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省政府《關于加快推進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和創新型省份建設若干政策措施》的出臺,我市各項支持科技創新的配套政策不斷跟上,通過完善創新型企業培育機制、加強科技創新載體平臺建設、加快科技與金融緊密結合等一系列舉措,為科技創新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取得明顯成效。近日,省政府督察組來通督察我市科技創新“40條政策”貫徹落實情況時,對此予以充分肯定。
完善創新型企業培育機制
我市先后出臺《關于市本級財政資金支持科技發展的若干政策意見》《市政府關于促進市區工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等配套政策,如對中小微企業科技創新給予“通創幣”和“創新券”支持,對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給予10萬元獎勵,對規模企業按當前新增應稅銷售億元以上的給予100萬~500萬元的獎勵等等,形成了覆蓋企業初創、成長、發展等不同階段的政策支持體系。
與此同時,全力推進企業研發機構建設,對通過驗收或認定為國家級、省級、市級的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含技術中心和工程中心),分別給予200萬元、50萬元、20萬元獎勵。推動落實普惠制政策,從營造符合創新發展的稅收政策環境、征管環境、服務環境、組織環境四方面制定了16條具體措施,針對性開展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研發費加計扣除等專題培訓,搭建科技創新“服務小分隊”,開展便捷化、精準性、專屬式服務,加強各類創新政策的落實。
目前我市擁有高新技術企業979家,今年新申報高企704家。培育了一批制造業“隱形冠軍”,12家企業入圍江蘇省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名單。大中型工業企業和規模以上高新技術企業研發機構建有率居全省前列。
加強科技創新載體平臺建設
圍繞構建“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創業鏈條,我市積極打造科技人才創業“棲息地”。通過“創新南通”線上平臺整合創新資源,實現創新創業精準導航;通過線下特色眾創空間建設,高效承載創新創業活動;通過定期開展“通創薈”系列活動,輔導和展示創新創業項目,形成了一條支持創新創業的全過程服務鏈。同時,大力支持新產業、新業態發展,保障用地需求。創業苗圃、孵化器、加速器項目經認定為新興產業的,按照最低保護價確定出讓底價。
今年以來,市區供應新興產業用地62宗,面積2671畝。全市建有眾創空間44家,其中國家級5家、省級19家、市級17家,建成省級眾創集聚區2家、省級眾創社區2家;建有科技企業孵化器43家,其中國家級12家、省級24家,孵化面積超過400萬平方米,入孵企業超過3000家。
創新平臺建設不斷加快。我市在省轄市中率先成立的南通產業技術研究院,已初步形成了以智慧建筑、智能裝備研究院為核心,國家級南通高新技術創業中心、南通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省級南通軟件園和南通創源科技園四個科技園區為支撐,南通高新區、蘇通科技產業園為產業基地的“三位一體”的運作模式。我市還出臺了支持引進高層次研發機構建設的政策,對經市政府同意引進的高層次科研院所,按協議給予專項經費資助。對經市政府批準區級投資建設的高層次科研院所,給予實際投資額20%以內的補助。瞄準中科院系統研究院所和國內“985”“211”工程系列高校,先后引進中科院南通光電中心和南通南京大學材料工程技術研究院、南通蘇州大學紡織研究院等24個新型研發機構。
加快科技與金融緊密結合
通過加大資本市場的支持力度、積極開展投貸聯動試點、創新科技金融扶持手段,我市不斷加快科技與金融緊密結合。
南通市中小企業金融服務中心成立,全市直接融資新增近300億元,總規模達786.54億元,科技型小微企業私募債發行余額達3.14億元,5家上市公司首發融資30.94億元,上市公司、新三板掛牌企業發行各類債券共120億元。科技型企業上市扶持力度加大,對市區上市企業(含借殼、境外上市)的獎勵額度從150萬元增加到250萬元,同時對境內上市按輔導備案、報會、上市節點進行獎勵,分別獎勵100萬元、100萬元、50萬元。目前已有10家企業通過該政策獲得700萬元獎勵。
《南通市區科技成果轉化風險補償資金管理辦法》出臺,市、縣均設立科技成果轉化風險資金,推廣“蘇科貸”“小微企業創業創新貸款”等科技金融產品。每年安排1000萬元的市級天使投資引導基金,與省級天使投資基金對接。
我市同時出臺了《關于促進科技金融創新扶持科技型中小微企業發展的若干措施》,加大費率補貼和風險補償力度,提高財政資金風險容忍度。積極探索知識產權投融資試點,推廣“中銀科技通寶”“知貸通”等專利質押信用貸款。去年以來,全市累計幫助企業質押貸款1.4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