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通訊員 原曉瑜 吳樂樂
2018年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開局之年,筆者從靈石縣近期召開的縣委農村工作暨脫貧攻堅會議上獲悉,該縣制定了《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意見》,確定了全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達到10億元,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創建2個示范鄉鎮,每個鄉創建1個示范村,每個鎮創建2個示范村,每個示范村創建10個示范戶的主要目標,并以“八個聚焦”著力打造鄉村振興先行區、特色縣。
聚焦產業興旺
推動農業提質增效
以創建省級有機旱作農業示范縣為抓手,進一步提高農業生產能力。加強農業機械化建設,打造“智慧農機”;開展“農業品牌創建年”活動;高舉核桃產業龍頭,加快建設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推廣“晉靈一號”核桃新品種,叫響核桃“富硒”品牌。因地制宜發展中藥材,建成萬畝道地中藥材基地,爭創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開展農林文旅康融合發展試點,啟動國家級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創建工作,大力發展莊園經濟;加快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規范化建設,積極發展合作社聯合社和土地股份合作社,培育壯大一批農產品加工企業,提升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
聚焦生態宜居
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堅持規劃先行,抓好重點村規劃編制工作。繼續引深“拆違治亂提質”攻堅行動,深入開展美麗宜居示范村創建活動。全力開展王禹、壇鎮2個鄉鎮國家衛生鄉鎮創建工作,推進農村廁所革命,持續改善人居環境;整治農業面源污染,推進生態系統治理,全面落實河長制,實施汾河及四大支流生態修復工程,建設交通通道沿線生態走廊,積極開展造林綠化;實施道路應急水毀修復工程,提升農村電力保障能力,實施9處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新建改建6座鄉鎮垃圾中轉站,開展國家采煤沉陷區綜合治理試點;改善農村辦學條件。
聚焦鄉風文明
促進鄉村文化繁榮
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不斷提高鄉村社會文明程度。深入挖掘、繼承、創新優秀傳統鄉土文化資源,保護傳承古樹名木、農耕遺跡等物質文化和木雕、剪紙等民間藝術,通過推動傳統手藝與文化創意融合,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大力推進鄉村文明創建,開展移風易俗行動,完善鄉規民約,進一步完善鄉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聚焦治理有效
實施鄉村善治工程
深化村民自治實踐,打造“陽光村務”;全面實施“七五”普法,推進法律援助全覆蓋;開展平安鄉村創建,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加強縣、鄉、村三級綜治中心標準化建設,年內所有鄉鎮和村居要實現全覆蓋。加快“雪亮工程”進度,完成52個示范村公共安全視頻監控一體化建設。
聚焦生活富裕
提升農民收入水平
實施農民轉移就業“雙創”工程。健全公共就業創業服務和就業援助機制,開展“春風行動”“就業援助月”專項活動,落實創業優惠扶持政策,讓農民分享產業鏈延伸增值收益。依托供銷農芯樂電子商務平臺,規范建設15個村級體驗店,帶動農民轉移就業;引深村級集體經濟“破零”行動。深化村企共建,鼓勵聯村企業因地制宜開展產業培育、資源盤活、資金扶持等活動。引導城鎮居民下鄉租用農村空閑農房和農地資源,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認真落實糧食直補、農機購置補貼等惠民政策,加強政策引導和扶持,推動農業產業項目建設,增加農民轉移性收入。大力發展農業保險,逐步將雜糧、中藥材、蔬菜等產業納入保險范圍,調動農戶生產積極性。
聚焦精準方略
打好脫貧攻堅戰
