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鄉村要振興,產業興旺是前提,人才是關鍵。
安溪是中國烏龍茶(名茶)之鄉、名茶鐵觀音的發源地、中國產茶第一縣,茶業是安溪的最大民生產業,茶業發展事關鄉村振興。作為安溪縣唯一一所高等院校,福建農林大學安溪茶學院順應時代潮流,呼應地方需求,走出一條基于鄉村振興的校地企合作、全產業鏈式茶產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與實踐之路。
公辦民助
打造鄉村振興“智力搖籃”
臨近畢業季,茶學院茶學系主任高水練連日來最忙的工作就是接待到學校洽談招聘工作的企業人員,最多時一天接待好幾撥。“一些企業高管給我們學生作出的評價是‘馬上能用,馬上好用,馬上大用’。”高水練說。
為茶行業培養和輸送技能人才,正是安溪縣創辦茶學院的初衷。“我縣有80%的人口從事與茶相關產業,從茶葉種植、加工、流通,到延伸出來的包裝、茶器具、茶文化等,已形成龐大全產業鏈條。”在安溪縣農茶局局長陳志明看來,雖為全國最大產茶大縣,未來專業人才儲備與支撐,依然是繞不開的課題。
于是,2012年5月,采用“公辦民助”模式的福建農林大學安溪茶學院正式成立,同年9月,首批招收的400名學生正式入校學習。
安溪茶學院黨委書記雷國銓介紹,“公辦”指福建農林大學公立辦學,“民助”即安溪地方政府、茶企、茶農、海內外鄉賢幫助辦學,提供教育資源。截至目前,安溪茶學院創下福建省單個教育項目社會捐資最多(6.34億元)、籌建進度最快(2年建成)記錄,已成為福建高校人才培養改革試驗田、“公辦民助”辦學典范。
“鄉村振興,就應有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人才隊伍。而為這支隊伍源源不斷地輸送人才,正是安溪茶學院的使命。”雷國銓認為,作為一所涉茶全產業鏈的本科院校,安溪茶學院將是一個為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提供全方位智力支持的人才搖籃。
數據顯示,茶學院自創辦以來,安溪縣涉茶產值提升60.9%,安溪鐵觀音區域公共品牌價值提升19.3%。與此同時,以茶學院為技術支撐的茶產業園區獲批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獲得中央財政支持1億元,正致力于打造成為全國茶產業園之冠。
通專兼具
培養全產業鏈“茶鄉名匠”
從大一基礎公開課到大二植物生理學、茶樹栽培學、植物病蟲害等課程打基礎、做鋪墊,大三學生熊俊輝和同學們,下學期將面對茶學專業最核心兩個板塊——審評和制茶。
在安溪茶學院院長林金科看來,這門從田野土地種植到一杯茶湯審評的茶學專業,極大濃縮一個產業“通才”培養教育,也對學生們的素質提出更高要求。
林金科介紹,茶學院在專業設置上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改變過去按知識體系設置專業做法,設置3個本科專業5個方向,分別對接茶產業鏈5個關鍵領域人才需求。打造跨農學、管理學、藝術學三個一級學科的茶產業鏈專業群,推動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的有機銜接,培養“通專兼具”多樣化產業人才,適應產銷一體化、文化旅游創意一條龍大中型涉茶企業人才需求。
“是騾是馬,拉出來遛遛。”興辦各種各樣創新創業大賽,是安溪茶學院檢驗人才培養成效的一個招數。多次參與全國茶藝技能大賽,展現當代山區大學生文化修養及內在氣質,吸引更多人認識安溪鐵觀音,弘揚安溪茶文化;舉辦首屆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將創業教育理念融入人才培養方案,發揮好高校智庫作用,反哺地方經濟發展;舉辦初制大賽,高校學生與制茶高手結成對子,同臺互動競技,促進涉茶新一代深耕茶產業,助推培養一批批“懂文化、會技術”茶產業制造的“茶鄉名匠”。
