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趙宗鋒 通訊員鄭民德)梳理大運河歷史演進與發展脈絡,共話大運河遺產保護與傳承。5月26日至27日,第五屆運河學論壇暨《運河學研究》輯刊首發儀式在聊城大學舉行。來自國家、省、市的業內專家學者以及相關高校、科研院所的有關人士和新聞媒體記者80多人參加了此次論壇。
本屆運河學論壇以“文化視野下的大運河研究”為主題,側重文化視野,既有其重要的歷史意義,又具有鮮明的現實價值。2017年2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北京大運河森林公園時強調,保護大運河是運河沿線所有地區的共同責任,要古為今用,深入挖掘以大運河為核心的歷史文化資源。隨后,習近平總書記又作出重要批示,要求“統籌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這一流動的文化資源。對運河文化的挖掘、保護、傳承、利用,已成為國家文化戰略的有機組成部分。
在此次論壇上,與會專家和學者在文化視野下就大運河河工河政、運河區域變遷、文化呈現、遺產保護與文化帶建設等問題進行深入研討,部分專家和學者結合雄安新區建設、鄉村振興和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等發表了自己的觀點。此外,與會人員還實地考察了臨清和陽谷的部分運河文化遺存。
在26日上午舉行的論壇開幕式上,還舉行了《運河學研究》輯刊首發儀式。作為一本綜合性學術刊物,《運河學研究》輯刊所刊論文以社會科學為主,同時也會刊登一些與運河有關的自然科學,如地理、工程、水利、環境等方面的論文,力圖為從事運河研究的同仁提供一個交流的平臺。
聊城大學運河學研究院是全國首家以運河學為研究對象的獨立科研機構,研究院成立以來,一直非常注重開展高層次學術交流,先后主持召開了“區域、跨區域與文化整合”國際學術研討會、“運河與區域社會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承辦了第22屆國際歷史科學大會·聊城衛星會議等。同時,注重研究成果轉化,解決了諸多現實問題。運河學論壇作為運河學研究院主辦的系列學術論壇,每年舉辦一屆。
椒江區司法局“三式”助力殯葬綜合改革工作
93.8%受訪者加入了家庭微信群群中活躍的超過65%
S202威青線北臺至十里頭段路基工程驗收合格
全市“雪亮工程”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第一次全體會議暨掃黑除惡調度會召開
無人機灑“藥雨” 防治小麥病蟲害
第五屆運河學論壇暨《運河學研究》輯刊首發儀式舉行
5·20|為什么會愛上蕪湖?各路“表白”說到你心坎上……
電動車夜間充電最易引發火災 規范使用是關鍵
市發改局:陽江市開展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專項督查
加快項目建設 開創合作共贏新時代
臨沂平邑法院落實工作 幫申請人追回執行款獲點贊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24批次食品抽檢不合格
紅橋支隊深入轄區幼兒園開展消防安全宣傳活動
蘭州女子中專等三所學校通過教育部示范校驗收
今冬采暖季開通和報停啟動 10月16日前免費辦理
市四屆人大三次會議主席團舉行第五次會議
懷集縣:多項經濟指標實現較快增長
桑植縣上河溪鄉扎實開展春季校園安全檢查工作
淅川縣厚坡鎮開展愛心捐資助學活動
京雄城際鐵路開工 2020年實現半小時通達經廣陽、固安、永清、霸州 全長92.78公里我市占近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