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鹽城第一座城市森林公園“水韻龍灣”開園,到沿海三大萬畝林場初具規模,從栽下一棵樹到育成一片林,遍播的新綠愈發蔥蘢……鹽城市大豐區立足高質量發展,推動綠色轉型、綠色跨越,書寫鹽城臨海新城區的“綠色宣言”,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融的綠肺”,重塑大豐生態金字招牌,綠色大豐的生態畫卷正變得越來越動人。
灘涂植綠,建三大萬畝林場
地處沿海的大豐,灘涂鹽堿地占到全區國土面積的三分之一。大豐要做好綠色文章,就必須啃下灘涂鹽堿地造林這塊最硬的骨頭。
經過多年的持續努力,鹽城市大豐區112公里的海岸線和以斗龍港、王港河、川東港、通榆河等為主的26條大中型骨干河堤以及沿高速公路、國省縣道的綠色通道全部綠化成林,形成了縱橫交錯的骨干林帶。
在大豐沿海林場,中山杉、櫸樹、水杉等耐鹽樹種,經過幾年的撫育,目前長勢不錯。早在2013年,大豐區委、區政府決策成立大豐區沿海林場,經過四年多建設,累計投入3500余萬元,栽植苗木110余萬株,去年率先在我市沿海建起一個生機盎然的萬畝新林場。今年,沿海林場在萬畝防護林的基礎上,繼續實施擴量提質工程,又新增成片林1200畝、改造提升1500畝。
在此基礎上,大豐區提出“十三五”期間再新建兩個萬畝新林場的計劃。大豐堅持造林造景相結合,高起點制定林場規劃。大豐港區根據兩個新林場建設的要求,經過現場調研勘察,結合有關專家論證,堅持尊重自然、遵循林業發展客觀規律,按照分類經營的要求,因地制宜,多樹種、多色彩、多林種、喬灌草、點線面相結合,編制了兩個新林場建設規劃方案。
兩個萬畝新林場確定為大豐港經濟區的華豐林場和港北林場。華豐林場規劃總面積10200畝,港北林場規劃總面積12600畝,計劃分三年建成。
目前,大豐已建成以沿海生態防護林為重點,以水杉、銀杏、中山杉、楊樹、梨、柿為主栽樹種,點、片、網、帶相結合,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同步發展的沿海防護林體系。“十二五”以來,大豐累計造林12.88萬畝,截至2017年底,全區森林覆蓋面積達70.89萬畝,林木覆蓋率達27.77%。
深度開掘,推進林業產業快發展
9月20日,在鹽城市大豐區萬盈鎮萬豐綠茵現代農業示范園區櫻桃種植基地,生長3年的櫻桃樹已有一人多高。一群工人在施肥,每棵櫻桃樹周圍20厘米左右挖6個坑,施用的是復合生物菌肥。基地負責人介紹,預計明年將大面積掛果。
萬豐綠茵現代農業示范園區,現有16家企業、2家旅游公司入駐投資發展經濟林果產業,已建成千畝藍莓、櫻桃、獼猴桃、葡萄、桑葚等精品水果種植基地,500畝花卉苗木種植基地。目前園區內果樹長勢喜人,藍莓、葡萄、水蜜桃今年采摘結束,經濟效益明顯。
大豐區深入推進林業產業快速發展,以大中鎮早熟梨、南陽鎮小方柿為主,打造特色果品生產基地,現有果園面積7萬畝,年產各類果品7萬噸,其中無公害果品生產基地3.5萬畝,麋鹿牌早酥梨、成豐牌柿子等先后獲綠色食品、有機食品認證、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注冊。
該區以中山杉、水杉、女貞等苗木為主,打造特色苗木生產基地,建設各類苗圃2萬畝,年產苗量2000多萬株,產值2.3億元;以打造特色鄉村旅游為主,建設集旅游觀光、綠色采摘、休閑體驗、文化交流為一體的現代休閑觀光林業基地,推動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的融合,培植新的林業經濟增長點。
