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德縣朱旺村舉辦民俗活動。
粉墻黛瓦的徽派民居錯落有致,靜靜流淌的清澈虬溪穿村而過,青石板和鵝卵石鋪設的步道傍溪蜿蜒,好一派鐘靈毓秀的江南畫境。 朱旺村,地處安徽省宣城市旌德縣蔡家橋鎮,始建于1300多年前,是宋代理學大家朱熹后裔居住地。 11月9日,我們采訪組一行3人探訪了這個美麗的古村,深感不虛此行。 同在天目山脈懷抱的宣城與湖州相鄰。朱旺人熱情地接待了我們,這不僅僅因為他們淳樸好客的鄉風,還因為我們來自常來常往的“鄰居”湖州。“我們多次到湖州特別是安吉余村學習考察,余村與朱旺地域相近,有不少類似的地方,他們的做法對我們大有啟發。”如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已是村黨總支書記朱學先深入骨髓的信念,“這些年綠色發展,帶來了環境美、村民富,我們村還成了國家4a級景區。”他深感自豪。 滿目蔥翠的一路上,當地人的這種自豪感無時無刻不在感染著我們,讓我們心中禁不住喝彩,為朱旺,也為余村。 村莊成為大景區 進村是一條步道,形態各異的“旺”字鐫刻于路邊形態各異的石頭。“這是今年新建的景點, 100個不同字體的‘旺’字,取名‘百旺大道’。 ”村里三年前就已嘗試旅游市場化運作,“游朱旺,人必旺”的特色宣傳語時下已遠近聞名,負責朱旺景區運營的旌德縣朱旺投資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許盛利說,2015年5月以來已投入2000多萬元,古老的朱旺村真的旺起來了。 朱旺村現存47座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其中不乏垂裕堂、紹興堂等省級文物。溪水清澈見底,民居臨溪而建,一道道獨特的風景讓人心曠神怡。 橫穿村子的河溪上有十三座石橋,都由巨大的石板鋪架而成,每塊石板至少有上百年歷史;河溪中有九口井,曾是村里人喝水用水的主要水源,現在還有不少村民挑著水桶到井里打水,奇妙之處在于,井在溪中卻“井水不犯河水”;官道與市井鋪設有別的石板路,各有巧妙構思;積淀著厚重歷史的那一座座宅院和鋪坊……處處散發著鬼斧神工的魅力,時時感受寧靜脫塵的愜意。 “我們村有做旅游的先天優勢,但要利用好現有資源、發揮好資源效益,前提就是守護好綠水青山。”朱學先告訴我們,村里2014年成立旅游開發有限公司,次年又引進安徽漢馬旅游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對景區實施整體運行,“關鍵做原生態的文章,讓綠水青山和古風古韻相得益彰,探索發展特色生態經濟的路子。” 跟著許盛利,我們又走了走村里新建的龍潭景區。木棧道上,偶有或樹或藤旁逸而出,恰似在印證著村里的“生態經”。“我們堅持保護性開發,一棵老竹子都要保留下來,野趣也是朱旺一景。 ”講解員小朱很顯專業地向我們指點、講解。 一人天瀑、龍潭瀑布、龍口瀑布、觀瀑亭……稍事修飾的自然景觀和環繞全村的山水田園相互襯映,儼然一幅風光綿延的迷人圖卷。 許盛利說,朱旺景區每年都要接待大批上海、南京、蘇州、合肥等地游客,僅去年就有8萬多人次、門票收入80萬元左右。 人氣帶來新生機 “這是家傳的老店,最原始的手藝,每天上午營業到10點多就賣光了。” 51歲的傅富勝是村里一間小豆腐坊的主人,坊就在河溪邊,局促的店堂內擠滿了人,他說現在游客越來越多,生意很好。 守著生態寶地,捧著旅游資源,朱旺村民們“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商戶、民宿、農家樂、觀光農業、特色基地……人氣旺了,各類業態都風生水起。“朱旺人家”是坐落在村子中央的一個農家樂,院子不大卻整潔干凈,“吃飯住宿都可以,節假日要提前預訂。”忙著迎送游客的老板吳寶全抽空接受了我們采訪,他坦言,自己原本在外做生意, 2015年時看到村里的商機回鄉創業,這步棋走對了。 朱學先告訴我們,村里農家樂、民宿發展態勢很好,今年8月還成立了眾旺餐飲服務有限公司,整合全村農家樂、民宿統一調配,以緩解游客接待難題。“不少村民都想做農家樂、民宿,我們也有一定的扶持,但堅持一條——不達標不準入。 ”利忠民是村委會主任,看上去頗有經濟頭腦,“近年來,采摘游作為新的生態旅游方式悄然興起,我們就鼓勵村民利用生態優勢發展采摘觀光一體園。 ” 這兩年,村里已建了20多畝葡萄園、 40多畝草莓園和黃桃園等生態種植園,還種植了150多畝貓薄荷草,“這是要出口的,對生態環境要求特別高。”利忠民說。 村民董三茍就有自家的生態種植園,園子有21畝,去年開始種植彌猴桃和水蜜桃。