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長假后上班第一天,山東省實驗中學教育集團與山東出版集團正式“牽手”,合作辦學濟南新航實驗外國語學校的消息刷爆了朋友圈。據媒體報道統計,加上今年落戶章丘的濟南楓葉國際學校、落戶長清的華東師范大學濟南實驗學校,以及9月20日簽約的濟南新東方外國語學校,不到一年時間,4所高端民辦中小學的落戶,讓濟南民辦教育版圖不斷擴張。而這種日益多元化、國際化的教育布局,給了家長更多選擇權,同時也讓孩子有機會享受到不同形式和風格的教育模式。
孩子入學有了另一種選擇 民辦學校進入家長“視野”
2007年8月,市民李漢莉的大兒子蘇洋到了上小學的年齡,對孩子該到哪兒上學的問題,她曾一度陷入焦慮。
“作為父母,我們總想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李漢莉說,為了選擇一所適合自己孩子發展的學校,當年她考察了大半年,直到孩子入學前夕才拿定注意,讓他上民辦學校,“聽身邊很多人說民辦學校不錯,不過,當時濟南民辦學校數量還不多,選擇空間有限,離家最近的是山東師范大學齊魯實驗學校,當時對這所學校了解比較多的就是它推行的小班化教學,一個班只有30多個學生,老師可以關注到每一個孩子。這也是當初最吸引我的地方。”
在權衡之下,李漢莉讓兒子上了這所離家最近的民辦學校。蘇洋入學時,這所學校剛滿13歲。如今已過去11個年頭,蘇洋也已畢業兩年,考上了理想的高中。2016年9月,出于對學校教育的信任,李漢莉又將自己的小女兒送到了山東師范大學齊魯實驗學校就讀。
隨著濟南民辦教育發展,民辦學校進入到更多家長視野。
今年秋季剛上高一的姜一菲就讀的學校是濟南托馬斯(國際)實驗學校。這所學校成立于2017年,是濟南首所真正意義上的國際學校,涵蓋幼教、小學、初中、高中四個學部,由高新區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與上海安生教育集團合作創辦。
為孩子選擇這樣一所學校,姜一菲的父親姜先生有自己的考量,“我是一位大學老師,從小就比較注重孩子的綜合素養,尤其是英語水平。我希望女兒以后能出國,現在她年齡還比較小,出國我還不太放心,這所學校是一所國際化學校,孩子在這里不僅能學到國內的知識,還能學到更多國外的知識,可以為以后出國打好基礎。”
托馬斯學校原本計劃今年9月份入駐新校區,但由于工程延期,目前不得不寄居在漢峪小學過渡。今年該校小學部招了20多名學生,而高中部只招了包括姜一菲在內的9名學生,距離學校招生計劃尚有不小缺口。“今年招生不理想,我們也分析過原因,主要就是校區沒有建成。”該校執行校長戴臣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
民辦學校發展如雨后春筍 “實驗、外國語、國際”讓家長心動
“我孩子明年就要上小學了,我現在正在考慮讓孩子上什么學校,通過新聞看到一所所民辦學校落戶濟南,還是蠻受觸動的。”市民張彬說,各個學校都大有來頭,多元化選擇讓他既興奮又緊張。
根據媒體之前的報道,剛剛簽約的濟南新航實驗外國語學校,計劃明年9月招生,按照協議,學校交由省實驗中學管理,而濟南新東方外國語學校的簽約,也因素有“英語培訓教父”之稱的俞敏洪的到來,備受社會各界關注。同樣,今年9月開學的華東師范大學濟南實驗學校,也因有華東師范大學的強大優質教育資源做后盾,深受家長信賴。此外,落戶章丘的濟南楓葉國際學校,號稱是濟南第一所開設“雙語雙學歷”模式的國際學校,學生可以同時注冊中加兩國高中學籍,中加方學分互認,學生畢業獲中加兩國高中畢業文憑,畢業生憑在校成績單,可直接申請國外大學,這對有出國意向的家庭來講,也是一個不小的“誘惑”。
對比這幾所學校的校名,實驗、外國語、國際成為“標配”。
其中,“實驗”預示著一種定位和期待,表明它在課堂改革、課程改革等某方面有探索,進行改革創新。比如,華東師范大學濟南實驗學校的發展規劃是,利用華東師范大學在基礎教育領域的科研和實踐成果,由華東師范大學通過師資輸入、管理注入,特色課程設計、兩地教學互動等一系列措施,力爭在較短時間內建成一所省內一流、國內知名的高品質學校。而“外國語”則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這所學校實行的是雙語教學。比如,預計2020年招生的濟南新東方外國語學校,預計招收學生1500人左右,定位是“精品化、特色化、國際化”,學校的特色是雙語教學,重點聚焦國外大學和國外考試,畢業生在申請國外大學方面更具優勢;新航實驗外國語學校則為學生設計了多元升學通道,畢業生不僅可以申請出國讀本科,也有機會通過高考等方式,走常規的國內升學道路,學生有著充分的選擇空間。
實際上,放眼濟南民辦中小學隊伍,無一不定位高端,而且普遍走國際化路線。
除濟南稼軒學校、商河縣弘德中學、商河縣清華園學校、濟南高新區海川中學、山東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幸福柳校區等少部分民辦學校外,山東師范大學齊魯實驗學校、濟南外國語學校開元國際分校、濟南市外海實驗學校、章丘雙語國際學校、濟南協和雙語實驗學校、濟南黃河雙語實驗學校、濟南天山外國語學校、濟南世紀英華實驗學校、濟南外國語學校三箭分校、濟南托馬斯(國際)實驗學校、歷山雙語學校這11所民辦學校的名字中也均帶有“雙語”“實驗”“國際”的字眼。
