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藝術與扶貧結合,會擦出怎樣的火花?
江東新區雅色村通過近一年的探索,或許可以告訴我們答案:幫扶單位創新扶貧模式,借助“文博會”這一國家平臺的獨特優勢,通過藝術寫生、作品拍賣認購、成立藝術扶貧專項資金、打造藝術培訓基地等方式,一條藝術扶貧的特色之路逐漸鋪設成型。
藝術大咖進村,雅色風景入畫
雅色村位于古竹鎮東南面,是省定貧困村,距離圩鎮約6公里,現有401戶1823人。在新一輪精準扶貧工作中,由深圳報業集團和市檔案局掛鉤幫扶。駐村工作隊去年5月進駐后,經精準識別,認定貧困戶28戶貧困人口98人,村集體年收入僅有1萬元。一年多來,雅色村扶貧工作進展順利。據統計,截至今年10月底,幫扶單位累計向雅色村投入556.8萬元,啟動實施了48個扶貧項目。去年,雅色村有15戶40人脫貧,占貧困戶人口的40%,超額完成當年脫貧任務,村集體經濟收入增加了4.5萬元,今年預計可完成80%貧困人口脫貧任務,村集體經濟年增收7.5萬元。
更為引人關注的是,幫扶單位和江東新區黨委、管委會不但高度重視做好各項常規扶貧工作,還創新扶貧模式,充分利用幫扶單位的平臺和資源優勢,于今年初創造性地提出“藝術扶貧”工作思路。
地處越王山腳下的雅色村,秀美的自然風景開始走進畫框。
今年4月,深圳報業集團組織中央美術學院、廣州美術學院及深圳本土的20多名藝術家走進雅色村寫生,創作了一批以當地風土人情、自然風貌為藍本的油畫、國畫藝術作品;5月,雅色村設立了“藝術家創作基地”,積極打造雅色村與外界溝通聯系的文化窗口;7月,中央美術學院的博士、碩士及畢業于國內各大美術院校的部分文博會公司員工受邀先后三次赴河源雅色村,為貧困戶的18名孩子進行了為期1個月的首期美術教育培訓。
成立藝術扶貧專項基金,募集資金超百萬
在“藝術扶貧”基礎上,今年5月,隸屬深圳報業集團旗下的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有限公司(下稱文博會公司),充分利用“文博會”這一國家平臺的資源優勢,以文博會公司名義,在深圳市關愛基金中專門設立了“文博會藝術扶貧專項基金”,并通過舉辦公益拍賣會、認購等多種方式,多渠道籌集社會愛心資金。
文博會公司董事、總經理葉建強介紹,“藝術扶貧”得到社會各界的積極回應和助力:今年5月舉辦的第十三屆文博會上,幫扶單位舉辦了“藝術扶貧公益專場拍賣會”,對4月份藝術家到雅色村寫生創作的作品進行專場拍賣;9月,文博會公司又舉辦了“深圳報業集團第二屆藝術扶貧名家作品及雅色扶貧培訓成果展暨公益拍賣會”,展示和拍賣了200件書畫藝術作品。截至今年10月底,通過拍賣、認購、愛心捐助等方式,已募集基金120多萬元。
打造藝術培訓基地,發展“文化+旅游”新業態
今年11月9日至10日,深圳報業集團2017雅色扶貧工作現場會在雅色村召開。深圳報業集團黨組書記、社長說,雅色村要真正走出一條藝術扶貧特色之路,將打造藝術雅色與鄉村振興的戰略相結合,做得更加出色,力爭盡善盡美。
雅色村駐村工作隊負責人介紹,依托優美的自然風光,雅色村還將打造“畫家村”項目,積極發展當地“文化+旅游”新業態。目前,頗具客家風情、嶺南特色的雅色村文化廣場等一批藝術文化基礎設施正在建設,接下來將組織開展多項文體及藝術活動;駐村工作隊已和村民簽約,租下400余平方米老民居,推動發展以民宿為主體的鄉村旅游。同時,雅色村計劃利用村里近300畝水田,種植多品種花卉,打造花的海洋,為藝術家們提供創作素材,同時作為觀賞花卉旅游景點,增加村集體和村民的收入。 本報記者 黃世軍 特約記者 黃曉明 通訊員 陳遠揚
包河區首個租賃住房項目計劃5月開工建設
『紅領巾』牽手『稅務藍』譜寫稅收好故事
防災減災進校園 師生居民齊學緊急救險知識
創新觀念 謀求更大發展 ——— 社會各界熱議“兩山”源頭話振興之向陽村探尋
輕松圓您住房夢 屏山農行一手房貸款優惠多
藝術扶貧進村雅色風景入畫
江東新區雅色村“藝術扶貧”顯成效
市直工委:舉辦大講堂為黨務干部“充電”
昭化區創新“四優”服務模式提升政務服務實效
甌海區區長王振勇接聽熱線:投資200億的高鐵新城已開工
國家重大專項燃氣輪機項目落戶沈北
鐵路將實行新運行圖東西站火車時刻變化大
南林鈣業打造環保示范企業
9月1日起,金融機構小微企業貸款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稅
民權縣安全監管局開展義務植樹活動
德清縣港航局陳家星榮獲縣“勞動模范”
反映社情民意 積極建言獻策 宿遷市代表團共提交47件議案和建議
景德鎮調查隊三措并舉積極開展綜治宣傳月活動
古樓街道深入查擺“四風”新表現
把文化帶回家“非遺進校園”系列活動:走進山東綢生產基地
笑中有淚!大學生互侃情真意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