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帶著孩子來這兒參加世界環境日活動感覺非常棒!天氣很好,空氣很清新,濕地公園的跑道也非常美麗,孩子玩得很開心!”世界環境日前夕,600余名干部群眾齊聚鄒城太平國家濕地公園參加環濕地公園綠色環保跑活動。鄒城市太平鎮橫河村村民朱培佩說,以后會經常帶著家人來這兒玩。太平國家濕地公園由原來雜草叢生的采煤塌陷地慢慢變成了現在以生態保育、科普宣教、鄉村旅游為特色的旅游景觀帶。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態環境好不好,群眾感受是最高標準,老百姓最有發言權。近年來,鄒城工業園區(太平鎮)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定不移推進綠色發展,謀求更佳質量效益,不斷加強環境整治,轄區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實現了經濟社會與生態環境保護協調融合發展的良好態勢。
聚焦綠色發展理念,打造生態工業示范園區
鄒城工業園區(太平鎮)緊緊抓住綠色發展這一關鍵環節,緊緊圍繞建設鄒西現代工業新城、創建國家級高新區的目標定位,積極探索綠色新型工業化道路,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加大環保治污力度,推動園區產業高質量發展。
深入推進產業綠色轉型升級。區鎮乘著新舊動能轉換的東風,堅持以四新促四化,把骨干龍頭企業作為產業轉型升級的主戰場,通過兩化融合、循環化改造,切實推動主導產業向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邁進,打造綠色生態、運轉高效、富有活力的示范園區。山東榮信集團有限公司成功入選國家工信部第二批綠色工廠,該公司投資6.3億元新建的“干熄焦”設備,用氮氣替代水冷卻焦炭回收熱量,產生的高壓蒸汽用來發電,每年可節省12萬噸的標煤的發電用能,每選聘年為企業增收一億多元。泰山玻纖以科技創新引領綠色發展,“高性能電子玻璃纖維關鍵技術研發與大規模產業化項目”榮獲山東省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填補了我國超細紗、超薄布生產空白,大型玻璃纖維生產線綠色關鍵工藝集成示范工程獲批中央工業轉型升級綠色制造系統集成資金2700萬元。
強化工業資源綜合利用。著眼上下游配套,形成“1+1大于2”的效應,以龍頭企業為依托,健全完善主導產業鏈條,實現資源綜合利用。總投資50億元的中再生循環經濟產業園、6.7億元的熙來變性淀粉、5.6億元的華惠化工等項目先后落地建設,同太陽宏河紙業、魯抗醫藥形成分工協作、優勢互補的產業鏈條,實現錯位發展、融合發展。榮信煤化采取高效節能技改措施,開展清潔生產,逐漸形成焦化生產、余熱余壓利用、水循環利用、煤化工產品深加工和焦爐煤氣資源綜合利用五條循環經濟鏈條,實現能源梯級利用。
持續提升環保工作水平。成立環境綜合治理指揮部,選聘12名專職網格員組建環保網格化監管隊伍,實行24小時值班制度,形成鎮、辦事處、企業(村)三級環保網格化監管體系。高標準建設安全環保智慧監管平臺,接入在線監測企業13家,視頻監控企業49家,并與濟寧、鄒城智慧環保中心進行聯網,監控視頻實時上傳,實現濟寧、鄒城、區鎮三級信息共享。深化涉揮發性有機物(vocs)及危廢企業綜合治理,轄區內4家涉vocs企業安裝相應治理設施,5家涉噴漆的汽修廠已全部封閉改造。33家儲煤場、矸石堆場全部實現道路全硬化、防風抑塵網全圍擋、煤堆矸石山全覆蓋,并增加場院灑水噴淋頻次、洗車臺全部加長至12米標準化建設,揚塵污染源得到有效治理。轄區秋冬季重污染天氣由上一年度的59天降低至本年度的32天,環境空氣質量得到明顯改善。
持續改善人居環境,探索鄉村生態振興新路徑
作為一個擁有68余家規模以上企業、4處國有煤礦、92個行政村的鎮園合一的新型鄉鎮,該鎮摒棄過去“竭澤而漁”式的發展模式,堅持生態優先發展,不斷推動鄉村生態振興,先后獲得“全國生態文明先進鎮”“中國美麗鄉村最具魅力村鎮”“山東省十大美麗小鎮”等榮譽稱號,實現由工業重鎮向生態小城的華麗蝶變。
