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取歲月的痕跡,回眸間,當我們再次審視那段逝去的歲月,卻驚奇地看到了一個時代的變遷。經歷改革開放40年,老百姓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其中交通工具的變化最為直觀。從當年只有少數家庭能買得起自行車,到如今小學門口擠滿接孩子放學的私家小轎車,讓人們不禁感慨出生在了一個好時代。40年來,老百姓所使用交通工具的變化,反映了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我國在社會經濟發展上的巨大成就。
從“買不起”到“家里擁有兩輛私家車”
施賽花女士今年56歲,家住鄱陽縣城。從當初買不起車到現如今家里有兩輛私家車,她對這40年來生活的變化有很深的體會。“那時候路上碰到騎自行車的都羨慕得很,很少有人能買得起自行車。”談起40年前的生活,施女士告訴記者,那時候農村家庭普遍兄弟姐妹多,而且經濟條件不好。在溫飽都不能保證的情況下,對普通老百姓來說買自行車都是一種奢望。
那時候結婚時就有老三樣:“電視、自行車、縫紉機”。也就是在婚后,施女士才擁有了第一輛自行車。靠著吃苦肯干,幾十年來,施女士與丈夫兩人靠勤勞的雙手創造了他們的美好生活。現如今,施賽花與丈夫身體還算好,仍在堅持經營著一項傳統生意,雖說辛苦一點,但生活過得比較踏實。
施女士有兩個兒子,如今都已成家。兩兒子都有自己的私家車,加起來家里都有兩輛私家車了。“想起來就跟做夢一樣,擁有私家車是那時候根本不敢想的事情,現在我們家里居然有兩輛車。”施女士談起現在的生活,笑談道,大兒子小時候是他外婆帶的,一直跟外婆比較要好。那時候,大兒子總說長大了要開小轎車接外婆去玩,逗得一家人哈哈大笑。沒想到一轉眼,當年大兒子的無忌童言都已經實現了。
從“買得起”到“追求好品質”
從當年老百姓眼中神一般存在的“老三樣”(桑塔納、捷達、富康)到如今滿大街看到心累的車型品牌,從小面的到共享汽車,對于老百姓來說,汽車與生活已聯系得越來越緊密。饒城,大多數的小區內,往往道路兩旁都停滿私家車,停車位的改造速度往往跟不上小轎車增長的速度。
邱衛平是廣豐區的一名“80后”青年。6年前,剛大學畢業不久的邱衛平來饒城創業。那時候為了跑業務方便,自己勒緊褲腰帶買了一輛二手的“斯巴魯”轎車。“剛來上饒的時候,什么都還沒起步,經濟還是比較緊張的。那時候買車只考慮是否‘便宜’‘省油’,至于車的品質,能開就行。”老邱告訴記者,那時候自己的錢都花在事業上,還要考慮房租和員工工資,根本沒有多余的錢去追求高品質的生活。
近幾年,隨著自己的事業慢慢做起來,口袋里也有了點閑錢,生活穩定的老邱買了一輛寶馬車。老邱說買寶馬車倒不是因為炫富,現在自己有了小孩了,老婆也要開車上班,買一輛好車給她開,自己放心。現如今,仍可以看見老邱開著老爺車去談生意,但他笑談道,能掙到錢的話,就給自己換一輛好的國產牌子的車,提高下生活品質。
四十年櫛風沐雨,四十年砥礪前行。在這40年間,中國汽車行業也完成了由世界汽車大國向世界汽車強國的華麗轉身。如今,站在改革開放40周年的歷史節點上,我們可以看到,40年汽車生活的變化,見證著老百姓的生活越來越美好。(記者 洪鵬)
加快大數據與服務民生的融合
林俊民:電商成就我的創業夢想
上半年西安接待游客 預計達1.14億人次 旅游業總收入1145億元 同比增長56%
第二屆國際青年創新大會人工智能論壇在坂田舉行
興寧產婦大出血“引爆”全城愛心,市民自發排隊獻血救命
家家開上小轎車 40年圓了百姓汽車夢
多彩活動迎“八一”軍民共敘魚水情
宿遷強勢推進各項環保重點工作
萬山區管委會副主任帶隊檢查農貿市場
長武實施脫貧攻堅“七必查”打造幫扶鐵軍
臨泉縣老集鎮“扶貧小掛歷”的大功能
江蘇省“文明辦網”創建活動LOGO征集令 2萬元大獎等你來拿
森林防火區嚴查帶鞭炮香紙上山
徐匯區“創業夢之星”迎來五周年,“花式”活動開啟新征程
廣州市質監局關于對廣州珠江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內部強檢授權的通知
好消息!鄭開城鐵將實現平均56分鐘一趟
更加便捷!13日起海口公交推行微信掃碼乘車
我市周密部署推進學前教育第三期行動計劃
新春走基層|懷化高新區金升陽項目建設見聞
寶山區關工委組織寶山一地部分師生觀看《厲害了,我的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