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天氣熱得像下了火,蒸得人喘不過氣來。然而,在睢縣西陵寺鎮鄭樓村的多肉大棚里,汪金萍夫婦卻不顧炎熱,忙碌地給多肉打包、裝箱:“你們先到處看看,或者進屋涼快涼快,新疆客戶要的貨今天務必要寄出去,一會再和你們聊。”光著黑黝黝脊梁的張海濤有些不好意思。
等待了半個小時,打包工作完成后,汪金萍對丈夫說:“今天你去縣城發貨吧,我在家給他們介紹。”顧不得洗臉的汪金萍給我們講起了她的創業史。
現年43歲的汪金萍有4個孩子,人到中年還是窮困潦倒。2014年,她家僅有的四間房屋由于電線老化,所有家產在大火中化為灰燼,被該村評定為貧困戶。
“光在家里守著也不是辦法,孩子需要養活,公婆體弱多病,我們必須掙錢養家。”汪金萍說,2015年,丈夫去新疆打工,她去了鄭州黃河灘多肉基地,邊打工邊學習技術。2016年,由于父親生病,需要有人照顧,張海濤回到家鄉,流轉20畝土地種植小麥和玉米,然而收入卻寥寥無幾。
2016年春節,學到技術的汪金萍回到家鄉,夫妻倆開始籌劃種植多肉。春節剛過,在幫扶人員的幫助下,利用扶貧貸款5萬元及籌集的3萬元,建起溫室大棚一座。“那時俺村的群眾都不看好我們,說我們不務正業,瞎折騰。”汪金萍說,當時她也打了退堂鼓。然而既然下定決心,就要堅持下去。于是,她就開始從鄭州、山東購進種苗,開展繁育。到2017年年底,就收回了成本,盈利2萬多元。
說到銷售渠道時,汪金萍提高了嗓門:“用手機啊,現在一部手機在手,可以行遍天下。”她說,她現在的微信群有100多個,網絡也成了她致富路上的“神助手”。
“現在俺這大棚內的多肉植物有蒂亞、黑法師、桃蛋等500個品種,產品遠銷上海、新疆、南京等地,銷售旺季一天能收入700多元,多肉真正成了我的‘搖錢樹’。現在孩子上學有補貼,父母看病能報銷,日子越過越有勁。”談到是否招收工人時,汪金萍表示,現在還沒有能力帶領群眾致富,目前全靠他們夫妻倆打理。但他們有了新的計劃,到了秋天再擴建2座大棚,建立多肉繁育基地,發展到一定的規模時,會帶領全村人走上發家致富之路。“到時候我會成立創業指導服務中心,免費為他們提供技術和銷售渠道。”汪金萍堅定地說。
首批“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公布:10高校、50院系入選
宜昌愛心出租車首日送考230人次 準時安全送達
吉建軍出席全市脫貧攻堅大核查問題整改扶溝縣交辦會
湘潭市一水利技術能手獲國家級殊榮
環保高陵分局多措并舉,開展平安建設工作
睢縣汪金萍 種植多肉巧致富
溧水臨空產業再添新秀
中央第一環境保護督察組 督辦鄭州市問題情況公示第二批
多少人吃得嘴唇發麻,都不肯放開這道桂花魚,秘密在于……
建橋鎮環西村民,耕山種紅柚致富
嚴抓森林防火推進生態建設
魯能希望小學:開展假期教師家訪活動
市房產管理局召開全市白蟻防治工作研討會
地鐵1號線西北延西昌路站第一期圍擋施工公告
第一書記牽線樂群村近16噸獼猴桃 醫院埋單
晉源區義井街道聯合多部門對南堰舊貨市場進行停業整頓
武邑縣首期尋找“最美讀書聲”活動成功舉辦
我市推進全科醫生培養與發展
每萬城鄉居民擁有全科醫生數2.5名以上
記者追蹤:這里的拆遷垃圾已清 居民還是有擔憂
莆田市人民政府關于PS拍-2017-11號地塊(涵江區國際商貿城片區地塊一)有償出讓方案的批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