加快實施采煤塌陷地生態治理。轉變過去以恢復耕地為主的治理觀念,科學確立塌陷地治理“因地制宜、宜農則農、宜林則林、宜漁則漁”總體思路,獲得國土資源部和財政部立項支持,爭取中央及地方扶持資金3.6億元,啟動總面積1000多公頃的太平國家濕地公園建設項目,累計修復治理采煤塌陷地1.2萬畝,發展濕地林澤工程1000畝,栽植各類苗木4萬株,生態治理效果顯著,太平國家濕地公園在2017年榮獲“山東最美濕地”稱號基礎上,全力爭創國家5a級景區。
加強農村環境衛生綜合治理。新建兩處集垃圾分類、垃圾中轉一體的垃圾分類處理站,新購垃圾分類桶2000余個,全力推進垃圾分類收集。新購各類環保專用車輛15輛,對轄區所有道路進行全方位、全覆蓋的洗掃、灑水、降塵作業,實現道路“常濕不見干、見濕不見水”。強化區鎮秸稈禁燒主體責任,建立網格化監管隊伍,加強禁燒值班巡查,全面做好今年夏秋季節秸稈禁燒及綜合利用工作,力爭綜合利用率達到96%以上。
加速推進河湖水環境治理。實施工業污染源全面達標排放和園區水污染集中治理,加快推進5萬方/天污水處理廠擴建工程,確保白馬河、幸福河兩個市控斷面水質持續穩定達標。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扎實開展“清河行動”,建設河湖監管巡查制度,集中對轄區內河道進行綜合治理,清理河道房屋188間、網箱308個、阻水樹木8萬余株。以泗河綜合開發和新生小城市建設為抓手,做好泗河、幸福河、白馬河的開發保護工作,高標準打造沿河景觀帶。
大力發展循環農業,培育特色高效農業亮點
該鎮不僅是新型工業重鎮,還是特色農業強鎮。近年來,該鎮大力發展現代生態循環農業,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形成新型工業與特色農業雙輪驅動的良好局面。
循環農業強勁。鼓勵農業企業將生態循環的理念融入到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以生態循環求發展空間,最終提升農業質量,為現代農業釋放強勁活力。圣琪生物作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與中國工程院院士范云六強強聯合,研發的“甘薯生物質資源化綜合利用”技術,將甘薯淀粉生產和酵母生物發酵結合,形成甘薯訂單農業—甘薯淀粉—甘薯渣制糖—面包酵母—酵母提取物—酵母類生物飼料—生物有機肥的循環經濟產業鏈模式,促進了甘薯綜合利用和全產業鏈的延伸,整個生產過程實現“吃干榨凈零排放”。同時,該公司與當地農戶及農村合作社簽訂保護性甘薯種植和收購合同,為農民增收致富拓展新空間。
特色農業繁榮。轄區特色食用菌種植歷史悠久,經過多年的持續發展,食用菌產業成果豐碩。成功利用杏鮑菇菌渣生產雙孢菇的菌包菌渣綜合利用技術填補了國內空白,自主研發的“珍稀食用菌新品種來福蘑的選育與工廠化生產”項目獲財政部、科技部創新基金扶持,培育出的食用菌新貴“玉木耳”在全國首次實現規?;a……現已形成友和、常生源、利馬等一批規模大、檔次高、輻射能力強的食用菌“航母群”,全鎮食用菌種植面積達200余萬平方米,建設智能菇房23萬平方米,日產各類特色食用菌360噸。該鎮食用菌產業從當初的塌陷地、簡易菇房、一般工廠化栽培,發展到了如今的全過程智能化栽培,成為現代高效農業的旗艦品牌,獲評中國食用菌標準化生產第一鎮和全國小蘑菇新農村建設示范鎮,食用菌特色產業成功入圍2017山東特色產業鎮動能轉換20強。
(王永 曹陽)
三番五次盜竊基站蓄電池 三男子瘋狂作案終受刑罰
百色市布洛陀民俗文化旅游節舉行
萬米高空如何完成生死迫降?聽川航英雄機組講述
吉安市4個圖書館名列國家一級圖書館
江北新區率先開通5G試驗網 是江蘇唯一試點區域
厚植區鎮綠色發展根基擘畫生態文明太平藍圖
粗心乘客4.6萬元現金落車上 的哥拾金不昧好樣的
蘇州市五級人大代表統一接待選民
第十二屆中國名校長峰會昨開幕 教育專家齊聚寧波切磋
這兩項大榮譽,貴陽共計16家單位獲得!
真特警火眼金睛 火車站假警察被打回原形
我市舉辦病媒生物防制培訓會
河源代表團再添一金 小將周輝杰獲男子舉重冠軍
重點解決“五大”城市問題
煙臺市人社局累計壓縮辦事流程746天 推動服務網上辦
西寧市城區2018年中考統招錄取分數線公布
開車的時候飄飄欲仙,興奮過頭,把房子撞出一個大坑!
十年·再出發——寫在寧德網上線十周年之際
關愛精神病患者 走訪慰問顯深情
頸后突起“富貴包” 是頸椎累了 要“多看天,少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