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繪就“漆”彩人生
胡曉明在創作中
2013年11月13日,來自山西省各地、市、縣的156名市級工藝美術大師匯聚一堂,預備角逐山西省工藝美術大師的評選。一字排開的隊伍中,蒼顏白發者居多。一位體型勻稱、眼神清亮的年輕人身處其中,顯得分外打眼。他正專注地完成第一關的作品,題為《迎春》,他的筆下似乎也正盎然著一片春意。牡丹盛開,迎風搖曳,雙燕共舞,俯仰生姿。一枝鉛筆在他手中揮灑自如,胸中有丘壑,落筆即無悔!評審們眼神交會之處,皆是稱許之色。
第二關現場答辯,他提交了兩幅參評作品,一幅《靜夜思》,一幅《奇遇》。那幅《靜夜思》,構思可謂妙絕。半掩著的紫色窗簾,從角落里探出頭來的一枝薔薇花,陪伴著一只獨坐窗臺的白色貓咪的款款心事。明明暗暗之間,起伏著欲語還休的想象;三分之一的留白,留出了一只貓咪的美麗和哀愁,余韻不絕,余味亦無窮。
第三關是實際操作考試,題目為《秋》,他的用筆同樣利落,工筆寫意信手拈來,線條各有其走勢和歸途,主賓、虛實、動靜的配合自然而然,妙趣天成,畫面簡練干凈:楓葉正紅,一只黃鸝和一只螳螂狹路相逢,一蟲一鳥四目相對,形成對峙,斗氣也斗趣,真是活靈活現。平遙縣文聯主席趙永平這樣評價他:“胡曉明的繪畫藝術基于對齊派花鳥人物的深入研究,既有工筆的圓潤含蓄和秀穎溫醇,也有寫意的活潑飄逸和恣肆暢達,人心之微與乾坤之大熔于一爐共同演繹,足可令人悅目賞心。”
三關比試,他憑借出色的表現脫穎而出,一舉贏得了山西省工藝美術大師的稱號。他的成功實至名歸,即使面對爭議,他也從不爭辯,他也實在不善言辭,他只用技藝說話,他只用技藝為自己正名!2006年,他創作的《五子戲春圖》,榮獲第十三屆中國藝術博覽會銀獎;2010年,他為平順設計的“漆器平順風光筆筒”,獲得2010平順特色工藝禮品旅游紀念品創意設計大賽優秀獎;2012年10月,他創作的《四季貓屏》,榮獲2012“儒仕儒家·百花杯”中國工藝美術精品獎銅獎;同年11月,他設計的大型屏風《繁華錦繡》,榮獲山西省首屆工藝美術大師作品暨藝術精品展覽會、“紅海杯”山西省首屆工藝品創新設計大賽銀獎;2013年9月,他創作的《荷塘情趣》,榮獲第四屆中國漆文化藝術博覽會銅獎。
他叫胡曉明,土生土長的平遙人,是一個立志傳承弘揚國粹藝術的手藝人。
心有靈犀一點通
胡曉明對于繪畫的癡迷,從孩提時便已開始了。父親只在煙盒上隨意畫了一只大老虎,就引得他好奇不已,就這樣被畫莫名地吸引,進而發展到狂熱,乃至傾盡了一生的愛戀。他愛畫成癡,除了專門在16開的白本子上臨摹課本、故事書的插圖,還到處開辟作畫的舞臺:他用鉛筆在煙盒紙上畫大馬,引得鄰居也來描摹;他用油筆在同學的左右手腕處畫寶劍和龍,引得全校同學競相前來獻腕求畫;他還別出心裁地畫了一只大白鵝,讓母親用線勾勒出輪廓補貼在衣服上,時髦又帥氣,引得全村孩子爭相效仿,害得全村母親前來求畫;逢年過節,別人家剪窗花,他偏獨辟蹊徑,用刀刻窗花,他刻的母雞孵蛋、喜鵲報喜等窗花,吸睛無數……
16歲,他拜在平遙齊派傳人張育人先生的門下學習國畫。初入張府,只覺房舍曲徑通幽,畫室中滿墻的卷軸國畫,令他心馳神往。墨香淡淡,思緒悠悠,他神游在國畫藝術的意境深遠之中,暗自沉醉。
熱愛繪畫的心,有了落腳之地,他學習更加用功。練字時,缺筆少墨,他就用破筆蘸著清水在水泥臺階上練字,常常一練就是一整天;練畫時,缺紙少料,他還學會了宣紙挖補法,常常一畫就是一整天。父母怕他累壞了身體,常勸他歇一歇,他只是笑笑。練功的時候,是他最開心的時候,他把時間一點點累積成了自己的才華。
17歲,他首次參加平遙美協畫展。恩師親筆為他題字:“曉明弟子,從予學畫工筆花鳥畫半年,能出此幀,喜古陶畫苑新苗又生。烏龜城中隱者育人,樂而為之題。”之后,他常與恩師合作畫畫。有一回,一個日本人前來求畫,他用工筆畫了蟈蟈,恩師用寫意畫了葫蘆,一幅葫蘆蟈蟈圖就此出爐。師徒相視哈哈大笑,默契十足。師父夸他悟性了得,一捅就破,一點就透,是個可造之材。他接過贊美,更加不敢怠慢,投入更大的精力來潛心學畫。
后來,他進入平遙推光漆器廠學徒,開始學習平遙推光漆堆鼓、描金彩繪等傳統技藝。他喜歡上了這種為木頭美容的技藝,利用一切時間學習,很快出師。恰好鄰村一戶家境殷實的人家要畫屏風,老太太本來想請本村的一位資深老者來畫,老太太的兒子卻把胡曉明請來了。胡曉明看看屏風,審度思忖片刻,上去就畫。老太太板起臉,氣得直哼哼。她食不下咽,認為這毛頭小子不靠譜,連個草稿也不打就上手,把屏風毀了可怎么了得啊!屏風畫好了,胡曉明請一家人過目,老太太樂得合不攏嘴,再三稱謝。本村畫畫的那位老者聽說此事后,拿著紙到老太太家臨摹學習,一時傳為美談。
24歲,胡曉明在馬壁村創立了自己的工作室,開始大量原創推光漆作品。他用寫意花鳥為漆畫配景,清新雅致。他筆下的花鳥蟲魚,濃淡相宜、動靜相生、有情有趣,在喧囂中傳達童真,在留白處傳達意境。“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他沒畫出來的,也許比畫出來的,更耐人尋味!
