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成都堅定推進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正按照“景觀化、景區化、可進入、可參與”理念,加快構建生態區、綠道、公園、小游園、微綠地五級城市綠化體系。
而被譽為目前成都最大的綜合性公園的天府錦城生態公園,市民在這里既可以欣賞到大自然的明媚唯美,又可以體驗到城市生活的閑適快樂,正在掀開神秘的“面紗”。
昨日,記者從成都市建委獲悉,依托133.11平方公里環城生態區的天府錦城生態公園,將打造以人為中心、以綠道為主線、以生態為本底、以田園為基調、以文化為特色的開放式、多功能的環狀生態公園,將形成“5421”體系,即500公里錦城綠道、4級服務設施、20平方公里多樣水體、100平方公里景觀農業。建成后,將兼具生態景觀、慢行交通、休閑游覽、城鄉融合、文化創意、體育運動、農業景觀、應急避難等功能。目前,錦城湖-桂溪公園-中和濕地一白鷺灣濕地一江家藝苑一花田濕地-玉石濕地-青龍湖,達28平方公里的區域正進行整體建設提升,今年春暖花開時將整體呈現。2018年將繼續沿繞城高速這條環線,在東片、西片、北郊綠楔、錦江綠楔,結合錦城綠道進行連片建設,按照“水鄉+田園+綠道”的設計方案開工建設雙流九江片區。
乍一聽天府錦城生態公園項目,不少人以為這是一個新建的公園,其實則不然。“天府錦城生態公園,其實就是環城生態區在新發展階段,從城市阻隔區走向市民的一次重大功能完善和系統提升。”成都市建委副主任屈軍告訴記者,天府錦城生態公園的定位是開放式、多功能的環狀生態公園,理念和標準是景觀化、景區化,可進入、可參與。按照規劃,天府錦城生態公園將形成“5421”體系。
500公里錦城綠道
具體來講,500公里錦城綠道包括200公里一級綠道、300公里二級綠道。其中:一級綠道寬度6米,“一環九射”布局,全程無障礙貫通,全分離獨立路權,串聯主要景觀區與重要設施,與城市慢行系統互聯互通,可舉辦自行車、馬拉松等賽事。而二級綠道自行車道3.5米、人行步道2.5米,人非分離,對主干綠道進行補充,形成綠道網絡,豐富微循環,與城市慢行系統互聯互通。
4級服務設施
4級配套服務體系則包括16個特色小鎮形態的一級驛站、30個特色園區形態的二級驛站、170個林盤院落形態的三級驛站、若干亭樓小品形態的四級驛站。依托4級服務體系,不僅將實現公園級的公共配套服務能力,還將為附近居民、周邊市民、外地游客提供多元需求。另外,還將形成110個分散式出入口、12萬個停車位,支撐省外觀光游客、周邊城市自駕人群、城市居民年均千萬級人次的游客需求。
20平方公里多樣水體
“20平方公里水系將系統實施水環境整治和水系修復,重塑河流、湖塘、濕地、溝渠構成的天府平原水系格局。”在屈軍看來,西片區將形成“溝渠水網+稻田”的川西精華灌區田園風光,留住鄉愁記憶,而東片區則將形成“坡地+湖塘+梯田”的大地農田景觀。
100平方公里景觀農業
此外,100平方公里生態景觀農業將以景觀化方式種植35平方公里基本農田糧油作物,建設42平方公里都市觀光農業,保育24平方公里林木,“這些區域,可開展科普教育、學生踐學、社團活動等豐富活動。”屈軍介紹說。
綠道功能
除了“顏值高”,天府錦城生態公園還將全面帶動產業發展。記者了解到,按照規劃,天府錦城生態公園將兼具多項功能。
■ 生態保障功能
生態景觀功能將為城市提供由水系、森林、公園、農田構成的生態系統,促進城市生態修復,保護城市水生態、通風廊道、海綿體等的生態保障作用。 ■ 慢行交通功能
慢行交通是較為亮眼的功能之一,計劃在公園內部,高標準建設錦城綠道,全程貫通。而在公園外部,依托天府綠道三級體系,與60條城市慢行交通相連接,構建“軌道+公交+慢行”的綠色交通體系。
■ 休閑游覽功能
市民對天府錦城生態公園最基本的需求就是可休閑游覽,而公園也將按照“可進入、可參與”的原則,建設多點、分散的出入口,建設不同規模、形態、特色的驛站,提供休閑游覽的配套服務,形成智能化信息系統。
■ 城鄉融合和農業景觀功能
“公園將創造大量工作崗位,將區域集體用地和農業人口居住就業,全面融入城市功能體系、生態體系、產業體系,形成高水平的城鄉融合發展新格局。”屈軍告訴記者。
■ 文化創意功能
天府錦城生態公園還將充分體現巴蜀文化。“以《蜀川勝概圖》為主線,塑造展現自然山水田園本底及豐富人文景觀的天府勝景,展示天府文化。”屈軍透露,二是公園內還將規劃建設各類文化設施640處,將周邊區域的文化設施人均比例,在現有基礎上提升56%,同時將發展音樂、文博、設計、動漫等文創產業。
■ 體育運動功能
在體育運動方面,錦城綠道將兼具自行車賽道、跑步道功能,可舉辦國際國內自行車、馬拉松等賽事活動。同時,還規劃建設1050處各類體育設施,將周邊區域的體育運動設施人均比例,在現有基礎上提升36%。
■ 應急避難功能