“今年彌猴桃就掛果了,口味還挺好,更吸引城里游客的是不用農藥,吃著放心。”對發展采摘,他滿是憧憬,“去年專程外出學習了種植技術,打算將種植園發展到100畝,現在已開始鋪設管道。” 2015年10月,嘗到創業甜頭的吳寶全也把眼光盯在了觀光農業,又和伙伴投資200萬元建了皖南首家綜合農家生態游園——朱旺樂園,開心農場采鮮菜、農家土灶地頭燒、游樂彩棚辦喜宴、自助燒烤在河邊……“開樂園前,特意去了安吉、德清,學了不少東西。” 走走停停,我們目不暇接。一片片果園青翠欲滴,綠色掩映下的粉墻黛瓦高低錯落、時隱時現,水稻、煙葉、畜禽散布于田野阡陌……勃勃的生機點綴著游客的歡笑、雞鴨的逐鬧,讓人流連忘返。 綠色鋪出富民路 綠水青山在眼前,生態經濟別樣紅。朱旺村民不斷鼓起的口袋,生動詮注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傅富勝每天只用20斤黃豆原料,可僅磨豆腐一項的年收入就有4萬多元。 “朱旺人家”去年的毛收入是16萬元,“今年肯定更好, 10月份一個月就收入了2萬多元。”一說到經營農家樂的話題,如今的吳寶全總是嘴角上揚。 在村里的民宿“徽水小筑”,我們遇到了住在這里的上海游客景老伯, 70多歲的他正興致勃勃地拿相機拍攝古民居,“我們幾個老伙伴是慕名而來,來看看這里的古建筑和‘九井十三橋’。”他告訴我們,別看只是這么個籬笆小院,店里都住滿了,店老板將自己家稍作裝修開辦的這家民宿一年凈收入就有六七萬元,“這是老板自己說的。” “在我們這個地方,只要你不想閑著,就有活干、有錢賺。”利忠民說,有些人不大會做生意,打工也不錯。 景區講解員都是本村人,算上保潔員、護林員、觀光車駕駛員等,目前全村在旅游公司上班的村民就有30多人。“以前在外打短工,收入很不穩定,現在家門口上班,每月2700元還能照顧家庭,不錯!”盡管只是開觀光車打工, 52歲的村民王小寶同樣很知足。 “村里還有2000畝優質水稻基地、 200畝優質煙葉基地、 30畝畜禽養殖基地,這又能讓全村村民每年增加收入150多萬元……有了好生態這個本錢,條條路子能致富。”朱學先告訴我們, 585戶2032人的朱旺村,2015年前的年人均收入只有6000多元,去年的年人均收入已達到1.2萬元,翻了一番。 朱旺人越走越自信,越走越堅定。 為了讓果樹成為致富產業,村集體出資聘請了專家搞培訓,還多次組織種植大戶到外地學習管理技術……“朱旺要打造一個四季都有水果可采摘的生態觀光園,已在陸續引進中。”對村里的遠景規劃,許多村民都了然于胸。 綠水青山為基,發展生態經濟。朱旺,這個千年古村,正闊步行進在充滿希望的興旺之路。 村書記感言 朱學先: 沉寂多年的朱旺村旺起來了,這靠的是新發展理念的指引。說起“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們的感受很深刻。 2015年之前,我們村基本靠林場,收入不高,資源也有限。為了謀求發展,我們多次出去學習考察,特意去了安吉余村,看了他們的做法,覺得很適合我們。回來后,我們就制訂規劃,以家鄉的綠水青山為畫布,滿懷激情和希望揮灑理想,這幾年來也獲得了豐厚回報。今年5月,我們又專程去了一次余村,全面學習他們的發展理念,更加體會到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只有生態好,才會實現長久的可持續的經濟發展,所見所學和自身實踐,已讓我們更加堅定地走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條光明大道。(湖州日報)
福州有個“科逗科爸”科教聯盟 圈粉6萬科普愛好者
福州繪制鄉村振興“總藍圖” 2018年將建300個美麗鄉村
空地一體化救援體系加快建設
多措并舉加快四平大化工產業發展
平陽打造“最美現象”文明品牌
古韻今風興旺路——安徽宣城朱旺村探訪記
歷時兩年考察廣西貴州 云南科研人員發現4種高原鰍新成員
大山深處盛開希望之花
福鼎:為環衛工人“做道菜”
今年我市85家企業須申領國家排污許可證
酒后躺車內休息,算酒駕?假的!
省十三運會青少年競技組男、女甲組籃球賽落幕
科技金融 善建僑鄉 唱響五邑 ——建設銀行江門市分行科技金融工作表現出色
免費健康福利,你可知曉?
羅智斌勉勵科技工作者
市公交公司開展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
鳳崗鎮集中學習省主要領導蒞莞調研講話精神
輪滑馬拉松世界杯在哈舉行 32國5000名選手參加
全市農村改革工作推進會召開
省直機關黨的政治建設推進會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