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是人們追求健康的重要方式之一,但運動過程中的傷病也是運動愛好者們常常要面對的問題。在日前舉行的中國國際運動醫學與康復大會上,專家們針對科學健身的問題進行了熱烈的討論。
原國家體育總局運動醫學研究所所長李國平曾作為中國奧委會的首席醫療官參與了5次夏奧會、5次冬奧會和5次亞運會,對于科學健身,李國平說:“當前健身方式方法存在著很多誤區,門診經常碰到一些爬山造成的損傷、運動過量造成的損傷,這些都是把健身當成了競技比賽,挑戰了自己的極限造成的。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心太急,平時經常不動,要運動的時候馬上就動,沒有熱身,沒有逐漸的提升計劃,熱身不夠,運動后不拉伸,沒有循序漸進,運動量、活動量上升太快,時間過長等等,更重要的還包括沒有進行運動風險的測試、運動負荷的評估、缺乏個性化的鍛煉方案等等,這些都需要我們來克服、來糾正。”
香港中文大學教授容樹恒提出,在運動訓練中可以加入一些有針對性的訓練項目,對于預防傷病將會起到特殊的作用。他以足球運動員的acl(膝蓋前交叉韌帶)傷病作為案例進行了研究,他通過對足球運動員傷病進行案例分析,并借鑒國外經驗,總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針對預防acl傷病的訓練方法。“(這些預防訓練)我們現在推動的是從小開始去做,如果二十幾歲開始做效果并不是最好,最有效的是從十幾歲的時候開始做。” 容樹恒說。
北京大學運動醫學研究所所長敖英芳表示:“現在運動損傷包括方方面面,老百姓的運動損傷也是很多的,有些是由于運動不當,我們在臨床上發現很多在體育健身當中沒有得到科學指導的情況,他不懂得很多醫學的道理。這里面需要很多有機結合,這樣才能使我們的運動人群能夠很好地健身,不能因為運動反而出現了很多的毛病。”
李國平建議,科學健身需要有一套常規,包括運動前準備什么、運動中注意什么、運動后做些什么,這些都應成為健身當中的一種習慣。
“在科學健身當中要有三個原則:全面鍛煉原則,使我們身體各個部位、各個系統都得到鍛煉,來提升我們的身體素質;循序漸進原則,由小到大,由易到難;持之以恒原則,要形成習慣,常練不懈直至終生。科學健身當中還要注意5個因素:自身的情況、運動的目的、活動的環境、選擇的項目、運動的強度。我們開展科學健身要注意到適時、適宜、適度、適合這四個根本方面。”李國平說。
中國國際運動醫學與康復大會是2018中國國際競技體育大會的分論壇之一,本屆大會由靈碩體育主辦,中國體育科學學會運動醫學分會、亞洲運動醫學聯合會、國際運動醫學聯合會協辦。
出口企業喜迎退稅“新年大禮包”
東港市審計局四方面入手抓好扶貧資金審計
惠州慈善人物獎得主:一人帶動138家企業做慈善
哈爾濱市社會工作有了標識哈爾濱市第二屆“社會工作節”啟動
岳塘區啟動“掃黃打非·護苗2018”專項行動
運動醫學專家剖析科學健身:要運動更要健康
我委組織收聽收看全省發改系統安全生產巡查反饋電視電話會議
打造清朗網絡空間 培育和諧網絡文化 市中區筑牢網絡安全“防火墻”
1500名中外眼科專家的“520”朋友圈都在向誰表白?
全市大學生征兵工作會議召開 王景田出席會議
嘉興市南湖旅游文化公司招聘啟事
貨車卷起路面石子 砸壞客車擋風玻璃 誰的責任?貨車全責
15日降溫幅度較大今天最低零下6℃
渝北:龍溪街道絲帶繡進社區 居民穿針引線目不轉睛
徐聞再添國家級“金名片” 獲評“中國最美綠色生態旅游縣”
你追的“鮑師傅”肉松小貝是正宗的嗎?
沙市區委書記劉輝萍調研河湖長制、精準扶貧等工作
涉嫌"惡意套刷醫保"?男子為證清白向"警察"轉走所有積蓄
趣跑·三峽大壩
市工商局集中規范網絡市場廣告宣傳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