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日照市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實施規劃》提出,樹立藍色國土、經略海洋意識,探索“向海經濟”新模式,創新發展現代海洋產業,拓展海洋經濟發展空間。今年以來,日照市以黃海冷水團養殖和海洋牧場建設為重點,提升海上養殖工程裝備水平,推動水產養殖由近海向深遠海發展,促進傳統漁業向現代漁業轉型升級,打造一二三產融合新平臺,加快海洋漁業新舊動能轉換步伐。
直播日照8月22日訊 《日照市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實施規劃》提出,樹立藍色國土、經略海洋意識,探索“向海經濟”新模式,創新發展現代海洋產業,拓展海洋經濟發展空間。今年以來,日照市以黃海冷水團養殖和海洋牧場建設為重點,提升海上養殖工程裝備水平,推動水產養殖由近海向深遠海發展,促進傳統漁業向現代漁業轉型升級,打造一二三產融合新平臺,加快海洋漁業新舊動能轉換步伐。
今年7月,在我市以東130海里的黃海冷水團海域,由日照萬澤豐漁業有限公司培育的兩批三文魚魚苗成功進入“深藍1號”養殖網箱,總量達到27萬尾,標志著世界最大的我國首座全潛式大型智能化深水網箱“深藍1號”正式投入使用,日照市由近海走向深遠海的水產養殖業轉型升級進入新階段。
自2015年5月起,中國海洋大學等單位專家組成的科研團隊與日照市萬澤豐漁業有限公司合作,利用兩年多時間攻克了一系列技術難題,完成了利用黃海冷水團養殖三文魚的技術路線驗證,并先后完成了我國第一艘養殖工船和首座全潛式大型智能化深水網箱的設計建造工作。
作為我國的深遠海養殖重器,“深藍1號”可在高溫的夏季沉到黃海冷水團中進行養殖作業,實現了我國在開放海域規?;B殖三文魚的突破,開創了在世界溫暖帶海域養殖三文魚的先河。預計到2020年,日照黃海冷水團現代海洋牧場將完成三文魚養殖示范工作,產值有望達到3億元。
與“深藍1號”相比,位于山海天旅游度假區桃花島東部海域的“海上牧歌”有著更高的知名度。這個長88米、寬38米的“龐然大物”是目前全國最大的休閑漁業海上平臺,在這里不僅可以吃到新鮮的三文魚,還可以一站式開展旅游觀光、休閑垂釣、文化娛樂等旅游活動,成為日照市濱海高端旅游的一張亮麗名片,并與周邊的桃花島等景區形成擁灣向海、陸海聯動的濱海旅游新格局。
近日,在嵐山區東部海岸線6海里的海域,也有一個海上平臺正在開展安裝施工。這就是日照市首座固定式海洋牧場游釣平臺“陽光1號”。
海上平臺生產公司項目經理楊懷山介紹,此平臺型深是2.8米,長和寬分別是25米,是多功能平臺,可以搞一個休閑垂釣、旅游觀光、水質水文監測、垃圾儲存等六大功能的多功能平臺。
“陽光1號”平臺總面積相當于1.5個標準籃球場,將成為我市海域第一個堅固的“人造島”,不僅能增強我市的海洋科技實力、提升海洋牧場建設水平,還將帶動日照旅游從淺灘走向深海,實現海洋漁業一二三產深度融合。
日照順風陽光海洋牧場董事長蘇照元表示,下一步,他們在這方面要搞潛水,要把省海洋與漁業廳的“四個一工程”可視、可測、可控、可觀都放在這個平臺上,對拉動日照的旅游,應該說能發揮一定的作用。
按照《日照市加快發展向海經濟行動計劃》,我市將以深遠海養殖捕撈和水產品精深加工為方向,加快建設現代海洋漁業和水產品加工產業體系,高水平建設“海上糧倉”,并加快海洋漁業跨界融合發展。目前,我市的其它省級以上海洋牧場海上平臺也在加快建設中,遠洋漁業捕撈工作也正扎實推進,以美佳、榮信等為代表的一批龍頭企業正加快推進海洋水產品精深加工提檔升級步伐,加上“漁旅釣”融合等休閑漁業新業態蓬勃發展,日照的傳統漁業正加快向現代漁業轉型升級,核心競爭力空前增強,經濟、社會和生態綜合效益迎來新的迸發期。(日照新聞/直播日照 記者:劉獻琦 焦見鑫 董岱)
殷昭舉主持召開古城改造工作推進會
濟南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主席團、秘書長名單
合肥多點發力 提升醫養結合水平
海門人人享有社會保障 在南通范圍內率先實現城鄉居民醫保整合
蕉城區召開生態環境保護暨海上養殖綜合整治大會
日照:向海而歌 挺進深藍
楊智:建設書香荊州復興荊楚文化
共建軍民融合創新中心 打造科技創新高地
【尋找“新三甲”的文明細節】麗水園丁新村:老小區煥新顏
“玉米哥”的心意
匡濤濤出席岳麓山勞模大講堂暨文明旅游勸導活動
全市昨日處理倒伏樹木1243宗
市海洋局開展圍填?,F狀調查
蕉城104國道上金貝路口小車倒插路邊溝
首屆世界聲博會在合肥開幕
7分24秒!廣元交警上演生死時速
【金鄉縣】鄭士民到食品園區調研指導工作
荔城區多措并舉打好水質提升攻堅戰
專訪貝殼找房CEO彭永東:將建立基礎平臺規則 打破行業合作藩籬
“新時代· 新江北”攝影大賽今日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