他在創作中,借鑒油畫和攝影技巧,為漆畫注入了新鮮的活力。他自制工具,自研畫法,盡情沉浸在藝術的探索中,樂而忘憂,樂而忘苦。他的天才和辛苦就是他的市場,他的作品,通過平遙明清街的永隆號進入了千家萬戶。他清楚地記得他創作過一幅《錦瑟年華》的作品,畫面上有盛開著的梅花,置放在院落中等待漆干的時候,竟然引得幾只蜜蜂前來采蜜,圍觀者紛紛稱奇。當一個手藝人,把他對生活的感悟、對生命的認識和個人的情感全部傾注到他的藝術創作中時,才會有這樣與自然萬物通靈的美好結局吧!
一片冰心在玉壺
2011年12月,胡曉明受聘于平遙唐都推光漆器有限公司任專職畫師。他覺得自己一顆愛畫的心有了歸宿,更立志于把平遙漆器這項手藝活做成腦力活兒。
2013年,胡曉明進入清華美院進修。他站在眼花繚亂的各式外來文化的誘惑面前,遠遠回望傳統的牽掛。越是回望,越是生出對中國傳統技藝孜孜不倦的熱愛。是盲目創新、刻意求變,還是在繼承弘揚傳統精華的基礎上求新求變,他已經在心里給出了自己答案。在全球化的時代,最后的王牌就是自己的文化。當我們的生活越是數字化的時候,我們也就越需要來自一種純精神價值的心靈撫慰。平遙推光漆器,就該用平遙推光漆器的語言、平遙地域的民俗講述獨特的平遙故事,這既是我們的特色,也是我們的生命力之所在。
2014年,胡曉明創作了《平遙雙林寺千手觀音法相》。這幅作品畫風古意盎然,技法圓融成熟,采用了堆鼓、彩繪、鑲嵌、磨漆、瀝粉、貼金等工藝,既向傳統工藝致敬,又巧妙融入了現代工藝,可謂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漆藝泰斗喬十光觀看后贊不絕口:“作品主次明確,色調協調不跳脫,各種工藝的結合又能這樣妥帖,太難得了!”
“天有時,地有氣,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為良。”胡曉明在他手藝的展示中更多地融入了人文的思考和歷史的眼光。他,太靜了,話語很少,笑容很含蓄。他的一顆冰心全部系在了傳統的藤蔓上,傳統藝術中的風骨、精神,使得他獲得了文化認同和文化自信;他的一腔熱情,全都傾注在了平遙推光漆器的發揚光大中,平遙推光漆器的魂魄、光彩也將會成為新的火種,照亮平遙手藝人和平遙文化的未來!
本版圖片均為胡曉明代表作品。趙家強 劉晶 攝影報道
石家莊市質監部門拉網排查采暖特種設備
【兩會】市政協四屆二次會議舉行分組討論
雪后天晴 扎堆洗車專家提醒:洗車要避開幾個誤區
克旗蒙醫中醫醫院打響“百日攻堅”戰役
楊家杖子結合實際穩扎穩打抓落實
平遙推光漆傳承者胡曉明小記
礦區生態修復的永定實踐
黑土地煥發新活力
數據顯示:沈陽家庭“甜蜜指數”較高
居民書畫展 墨香飄社區 吉州吉福路社區助七旬老人劉美鳳圓夢
猴嘴街道開展企業大走訪活動
節骨眼上扶一把 燈籠生產一片紅
我省啟動丙肝患者援助項目
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整改,廣西通報未完成問題桂林有1個
惠州供電局改革勇進30年 助力惠州社會經濟騰飛
熱點前瞻:文在寅訪俄為何要推“新北方政策”
新晃縣扶羅鎮開展農村面包車駕駛人安全教育培訓工作
漳州有一群“熊貓大俠” 時刻準備獻血救人 歡迎更多人入群
靈鄉鎮:移風易俗“細火慢燉”
“中車制造”CRH3A型動車組承運西成高鐵正式開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