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①:古鹽運河姜堰城區壩口段,沿河風光秀麗。
圖②:佇立古鹽運河畔的新四軍蘇中指揮部舊址——曲江樓。
圖③:天目山商周遺址。
錢宏斌供圖
這段時間,在姜堰區河濱廣場提檔升級工程改造現場,各類機械設備開足馬力來回穿梭,到處是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整個廣場占地面積約4.8萬平方米,以“三水匯聚,紫氣東來;九九歸一,人水和諧;樂泉起舞,民安國泰;球運風水,輩出賢才”為建設創意,勾畫出一幅頗具魅力的“三水文化圖”,給人們帶來美的享受。
這是姜堰植入運河文化基因、塑造文化姜堰神韻的一個剪影。
運河文化滋養姜堰文化脈絡
姜堰壩口,巷陌交錯、曲水環繞處,一座典型的中式建筑佇立在古鹽運河畔,檐宇寬敞,脊檁筆直堅挺。這是新四軍蘇中指揮部舊址——曲江樓,大廳上懸民國實業家張謇題書匾額“觀濤處”,屏風前立陳毅半身塑像,凜然逼真,深邃的目光仿佛見證了古鹽運河的時光流轉,歷史變遷。
“姜堰得名于北宋年間鹽商姜仁惠、姜諤父子率眾筑堰抗洪。作為一座水利工程的名字,姜堰可以說是因水而起、因水而興。千年流淌的古鹽運河滋潤了姜堰人,厚重了城市底蘊,成為姜堰歷史文化的源頭活水。”姜堰區委常委、宣傳部長薛金林介紹,作為姜堰母親河的古鹽運河兩岸商鋪林立、百業匯聚,人群居住密集,歷史建筑云集,各種商貿交易、宗教文化活動十分活躍,造就了姜堰獨有的運河文化體系,因此,姜堰發展大運河文化,有基礎、有優勢、有潛力。
薛金林表示,古鹽運河是京杭大運河的重要支流,姜堰境內全長23.5公里,流經張甸鎮、梁徐鎮、三水街道、羅塘街道、白米鎮等地區。“源遠流長的運河潤澤了姜堰文化脈絡,使這座古城充滿了水的靈性,更形成了團結包容、百折不撓的水精神。”
遺址遺存打造特色文化典范
薛金林說,作為運河沿線重要城市,推動運河文化帶建設,保護、傳承和利用好這份寶貴的文化遺產,將“運河姜堰區段集中展示帶”打造成運河文化帶的特色典范,姜堰責無旁貸。
近年來,姜堰區按照中央、省、市委要求,以文化內涵為載體,以旅游資源為依托,以生態優先為引領,做好傳承、保護、利用古鹽運河文化遺產三篇文章,展現古鎮、水城和生態發展特色,彰顯姜堰文脈,全力將古鹽運河打造成一條文化之河、經濟之河、生態之河。
針對運河沿線的諸多遺址遺跡,姜堰全面實施恢復、改造與重建工程,延續運河文化肌理。薛金林介紹,早在2010年,姜堰就對北大街歷史文化街區進行了保護性開發,保護區內修有清初圍棋國手黃龍士紀念館、泰州學派講學舊址王氏宗祠、徽商舊居、茶文化展示中心、東岳行宮萬年臺等12處文化景點,保留了姜堰早茶、古民居客棧等民俗民居14處。2014年,以北大街歷史文化街區為核心的古羅塘旅游文化景區成功申報國家4a級旅游景區。
姜堰還高品位包裝棋文化、茶文化、書畫文化等各類衍生文化,建成高二適紀念館,建立黃龍士紀念館青少年教育基地,投資拍攝《黑白道》《香河》《姜堰得名》等電影和電視紀錄片,充分展現了運河漕運、鹽運文化和里下河文化的豐富多彩。
以水為媒激活姜城文化因子
“在豐富城市文化內涵上,姜堰也做了一番文章。”薛金林介紹說,近幾年來,姜堰先后建成開放全長約2.85公里的古鹽運河濱河觀光帶和人民公園、羅塘公園等具有濱水生態濕地特色的綜合性公園。
姜堰還重點打造了羅塘河“百龍戲水”“歷代龍雕”,三水河“小廣場”“鵲橋”,鹿鳴河“陰陽八卦圖”“三水神針”,中干河“三水匯聚廣場”“生態園林”等景觀帶。對城區內運河兩側現有的橋體、特色風貌建筑和高層大型建筑實施藝術亮化景觀工程,增添了文化城市的魅力和光彩。
