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新聞網訊 珠江時報記者報道:清明前夕,年過八旬的羅偉民在家中摸著父親羅登賢的銅像,思緒萬千。視力幾近為零的雙眼泛著淚光,觸摸銅像的雙手,久久不能放下。“感覺像是跟父親在說話。”他言語間透露著對父親深深的懷念。或許是因為年紀大了,老人總不忘囑咐兒子羅超代他常回家鄉看看。
“爺爺在全家人心中,是位頂天立地的英雄。”駐足在家鄉佛山禪城南莊紫洞村的羅登賢事跡展覽館內的雕像前,長孫羅超動容地說,“父親常常叮囑我們不要活在爺爺奶奶的光環之下,不能給他們抹黑。”
追憶
那一段蕩氣回腸的往事
“一名青年目光灼灼,坐在桌前認真翻閱手中的書冊,旁邊是一名娟秀的女子,單手托腮,深情地凝望著青年。”指著展覽館墻上的一張黑白老照片,54歲的羅超對身邊的記者打開了話匣子,“這是我爺爺羅登賢和奶奶周秀珠唯一的合照。”
在這張合照背后,有一段令人蕩氣回腸的故事。“爺爺當年為了革命事業遠赴東北,奶奶隨他一同前往,生下我父親后,把他送往香港的姑奶奶家撫養。父親才1歲多的時候,爺爺就犧牲了。”羅超說。
1932年初,為了不影響革命的工作,羅登賢夫婦忍痛將僅僅3個月的兒子羅偉民送到羅登賢在香港的姐姐家撫養。可曾想,這次分離竟是父子二人的訣別!直到28歲的羅登賢在南京雨花臺就義犧牲,也沒聽到兒子的一聲呼喚。
“父親十多歲時,姑奶奶給了父親一張照片,就是這張爺爺和奶奶的合影,讓他拿著去認親,在北京,父親第一次見到了日思夜想的奶奶,也第一次知道了爺爺的事跡,可是他再也見不到爺爺了。”羅超感慨地說。
為了“尋根”,羅偉民多次到南京的雨花臺。“爺爺就是在這里獻出了寶貴的生命,被捕后,他受盡了酷刑,敵人用皮鞭抽、用鋼針刺,甚至灌煤油,爺爺身上傷痕累累,肌肉腐爛掉落下來,幾度昏死過去,但他寧死不屈。”羅超指著展覽館墻上的展板動容地說,“去年清明,我特意從廣州乘飛機前往南京,在雨花臺祭拜爺爺,圓了父親的謁祖夢。”
“爺爺在全家人心中,是位頂天立地的英雄,精神偉大。父親也很想來佛山看看,但他今年已經85歲高齡,眼睛也看不見東西了,所以囑咐我回鄉看看。”羅超說,“爺爺的精神在父親身上得到很好的傳承,父親后來參加過抗美援朝,立過功,復員后就默默地在廣州生活著,并時常提醒我們‘不能活在父輩的光環下,一定不要給他們抹黑!且要謹記無論如何都要做一個正直的人,一個為社會有貢獻的人!’”
歷史
那一個頂天立地的英雄
翻開歷史的長卷,羅登賢烈士作為中共黨史上最早的一批共產黨員,參加了中國現代史上眾多的開創性活動,已成為佛山最具價值的紅色文化符號之一。其光輝事跡,令人敬仰,令人振奮。
羅登賢原名羅舉,1905年出生于廣東佛山南莊紫洞村,11歲跟姐夫到香港太古船廠當學徒。1920年,參加香港機械工人大罷工,后參與籌建太古船廠華人機器工會。1922年,組織領導太古船廠工人參加香港海員大罷工,取得增加工資的勝利。
1925年,羅登賢加入中國共產黨,擔任中共香港支部成員、香港海員工會秘書,是省港大罷工的領袖和組織者。后被選為中共香港市委委員、常委,成為著名的工人運動領袖。
1927年,作為中共廣東省委委員,參與廣州起義的領導工作。1928年,中共六大在蘇聯召開,李維漢、任弼時、羅登賢三人組成中央臨時常委會。在黨的六屆一中全會上,羅登賢當選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后相繼擔任中共江蘇省委書記、中共廣東省委書記等重要職務,積極領導江蘇、廣東及全國的工人運動。
1931年,“九·一八”事變前夕,黨中央派羅登賢任中共中央駐東北代表,到東北指導中共滿洲省委工作。當年12月,羅登賢任中共滿洲省委書記,領導東北人民抵抗日本侵略者,成為黨在東北發動抗日斗爭的領導者。次年12月離開東北。
1933年3月,被叛徒出賣入獄。同年秋,年僅28歲的羅登賢,風華正茂,在瑟煞秋風中,在錦繡江南的金陵城,他凜然走向了刑場。留給后人的,永遠是他清癯的背影和堅毅的臉龐。
傳承
那一種百折不撓的精神
“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這首詩是老一輩革命家陳毅元帥以物喻志的名作,贊揚那種不畏艱難、雄氣勃發、愈挫彌堅的精神。而這恰恰也是羅登賢短暫而又波瀾壯闊一生的寫照。
在羅登賢短暫的革命生涯中,曾三次遭到敵人逮捕,任憑受盡慘無人道的酷刑,但他始終堅貞不屈。
第一次便是在1922年,他發動太古船廠工人響應海員大罷工號召,帶領工人罷工,迫使資本家同意了增加工資的要求。后來資本家勾結香港當局,以羅登賢鬧工潮為由逮捕他,并判處了半年徒刑。但坐牢不但沒有動搖羅登賢的革命信念,更堅定了他堅持斗爭的決心。出獄后,他又立即投入了新的戰斗。
