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海睿現代化農業示范園區俯瞰
立春已過,萬物萌發。在東昌府區廣袤的田野,隨處可見農民勞作的身影,觸目可及整潔的村落。該區把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作為提升農民獲得感和幸福感的立足點和歸屬點,以加快鄉村振興為契機,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顏值”、厚植“家當”,提升“底氣”,一個個生態秀美、生活富裕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漸次綻放。
美麗宜居,家園“顏值”高
“以前胡同都是磚鋪的,到處坑坑洼洼,晴天塵土飛揚,雨天會有積水。現在,村里27個胡同都修了水泥路,不僅出行方便了,環境也整潔了。”2月24日,在道口鋪街道任堤口村修葺一新的中心花園,村民李治超和多位老人沐浴著暖陽,感慨著“新”村莊。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宜居鄉村,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重要任務。東昌府區加快建設美麗鄉村,今年重點抓好兩個市級美麗鄉村示范片區創建,力爭到2020年70%以上的村莊達到省級美麗鄉村標準。大力實施森林進城圍城、農田林網等六大工程,扎實推進國家森林城市創建,重點推進農田水利、農村飲水安全等項目建設,繼續做好農村公路建設、危橋改造、農村改廁等工作,強化“戶戶通”硬化路、村莊生活污水處理等工程建設,進一步改善了群眾生產生活條件。
產業興旺,致富“家當”厚
春節過后,張爐集鎮后石槽村的村民沒閑著,高標準蔬菜大棚外,收菜的車往來不息,彰顯著當下的收獲,也孕育著來年的希望。過去的一年里,這個省定貧困村流轉近百畝土地,建起了高標準蔬菜大棚,并成立了昌興專業種植合作社和村級股份合作社,成為遠近知名的大棚蔬菜種植村,全村有300余戶村民變成“股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2000元,村集體總收入8.5萬元。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首位。該區著力促進農業結構調整,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推進土地經營權向新型經營主體流轉,擴大規模經營,推進農業科技化。今年將建設高標準農田7萬畝,建成高標準示范園區10處,培育科技示范主體322個,新建改建高效集約蔬菜溫室5000個。同時,強化農產品質量品牌建設,著力放大國家級“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品牌效應,積極融入“聊·勝一籌!”農產品區域公共品牌,打響“東昌”自主品牌,不斷提升特色優質農產品知名度和美譽度。
技能提升,小康“底氣”足
新建的大棚內綠意盎然,“套袋”的黃瓜盛名遠播。2月22日,在梁水鎮許屯村,農民韓美軍正和社員商量種銷事宜。“俺是地地道道的農民,從沒想過種地也能成為‘職業’。現在,有了十九大鄉村振興戰略這個‘定心丸’,咱在這廣闊天地干出一番事業的底氣更足了。”韓美軍說,通過高質量的職業農民培訓,他對規模種植發展有了直觀的了解、切身的體驗。目前,他發起建立的義德鑫專業種植合作社已有葡萄110畝、桃樹20畝、冬暖式大棚48個,主打產品“套袋”黃瓜遠銷上海等地。
東昌府區把提高農民素質,培養新型農民隊伍作為鄉村振興的核心,通過開展新型經營主體帶頭人培訓,推動農業經營增效益,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體面的職業。該區根據不同產業要求設置了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師資庫,并在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業企業、農業生產現場建立了三所“田間課堂”,以產業發展為立足點,以生產技能和經營管理水平提升為主線,開展農民培訓培育。今年年初,主要遴選了210余名學員進行蔬菜種植培訓,參訓學員通過現場學、實地看,不僅增長經驗,更拓寬視野,為該區現代農業模式發展注入新的活力。□本報記者 張荔 本報通訊員 席真 姚立春
丁立人延續“和棋之旅”
我市與騰訊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 加快建設“智慧黃石”
乳山市“體彩杯”中小學生排球聯賽閉幕
“三胞”親屬舉行迎新春座談會
市委常委班子召開巡視整改專題民主生活會
奮斗,為了生活更美好 ——東昌府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紀實
王菲趙薇林俊杰等明星KTV嗨唱 天后唱JJ經典歌曲
鳳崗鎮鎮長約請鎮人大代表協力解難促發展
遂川:投入100余萬元打造“千里眼” 守護江南好楠木
劉遠到古雷檢查安全生產并看望慰問一線干部職工
增強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仙游大力推進黨建與中心工作深度融合促進發展提升
【智博會】張相木:智能制造的起點在車間和工廠 人、機器和產品互聯互通
我市電子文件管理統一平臺項目建設正式啟動
江陵這位村民不簡單!藜蒿反季賣物美賣價高
第123屆廣交會·湛江家電珠江游輪高端采購對接會在穗舉行 搭建平臺助推家電高質量發展
【作風建設在路上】淅川縣城管局:整治渣土車動真格
強鏈群強創新強服務強配套強黨建 火炬高新區以“五強”推動高質量發展
從三五天縮至兩小時,怎么實現的? 竅門在此:一窗辦、就近辦、馬上辦、一次辦、自助辦
東營90后女護士楊璐璐榮登2月份“中國好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