突出重點難點,補齊短板弱項,下足“繡花”功夫,提高脫貧成效。重點培育雜糧、干果、中藥材等產業,在落實扶貧獎補政策、強化項目管理上持續發力,充分發揮企業、合作社帶動產業發展的優勢,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增加收入。抓好核桃產業園、特色實驗產業、海玉園種植等項目,加快屋頂光伏發電項目和并網工程建設,保證項目規范建設和運行;深入推進“百企聯百村”專項行動,最大限度幫扶貧困群眾脫貧致富。采取“分散安置和集中安置相結合”的方式,將易地扶貧搬遷與化解房地產庫存相結合,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統籌解決好后續發展問題,確保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重點解決因病因學形成的“支出型貧困”問題和家庭主要勞動力失能群體的基本生活問題,精準聚焦,精準發力,全面落實“雙簽約”“三保險三救助”醫保扶貧政策,深入實施義務教育“兩免一補”、雨露計劃等教育扶貧政策,高標準實現建檔立卡貧困學生資助全覆蓋,確保貧困群眾不因病、因學返貧。
聚焦制度創新
深入推進農村改革
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聚焦農業農村發展突出矛盾,抓好具有標志性、引領性的農村改革,進一步激發農業農村發展活力。開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按照“四年任務三年完”的目標,將全縣287個行政村全部納入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范圍。健全完善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體系,讓縣級交易中心和鄉鎮交易所運轉起來,促進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將農業生產托管作為推進農業生產性服務業的主推服務方式,提升農民合作經濟組織、農機大戶、基層供銷社、農業龍頭企業服務水平,努力為農民和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保姆式”服務。加快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改造提升惠農服務中心,啟動農村水價綜合改革,深入推進集體林權改革。
聚焦落細落實
構建多元保障體系
從建立完善服務體系入手,積極探索以城帶鄉、以工補農的新機制,夯實鄉村振興的體制機制保障。堅持把農業農村作為財政支出的優先保障領域,在制定發展規劃、安排建設項目、增加資金投入時都要向農村傾斜,增加農村公共產品和服務的支出比重,今年縣財政直接投向“三農”領域資金將達到3.5億元,同比增長5%以上。鼓勵支持各類金融機構增加“三農”信貸投放,多渠道增加“三農”工作資金投入;積極引導工商資本、民營企業和其他各類社會資本進入農村,鼓勵社會力量發展農村社會事業,努力形成多元投入格局。完善農業科技服務體系和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依托山西農大等科研校所建立農科教結合、產學研協作的農業科技創新服務聯盟,形成現代農業技術支撐體系。鼓勵科技人員以技術開發、技術咨詢、技術入股和技術轉讓等形式,從事技術推廣與服務工作,實現科技服務到村到戶到企業。實施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工程,加快培育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為農民就業和發展拓展空間。把城鄉融合發展戰略落實到農村工作的具體實踐,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參與農村發展的濃厚氛圍。
“智慧課堂”展示活動在宜賓市三中舉行
精養龍蝦好“錢”景
云南女子被拐23年后在惠陽重見弟弟妹妹
山東省 26.9 萬考生考上本科 兩渠道可查錄取去向
我市舉辦首屆扶貧車間產品展銷會
靈石:以“八個聚焦”打造鄉村振興先行區特色縣
2018胡潤百富榜發布:馬云家族登頂,王健林未進前三,第二名是他!
深圳將有首家“無人”書店 或成第28屆全國書博會分會場
長治縣向陽幼兒園的小朋友們在自己制作的“廢物回收”滾筒上做游戲
戴欽公到潛山縣開展經濟發展專項督導
全家人都來給他加油了 陳銘杰游泳拼下兩金一銀
我省出臺19條舉措規范發展PPP
閬中市文旅廣系統開展傳達部署“大學習、大討論、大調研”專項活動啟動會
我市一批基礎設施建成啟用獻禮省運會
寧夏召開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
早日完成換屆目標多為駐村辦好事
市安委會考核組蒞臨雁峰區進行2017年度安全生產考核
西安街頭出見“青桔單車” 共享單車禁投令后面臨尷尬
全市信訪工作形勢分析會議召開
【統計局】2017年研發年報圓滿收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