大豐區創新投入機制,財政對規模化成片造林重點工程和新建3畝以上果園、桑園等經濟林果每畝補助1000元;對新增“三化”樹種苗木基地100畝以上和成片林造林300畝以上的,一次性獎勵所在村5萬元;對重點林地區鎮合營造林,給予土地流轉連續10年每畝600元定額補助,并補助當年造林苗木費60%。一系列激勵獎勵措施,促進了林業產業的快速發展。
該區還堅持綠化與結構調整相結合。鼓勵農戶種植經濟林果,發展“三化”樹種及苗圃,增加經濟效益,做到既植樹造林、也植樹造景。
綠色扶貧,釋放生態富民紅利
綠色扶貧是保護生態之舉,也是富民發展之策。大豐區將植樹造林與扶貧增收結合,根據農戶自愿,或在房前屋后栽下特色經濟林果,或以村(居)為單位進行集中栽植,或鼓勵有條件的鎮(區),統一規劃建設“扶貧林”。
該區推進綠色扶貧突出“三個明確”,即明確實施對象和實施主體、明確栽植品種和苗木規格、明確時間節點和栽植要求,確保每一項扶貧措施與政策都落實、落細。今年大豐區為全區9143戶建檔立卡低收入農戶免費贈送經濟林果苗木,幫助他們栽下34.9773萬株,占任務數的382%,綠色扶貧工程實現了“一戶不落、應栽盡栽”,超額完成每戶建檔立卡農戶10棵的任務。
在南陽鎮廣豐村,寬敞的水泥路旁是一片近40畝地的“富民林”,所栽植的銀杏、甜柿子、薄殼山核桃等適地適生樹種,所有的收益將全部劃歸低收入農戶;萬盈鎮在原文達村100畝扶貧林的基礎上,又在農業園區和苗豐村流轉土地100畝,集中栽植林果苗木5000株,進一步放大林果專業鎮特色;新豐鎮在引水村流轉土地100畝,集中栽植林果苗木碭山水蜜桃5000株和風景樹4000株,并委托第三方管護,既增加了低收入農戶的收入,又實現了綠色扶貧和鄉村旅游的有效結合。
該區農委負責人表示,將以鎮(區)為單位,成立林果苗木合作社,做好本區域內苗木的管護和未來農產品的加工、銷售,確保綠色扶貧工程與本區域產業發展規劃相銜接并取得實效,力爭貧困農戶能夠獲得最大的收益,真正將綠化生態工程打造成綠色富民產業,以生態建設的新成果造福于民。(周昕 記者 江漢超)
市國土資源系統召開推進巡視整改工作動員大會
郴州市國稅局法治創建工作取得新成績
2018年保定市小學語文教師寫字教學培訓開啟
落實普惠金融 助力實體經濟
張希慧調度婁底雨雪冰凍天氣防范應對工作
【新時代 新作為 新篇章】江蘇大豐:厚植“綠色屏障”推動生態高質量
8月27日杭州又添一座孫中山銅像
我市上半年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向好
江安召開2018年下半年計劃生育特殊家庭維穩工作會
羅佳明會見萬華化學集團副總裁華衛琦一行
金平區廣廈街道舉辦系列慶祝六一兒童節活動
重磅!廣東全面部署高質量完成機構改革任務(附機構設置表)
2018年全國沙灘足球錦標賽南區決賽常德站開賽
三伏首日 社衛中心“三伏貼”受追捧
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書記、天全縣委書記戴華強督導檢查環保督察問題整改工作
南區開展植樹節活動新增綠化面積30多畝
雁塔區衛計局黨委切實抓緊抓好“以馮新柱案為鑒”專題警示教育工作
洞頭:首批14名“不勝任現職”者 被“回爐”再造
關于在全市開展圖書資料、群眾文化和文物博物晉升初中級專業技術資格考評結合的通知
南昌高溫天氣持續 周五雷雨造訪 注意防暑降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