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江岸區洞庭街116號的張女士(化名)常年緊閉家中門窗,因為她要提防一群不速之客——蜜蜂闖入。原來,張女士的鄰居在此養蜂行醫,一到晴天,這些蜜蜂就在屋外亂飛,她已被蜇多次,為了避免蜜蜂再傷家人,她幾乎每天都要上演“人蜂大戰”。
4月5日,張女士向本報反映:隔壁鄰居將蜜蜂養在家中,并用蜂毒為人扎針行醫,但蜂箱就在窗臺外,一到晴天蜜蜂嗡嗡亂飛,附近居民頻被蜇傷,希望有關部門能夠管一管,讓大家有一個安寧和諧的生活環境。
鄰居養蜂行醫 害苦小區居民
“這些蜜蜂養在這里至少兩年了。”兩年前,張女士在陽臺晾衣服時,就被蜜蜂蜇傷,當時她以為是野蜂,沒有在意。后來和街坊一交流,發現不少人有被蜜蜂蜇傷的經歷。大家一調查,才發現原來是住在洞庭街118號二樓的一住戶家中養了蜜蜂,并用蜂毒行醫。
四周鄰居與養蜂者幾經交涉,可對方始終不愿把蜂箱搬走。無奈之下,大家只好每天上演“人蜂大戰”。
記者在張女士的指引下,來到洞庭街118號二樓右邊拐角處。一進門,記者看到一名六旬的老人正在用蜜蜂為一名女子扎針,屋內坐滿了等候的患者。
記者以患者身份咨詢,這時一位手拿裝有蜜蜂飯盒的老人從另一個房間走進來。他自稱是名86歲的老中醫,用蜂蜇療法多年,這些蜜蜂都是用藥物喂養,蜂蜇療法可以治好失眠癥、痛風、根除視力障礙等,前來治療的患者均是慕名而來。
這些蜜蜂萬一傷到人怎么辦?老中醫稱,只有被100只以上蜜蜂集體攻擊,才有中毒可能。被單個蜜蜂蜇傷很少引起全身癥狀,僅有輕微局部紅腫癥狀,無需特殊處理。
武漢中醫院院長:蜂蜇療法存在風險
對于老中醫在小區養蜂的行為,動物學家杜有順表示,養蜂場地應選擇蜜源豐富、環境適宜的地方,而鬧市人流集中區,明顯不適合養蜂。他提醒市民,人工飼養的蜜蜂同樣有毒,如果被蜇了,應該盡快向反方向刮出尾刺,切記不要用手拔,這樣或致尾刺深入。尾刺刮出后,可用肥皂水消毒被蜇處,如出現呼吸急促、心跳加速癥狀應盡快就醫。
武漢中醫院院長李智杰表示,古代中醫典籍中曾有關于蜂蜇療法的記載,但蜂毒屬于生物藥性,使用時需要考慮個體有無過敏史以及個人耐受度,存在一定風險。目前,蜂蜇治療屬于民間療法,其治療機理、風險掌控都還尚無定論,因此市民選擇這種治療手段時,還需謹慎。
他人養蜂妨礙生活 居民們可提起訴訟
市區到底允不允許養蜂?蜂箱能不能在居民區擺放?到底哪個部門可以管?
記者了解到,根據《養蜂管理辦法(試行)》規定,養蜂者應當持《養蜂證》到蜜粉源地的養蜂主管部門或蜂業行業協會聯系落實放蜂場地。轉地放蜂的蜂場原則上應當間距1000米以上,并與居民區、道路等保持適當距離。
湖北瑞通天元律師事務所張國振表示,目前的法律條文確實沒有直接禁止市區內養蜂行為,老中醫所養蜜蜂如果妨礙了其他居民的正常生活,或者導致居民被蜜蜂蜇傷,居民可選擇單獨或共同向當地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昨天,記者撥打12345,反映此事,工作人員表示將核實情況后反映給相關部門。
記者同時將此情況反饋至市衛計委和市工商局,兩部門均表示將立即展開調查。
銅川探索開展“保險+期貨”試點工作
昆明中院發布14件精品案例
市機關事務管理局召開全市公車信息化管理業務培訓會議
我市公布第一批歷史建筑名錄
聊城舉辦“新時代、新氣象、新變化”書畫攝影優秀作品展
老人養蜂行醫鄰居上演“人蜂大戰” 律師:如妨礙生活可起訴
中非民間商會成立南昌辦事處搭建企業“走出去”平臺
樂山景區講解員集體承諾:規范旅游講解服務
天上莫名飛來拳頭大石塊 武漢一轎車擋風玻璃被砸出個洞
嵐山區與上海新楊禽業公司合作簽約
采取扎實有效措施 全力以赴完成任務
廉江市:吳群忠市長到沿海鎮督查防汛工作
攻堅克難全力確保“雙過半”
我市250名基層醫務人員被確認為省優秀基層衛生骨干人才
沅陵縣檢察院狠抓案件管理促檢察工作科學發展
市政府領導督查主城區煤改氣工作推進情況
新建改建學校促優質教育惠民
高考有變化 考生進考場要“刷臉”不得提前交卷
徽州區召開市三水廠工程協調工作會
平安中國“微”比賽結果公布 我市4件作品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