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年中國的變化可謂是翻天覆地。從我們身邊的小事說起,比如40年前家里有輛自行車足以驕傲,而現在出門開車成為家常便飯;比如以前出門靠綠皮火車,而現在高鐵、飛機任君選擇……
對于80年代出生的王女士來說,記憶最深處就是父親的自行車,誰也沒有想到那時屬于大物件的自行車如今會成為人人隨手一刷的公共自行車。王女士說,從記事起就是坐著爸爸的自行車,因為那時交通不是那么發達,家住田東的她每每跟著母親回蔡家崗的姥姥家,都是由爸爸騎車送到東城市場,坐3路車到蔡家崗,回程再坐3路車到東城市場,爸爸再騎車把娘倆接回家。“那時,媽媽坐后面,我坐在大梁上,也沒感覺杠人,就是感覺爸爸特別有勁地蹬著自行車。”王女士話語間滿滿的回憶。
據王女士介紹,在她很小時,家里的自行車被偷了,為了出行方便,每月只有30多元工資的爸爸硬是省吃儉用了一年多買了輛珍貴的28式自行車。王女士11歲時,這輛爸爸最珍愛的自行車成為她的練手工具。
后來,王女士上中學了,看到其他女生騎著五顏六色的自行車穿梭在校園內外,她也渴望有一輛屬于自己的自行車,終有一天親戚送給她一輛黑色的26型自行車。雖然和渴望中的有差別,但王女士還是對自行車愛護有加,騎著自行車,總有飛上天的喜悅感。
當摩托車走進人們的視野后,這時的王女士已對自行車沒有多大興趣,寧愿坐公交車出行,也不愿費力去踩腳蹬。再后來,小汽車進入了市場,出門打的更是工作后的王女士出門必備之選,而家里的自行車已落滿了灰塵。
2016年12月,淮南首次出現了公共自行車,它們被市民親切地稱為“淮小綠”。十多年沒有碰過自行車的王女士帶著10歲的女兒,用手機刷了二維碼,不花一分錢,一輛“淮小綠”就輕而易舉地來到身邊。現在“淮小綠”也已成為王女士一家近距離出行的最愛。
改革開放40年隨著國家經濟實力逐漸強大,百姓生活也日漸提高,人們的消費觀念、出行理念也在逐漸改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現在更多的人認識到改革開放40年給人們的出行帶來的最大變化——環保高效。(記者 王玲)
(本網編輯 湯寧)
市政協黨組(擴大)會議召開
新西蘭一家人誤食有毒野豬肉陷昏迷 或成植物人
宿遷開展低保公示規范月活動
粵港澳大灣區設計展展示百余位設計師作品
巴東打造無傳銷城市 建五位一體打擊防控體系
環保“淮小綠”,我的最愛!
冷空氣又來了 周日天氣轉好
市農機總站加強“十一”期間農機安全生產工作
關注臨沂高考|年年都有“馬大哈”今年怎么能少?
張鴻星深入文昌里歷史文化街區調研
聯通可退還原小靈通(客戶)號碼內的預存款
皇姑區:掃黑除惡漫畫上墻 好看又易懂
堅決打贏掃黑除惡專項斗爭這場攻堅戰 ——訪涿州市委政法委常務副書記、掃黑辦主任康松
巨變下的災區經濟發展新脈動
省第四環保督察組信訪受理組實地調查水污染問題
清明小長假首日長春有雨雪
撤路進廳 果農和收貨商雙贏
省總工會領導來郴為職工送溫暖
山東“仿真槍”案改判:14人有罪免刑 1人被判半年
全民監督,共創文明城 ∣不文明現象隨手拍(第三期)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