第二次則是在1928年2月。當時他作為中共廣東省委常委,與省委代理書記鄧中夏及其他幾個常委在香港市委地下機關開會,突然遭到香港警察搜查而被捕。由于敵人抓不到證據,加上黨組織的營救,羅登賢等才得以保釋出獄。出獄后,別人問他:“你不怕再坐牢嗎?”他斬釘截鐵地回答說:“怕死、怕坐牢就不要革命,我雖赴湯蹈火,萬死不辭。”
1933年3月28日,羅登賢第三次被捕。由于叛徒告密,在上海公共租界被國民黨勾結英國巡捕所逮捕。在法庭上,他的義正嚴辭,批駁得法官無言以對,狼狽不堪地中止了“審訊”。他把敵人的法庭,變成了審判敵人的法庭。
革命先烈羅登賢生平大事記
1905年,出生于南莊紫洞隔巷村;1916年,進入香港皇家太古船廠當學徒;
1920年,領導成立太古船廠華人機器工會;
1922年1月12日,領導并參與香港海員大罷工;
1923年,領導成立金屬業工會;1925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5年6月,領導并參加了省港大罷工;
1926年被選為中共香港市委委員;1927年12月11日,參加廣州起義,任工人赤衛隊第一聯隊長,率隊攻打廣州市公安局;
1928年夏任中共江蘇省委書記;1928年6月,當選為中共六大中央委員、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
1929年至1930年,任中共廣東省委書記、中共中央南方局書記、中華全國總工會黨團書記。
1931年1月,任中華全國總工會代理委員長兼黨團書記;
1931年夏,任中共中央駐東北代
表。
1931年11月,任中共滿洲省委書記兼組織部部長;
1932年12月,任中華全國總工會上海執行局書記;
1933年2月,由于叛徒告密被捕,先后被關押在上海、南京;
1933年8月29日,在南京雨花臺被國民黨反動派秘密殺害。
■記者手記
緬懷革命先輩吾等莫負青春
匆匆,太匆匆!28歲的羅登賢,如此年輕就離開了他熱愛的革命事業,離開了他親密的戰友,他走得太早,走得太快了。但他短暫而光輝的一生,書寫了東北抗日戰爭歷史上的一段傳奇,為東北抗日事業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走進這座位于南莊紫洞村的登賢事跡展覽館,置身其中,內心備受震撼,羅登賢事跡展覽館分為五個展廳、四大主展覽版塊以羅登賢同志短暫而偉大的一生作為展陳主線,讓所有觀展人都能讀懂羅登賢一生的光輝事跡。
館內還展出了羅登賢同志半身銅雕像、大事記等,通過實物、圖片、文字、視頻、場景還原等多種形式,形象真實地展示了羅登賢同志英勇無畏、催人奮進的光輝事跡和崇高精神。
令人欣慰的是,展覽館自建成以來累計接待70批次共2000多人參觀,他們當中有公務員、村干部、普通黨員,大家在緬懷這位革命先烈的同時,也堅定自身信仰。由此可見,這樣一座展覽館早已不單是一間房子了,而是通過發掘、傳承和弘揚羅登賢革命先烈的精神價值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國防教育基地,成為佛山“紅色文化”名片。毫無疑問,可以讓廣大青少年和未成年人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可堪當文明城市的價值地標。
逝者如斯夫,生者自當珍惜生命,了解歷史,緬懷革命先輩,堅定理想信念。吾輩唯有努力拼搏,才能不負青春!
林地變股權農戶當股東 藤橋林農“錢景”看好
市婦幼保健院開展“走貧日”活動
“思維小達人”齊聚長沙 參加長沙第三屆思維能力大賽
鄭志恒參加區政協第一聯組討論:凝心聚力共創涪城美好明天
成都連續兩年超越北上廣深 成中資企業異地擴張首選
英雄灑熱血壯志勵后人——清明時節憶革命先烈羅登賢
梅貽琦在西南聯大的為與不為
“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濟寧地區黨史展開展
煙葉育苗忙
海南11個基地入選2018年“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
大交通打通發展大動脈
恩施州接待游客突破3000萬人次旅游滿意度、旅游發展環境均居全省第一
楠木渡鎮扎實推進農村“組組通”公路三年大決戰
鼎城區許家橋中學:進行校園管制刀具危險物品大排查活動
石排青年企業家協會喜迎九周歲生日
揚州剪紙大師創作"百旺迎春"百余萌寵展示非遺魅力
元旦小長假迎來滑雪高峰
岳陽市統計局認真做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統計監測工作
[生活] 3月13日天然氣安檢區域通知
三岔湖馬鞍山觀景臺綠化部分下月對外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