優秀學生、技術達人,紛紛成為企業爭搶的“香餑餑”。統計表明,茶學院僅畢業2屆學生,已為社會輸送了647名茶產業人才,畢業生年均就業率達97.03%,深受各大企業歡迎。八馬茶業等前來招聘的90%企業,不經試用期直接聘用該校畢業生。安溪縣茶葉協會調查顯示,茶學院畢業生涉茶崗位就業率53.01%,僅畢業后1年—2年就有42.08%校友成為涉茶企業技術骨干或中層管理人員,用人單位滿意度達97.3%。
產教融合
實現校企“無縫對接”
身處山區縣的安溪茶學院,接地氣是一大優勢,茶園的生態發展、鄉村的美麗建設、企業的科技創新,都有師生活躍的身影。
自2015年起,福建農林大學根系生物學研究中心主任廖紅和茶學院師生,先后走訪龍涓、祥華、感德、西坪等12個鄉鎮,獲取上千個茶葉樣品和土壤樣品,并在這些鄉鎮設立實驗基地,探究“茶豆間作”模式。經過幾年攻堅和實驗,“茶豆間作”不僅可增加茶葉產量,還免去肥料和除草費用,節省成本近100萬元。
不僅如此,主持編制烏龍茶國際標準,掌握全球烏龍茶市場的話語權和主導權,這是首個由中國人編制的茶葉國際標準;搭建蒲公英眾創空間,成功入駐12個創業項目,所涉行業包括茶葉、服裝、軟件設計開發、攝影攝像等,形成良好的創新創業氛圍。
師生們之所以熱衷創新創業與研發,得益于“三協同、六融入、九對接”的產教融合育人機制。雷國銓介紹,“三協同”就是校、地、企協同制定培養方案、教育大綱和教學計劃。“六融入”是把行業大師、技術能手、管理精英、技術標準、實踐基地、教學安全等6方面優質資源全面融入教育教學。“九對接”則是把栽培育種、加工生產、審評檢驗、質量安全、企業管理、市場營銷、休閑旅游、文化創意、藝術設計等9個關鍵實踐環節,全面對接到茶產業生產一線。
雷國銓表示,目前,安溪茶學院已建立校外實踐基地38個,聘請校外導師95名,實行“校內校外雙導師制”,開展畢業論文實驗研究,實現70%本科畢業論文在實踐基地完成。眼下,學生參與完成產學研合作項目13個,茶學、工商管理等5個專業方向學生進廠、進企實習實訓達4000人次/年。
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也對人才培養提出新的需求、要求、訴求。林金科表示,未來,安溪茶學院還將充分借助企業、地方資源,培養出適合企業需求高素質人才,形成良性互動循環,大學與茶鄉社會經濟發展緊密聯系在一起,迸發出無窮生命力和創造力。 (蘇連錦)
【責任編輯:林嶸】
展浩電氣“展浩千里眼云平臺”助力我市智慧電力
石家莊市纖檢所“3項實措”保障纖維制品質量安全
婚紗照像“離婚照”?走光的打底褲 草坪是禿的
陸河全面部署中小學校德育工作 細化措施 落實責任
情暖夕陽 關愛老人
安溪創新校地企合作模式 培養茶業人才助鄉村振興
突出重點 落實責任 打贏防臺抗臺攻堅戰
劉雪榮:切實當好“河湖庫長” 堅決守好綠水青山
港北區積極協助重點企業招工解難題
祁門縣多措并舉推進企業新錄用人員崗前技能培訓
唐山大學生“創青春”創業大賽獲佳績
古城辦:疏堵并舉抓好環保宣傳治理工作
南平市領導看望省運會南平市參賽運動員
為給自己做伴 杭州這位阿姨把大白鵝當寵物養 結果……
平湖與青田跨區“飛地”抱團助力鄉村振興
高新區:接軌大上海集聚新動能
贊皇縣衛計局建立健康扶貧包聯督導制 進一步加大扶貧工作力度
長沖中學教學大比武力促教師成長
常平1月份至今共拆除違法建筑約61120平方米
公益冰場 撒歡兒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