黎慧瑩
【新春走基層】公安民警到車站機場碼頭宣傳禁毒
分享新經濟發展成果 探尋新經濟成長路徑
金安區“五個一”助推鄉村文化振興
祖國各地看發展見證黨的輝煌成績 進出口銀行上海分行團委開展主題教育活動
矯正非兒戲 二名吸毒社區矯正人員被依法收監
中學美術老師的"骨架彩塑"夢:我想帶學生玩泥巴
【脫貧攻堅 奮力爭先】宜君:“四支隊伍”為貧困群眾謀幸福
杭州移動助力“打造全國數字經濟第一城”
孟祥偉參觀“燕趙楷模——沈汝波事跡展”紀念老沈的最好方式就是接力為民做好事
太原市供銷社組織“奮斗幸福觀”專題學習研討
精準部署搶開局政策服務送一線 湖州工業吹響"開門紅"集結號
訪寧河區委副書記、代區長張偉:真抓實干求突破
天心區食藥監局保障長沙國際馬拉松賽食品安全
關于向社會公開征集市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提案線索的公告
大年三十,黑龍江媽媽跨越5000里來陪宿遷民警兒子“值班”
96歲老人健身26年成“網紅” 住進福利院都停不下來
新華社、《瞭望》新聞周刊聚焦武漢改革成效
浮梁縣峙灘中學以詩詞大會方式告別老校區
李東潮深入太保鎮檢查秸稈集中打包工作
城子河區委副書記、區長任峰召開煤礦兼并重組專題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