政策紅利帶來發展紅利 民辦教育發展步入“黃金時代”
放眼全省,民辦教育同樣發展快速。根據2017年山東省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我省民辦小學282所,比2016年增加了16所;民辦普通初中317所,比2016年增加了11所;民辦普通高中162所,比2016年增加了17所。山東省教育廳民辦教育與繼續教育處處長梅亞寧介紹,民辦教育在推動我省深化教育改革,增加教育資源供給、提供教育多樣化選擇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已成為全省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民辦教育正在迎來它的‘黃金時代’。”一位民辦學校創始人說,民辦學校作為國民教育體系中的組成部分,既有大好的發展機遇,也亟待沖破一些體制機制的束縛。
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從全國到地方,對社會力量辦學不斷釋放政策紅利。1987年,原國家教委頒布了我國第一個全國性的部門規章《關于社會力量辦學的若干暫行規定》,10年以后即1997年國務院頒布了第一個行政法規《社會力量辦學條例》,2002年12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頒布第一部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
2016年11月,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修改《民辦教育促進法》的決定,為新時期發展民辦教育的制度設計和政策完善奠定了法律基礎。2017年1月,國務院印發《關于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教育促進民辦教育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要求對民辦學校實行非營利性和營利性分類管理,實施差別化扶持政策,并積極引導社會力量舉辦民辦學校。緊接著,同年9月,教育部等中央14部門聯合印發貫徹實施《意見》的任務分工方案,明確提出,社會力量投入教育,只要不屬于法律法規禁止進入以及不損害第三方利益、社會公共利益、國家安全的領域,政府不得限制。
今年6月,省政府正式印發《山東省人民政府關于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教育促進民辦教育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這是繼2007年省政府出臺《關于加快民辦教育規范管理引導民辦教育健康發展的意見》后,省政府又一重要的關于民辦教育工作的政策性文件。《實施意見》圍繞加強黨對民辦學校的領導、創新體制機制、建立健全政策支持體系、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建立和完善現代學校制度、加強服務與管理等六個方面進行了細化落實。其中明確了義務教育民辦學校納入生均公用經費保障范疇,學生納入“兩免一補”,鼓勵各地設立促進民辦教育發展專項資金。
作為省會城市,濟南也在推進民辦中小學教育發展方面不斷發力。早在2014年,濟南市人民政府就出臺《關于加快發展民辦中小學(幼兒園)教育的意見》,支持和引導民間資金以多種方式進入教育領域,在財政、教師工資待遇等方面給予支持。
原標題:濟南民辦中小學版圖不斷擴張 不到一年有4所民辦中小學落地
天津3.9萬余大中型客貨車駕駛人本月應參加審驗
市領導調研垃圾填埋場及固廢醫廢處置工作
異地高考被錄取能否受助?
“看,有長頸鹿”貧困兒童景區提前過“六一”
長春市九臺區卡倫湖生態新城呼之欲出
濟南民辦中小學版圖不斷擴張 不到一年有4所民辦中小學落地
市供銷社黨委中心組集體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
溫州旅游惠民一卡通預售
武陵源軍地坪派出所“百日會戰”再添戰果 抓獲網上逃犯兩名
我院開展2018年下半年在研項目調研
山陽:推行基層黨建工作考核“三考兩評”機制
寧德市將建公共安全視頻監控聯網應用項目
別讓消費成“冒險”
市總工會舉辦垃圾分類知識講座
深化“四個一”突出高質量 云霄項目建設取得新成效
記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隊一大隊副大隊長張興岳
市外辦副巡視員涂宏哲赴中新廣州知識城、大坦沙、廣州遠洋漁業有限公司等地調研
點贊, 給文明鄉風加分!
商丘市睢陽區包公廟鄉喬樓村推進精神物質同步脫貧
國際友好城市增至13個 銀川市國際朋友圈再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