薛金林說, 如今,新時代的姜堰人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對傳統特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每年舉辦會船節、濕地生態旅游節、萬朵茶花觀賞節、群眾文化藝術節,建成開放高二適紀念館等一系列動作,激活了城市文化因子。下一步,姜堰還將著手規劃建設下壩地區、南大街、東大街等運河兩岸歷史遺存,打造運河沿線新景觀;定期舉辦鬧元宵、茶文化節、圍棋擂臺賽等以弘揚運河文化、傳播當地風情的節慶、廟會、賽事活動,促進運河文化繁榮發展。
特色項目彰顯文化姜堰神韻
“檢驗姜堰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根本成效,關鍵是建成一批有姜堰風格、姜堰特色的項目。”在天目山商周遺址核心保護區旁,薛金林饒有興趣地介紹,天目山石刻文化項目作為姜堰區重點打造的運河文化項目,相關工作已經全面啟動。該項目位于姜堰城區南北文化軸線的北端——通揚河畔、天目山旁,項目總投資約15億元,規劃建筑面積達3.5萬平方米,主營業務包括石刻文化展示、文化藝術交流、工藝禮品銷售、文化營銷策劃等。天目山石刻文化中心項目的建成,將填補姜堰區大型綜合性文化產業的空白,加快姜堰文化產業的轉型升級步伐。
歷經多年保護建設,不斷植入文化基因,如今的古鹽運河姜堰段,水清岸闊,綠樹婆娑,一座座傳統風格和現代風格的建筑有機融合,交相輝映,形成了多個“文化血脈”。“激情三水”廣場演出、“百家行”系列活動、“千人踩街鬧元宵”,每逢節假日,人們喜歡到運河兩岸,休閑養身、怡情養性、陶冶情操。運河沿線還設置了自行車道、步行道慢行系統和配套景觀,市民近可手捧運河水嘗一嘗,遠可觀古鎮的厚重、新城的活力,讓出行如同一場旅行。“惠民利民,提升百姓幸福感,是運河文化打造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薛金林強調。
據介紹,未來,姜堰將繼續深入挖掘古鹽運河沿線歷史人文旅游資源,大力發展運河文化,打造城市文化軸線,重點打造“兩線四區”即古鹽運河水上觀光線、歷史人文游覽線,北大街文化街區、人民公園生態休閑文化區、凈業寺萬竹園宗教藝術文化區、天目山商周遺址項目。通過突出亮點、以點帶面,將運河文化、會船文化、里下河文化等姜堰特色文化有機融合,塑造姜堰文化神韻,弘揚新時代“水精神”,凝聚姜堰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培訓連軸轉 累了孩子苦了家長
臺州市召開法治政府建設暨預防和化解行政爭議工作聯席會議
市領導交流解放思想大討論調研成果
磐石市全力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金鄉掀起夏種、夏管熱潮
植入運河文化基因 塑造文化姜堰神韻
揚大廣陵學院新校區露芳容 明年春季可到新校區就讀
市領導到潮安督導中央環保督察組交辦案件辦理情況
2018,這些驚艷世界的成就,都有一顆“中國心”!
最高分81.29 楊岐山通過省級地質公園申報評審
新城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開展校園周邊食品銷售環節安全整治
老人突患腦溢血生命垂危 敬老院合力相救見人間真情
通許縣大崗李鄉“三大工程”助推鄉村振興黨建提升作保障 脫貧攻堅見實效 人居環境美如畫
三亞各行各業人士談近視防治共同呵護好孩子的眼睛讓他們擁有一個光明的未來
推動滬連對口合作再上新臺階 上海市代表團赴大連學習考察
武陵源區召開配合省級環保督察工作座談會
金口河:區國土資源局加強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億元投資大項目緣何落戶孟津縣貧困村橫水村
副區長楊巨洪帶隊對高考考點開展消防安全檢查
漯河二實小:打造特色品牌 助推文明創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