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木雕都要精益求精,不能夠馬馬虎虎,這是師傅教的,干這個要手快,使用工具要有力。”8月8日,見到錢氏木雕傳承人錢萬春時,他如是說。前不久,錢萬春參加了在徐州舉辦的首屆淮海書展——“相約彭城多彩非遺”蘇北五市非遺展示活動,展演現場,他展示了童子拜觀音、笑面佛、歲寒三友等獨特木雕作品,還親自演示雕刻“八仙過海”作品,吸引了許多觀展人員駐足圍觀。據悉,錢萬春還在南洋鎮青墩村開了一個木雕廠,希望通過產業化的方式,接力傳統的木雕工藝,將“工匠精神”代代傳承。
亭湖區圍繞“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方針,全面規劃、科學管理,積極探索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長效機制,不斷提升非遺保護工作水平,全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有聲有色,走上了健康規范的道路。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對全區范圍內遺存的優秀傳統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及代表性傳承人進行普查核定,編纂出《鹽城市亭湖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匯編》,涉及民間文學、傳統技藝、傳統音樂、傳統醫藥等11個大類55 個項目,整理文字資料20 余萬字,拍攝照片3000 余張,登記民間藝人千余名,征集陶瓷、剪紙、花樣鞋、珠編、竹編、木雕等實物1000 余件,完善了民間藝術檔案信息庫,建立了省、市、區三級名錄體系。“目前,亭湖區共有21 項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列入各級名錄,市級非遺項目傳承人2人。我們正加強培植與申報一批重點非遺項目,更加細致深入地做好代表性項目保護工作,不斷探索非遺項目保護與傳承的上佳途徑。”該區文廣新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館內精巧的藤編器具、靈動有趣的虎頭鞋、生動形象的剪紙等傳統手工藝品,使我對非遺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原來我們的傳統文化和民間藝術這么博大精深!”南洋中學高一學生施濤高興地說。日前,該區文化館舉辦非遺項目體驗活動,來自南洋中學的40余名學生參加了本次活動,親身感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在非遺展示廳,學生們走近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了解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知識,提升了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認知度、關注度和保護意識。據悉,亭湖區以舉辦傳統節慶活動、文化與自然遺產日宣傳活動等為契機,推動非遺進校園、進社區、進企業,同時,積極探索長效傳承保護工作機制,將非遺項目列入部分學校的校本課程,開展傳承人與學校結對共建活動。
“非遺在傳統文化中屬于活態文化,是活著的歷史,這種人文積淀亟須‘活的傳承’。”該區文化館館長范洪貴坦言,非遺項目的保護和傳承,最為緊要的是傳承人的“搶救”。
現已94 歲高齡的齊紅芬家住大洋灣奧林匹克花園,是亭湖區市級非遺項目傳承人。出生于制鞋世家的她,8 歲就向母親學習針線活,其“花樣鞋”制作工藝精湛、花樣獨特,堪稱一絕。“做一雙繡花鞋要經過十八道工序,設計鞋樣、剪紙樣、選料、糊襁子、鞋幫下料等每一道工序都要純手工,可謂千針萬線,十分耗時。”齊紅芬的兒媳表示,作為齊老太“花樣鞋”的手藝傳承人,她感到十分自豪。
此外,為了使像齊老太“花樣鞋”這樣的傳統手工藝品形成規模走向市場,亭湖區積極搭建銷售平臺,在黃尖牡丹節等各大旅游節日期間開辟“工藝品大集市”,王氏珠編、齊老太“花樣鞋”、鈕氏剪紙等紛紛亮相“大集市”,成為區內外游客爭相購買的搶手貨。“保護與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可以讓文化與自然更加和諧共生、文化與生活更加緊密相接、文化與經濟更加交相輝映。”范洪貴說。
我市積極建設農村飲水安全工程
抓好產業就業堅決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
鞏固提升,脫貧更穩定可持續
板橋街道關工委舉辦“共話新時代,放飛青春夢” 征文朗誦比賽
東風區集中整治窗口服務等突出問題
亭湖區55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有聲有色
“小紅車”加速推進無樁還車 1萬輛新版車年底投入使用
銀海區推進創城和提升城鄉環境工作
鎮平縣:縣委書記李顯慶調研重點工業項目建設
冷空氣“滅霸”嘉興“酷暑”,氣溫直降12.2℃,周末前都會是這樣……
雷州塘仔村350多名外嫁女集體回“娘家”
干熱型高溫天來襲 高考期間氣溫略降炎熱依舊
五河縣城管執法局開展機動車亂停亂放整治行動
金山區交通委執法大隊開展“執法開放日”活動
凝練“新西安精神”內涵 為加快推進大西安國際化進程提供精神動力
昭化區新年新舉措強化昭化古城旅游市場監管
國際家庭日我市8戶家庭獲獎
日照“百企訪名校”活動啟動
【文化惠民●春節】遵化市春節期間系列文化活動綜合篇
新華時評:磋商,不等于反復折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