另外,依托廣闊生態空間,結合各級驛站設施硬件支持,還將建設50處應急避難場所,可容納200萬人以上,將周邊區域的應急避難設施人均比例,在現有基礎上提升26%。
項目進展
錦城湖—青龍湖
建設提升后今年整體呈現
目前,天府錦城生態公園的建設進展如何?屈軍透露,計劃先用三年的時間,即在2020年,完成相關硬件配套設施建設和生態本底完善提升工作,并慎重篩選和引入一批適宜的活動項目。2020年后,在使用運營中,不斷總結完善,及時深化和豐富相關內容,進行現代化的專業化的管理運營。
“當前,結合錦城綠道一期建設,錦城湖-桂溪公園-中和濕地-白鷺灣濕地-江家藝苑-花田濕地-玉石濕地-青龍湖,達28平方公里的區域正抓緊整體建設提升中,今年春暖花開的時候,將整體呈現。”屈軍告訴記者,今年還將繼續沿繞城高速這條環線,在東片、西片、北郊綠楔、錦江綠楔,結合錦城綠道進行連片建設,雙流九江片區將按照“水鄉+田園+綠道”的設計方案,2018年開工建設。
一條優美的錦城綠道正在形成 ,但天府錦城生態公園133.11平方公里的面積,也不由讓人產生“會不會”迷路的擔憂。“這個完全不用擔憂”屈軍笑言,目前正同專業團隊合作進行錦城綠道智慧系統建設,計劃研發app軟件,將天府錦城生態公園的文化、體育、商務、旅游等各類項目、節慶活動、旅游服務產品等等,通過互聯網+、云數據等匯集到手機終端。
專家訪談
發展景觀農業
全國絕無僅有
如果把天府錦城生態公園形容成一個姿容艷麗的美女,那么她既有靚麗的顏值(景觀形態),也有優雅的氣質(文化品牌)和健壯的體質(可持續性產業),從天府錦城生態公園的規劃公布起,四川省建筑研究院景觀院院長高靜就一直在關注和期待。在她看來,天府錦城生態公園的規劃建設,實際上是對這個環狀綠地系統的一個升級,是城市生態功能全面升級,也是城市公共空間品質提升。
人均綠地面積增加8平方米
高靜首先從國際經驗進行了分析,“許多國際大都市,比如倫敦、巴黎、莫斯科都有這樣的環狀綠地系統,規劃將綠帶視為大都市空間組織的基礎,能夠有效地控制城市的無序蔓延帶來的城市病。”她認為,目前成都公園綠地也不少,但是功能單一,區域布局也不均衡,特別是缺乏與高度城市化區域體量匹配的一個綜合型的公園綠地復合體。“天府錦城生態公園的建設會為我們的城市,帶來巨大的環境品質的提升。”她告訴記者,133平方公里的生態綠地,對于成都1600萬常住人口而言,人均綠地面積差不多增加8平方米。
更多綠色福利、文化福利和休閑福利
“另外,公園將會使每一個居民都能夠更加快速、便捷地接觸自然。”在高靜看來,天府錦城生態公園的建設,將重新梳理水系、交通,串聯河流、湖泊、森林等碎片化的生態區域,打造完整、開敞的生態輻射帶。綠道系統無縫連接城市與自然,讓市民出門就可以快速便捷地接觸自然,融入自然。
同時,公園還將提供一種貼近生活本源,體驗文化與自然的休閑方式。“公園充分考慮了文體旅商的結合,市民出門看綠、享受康體休閑,公眾進行公共交往、游憩、休閑的選擇將更加廣泛。”
高靜認為,最難能可貴的是,在天府錦城生態公園里,還有景觀農業,生態農業功能,“這在其他城市是絕無僅有的,這是天府之國從古至今貫穿天府文化的重要一筆。”她告訴記者,去年曾看到過成都市環城公園東區青龍湖片區觀測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青頭潛鴨和白尾海雕,“在城市中心地帶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棲息在里面,這是很難得的,在其他城市也是很少見的,這也驗證了整個生態功能作用的發揮。”
成都商報記者 李彥琴
制圖 李開紅
原標題:新《蜀川勝概圖》 生態公園繞全城 文體旅商集一身
[民政局]窯灣公墓雙休日再次迎來2018年清明節“祭祀高峰”
內溫馨花園停水(8月9日)
公立醫院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得到初步控制
三國集市年味濃 逛吃“武侯祠成都大廟會”
鄭州四環明年進入“快時代” 大河路設20多對出入口
新《蜀川勝概圖》:生態公園繞全城 文體旅商集一身
我市督查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工作
市婦聯召開領導班子民主生活會
全國人大代表李樹建: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出去
[生活] 4月2日天然氣安檢區域通知
省工商局副局長張志宏來蚌調研壓縮企業開辦時間改革工作
市公安局召開全市公安機關深入推進今冬明春火災防控工作堅決遏制重特大火災電視電話會議
陳冰冰在市推進依法行政工作領導小組會議上強調樹牢法治意識 增強執政能力開創法治政府建設新局面
河涌整治見效 鄱陽村委送上錦旗
截至20時 迎椰路口南往北尾部排至美舍河橋
牢固樹立“全域唐山”理念
當涂縣全力推進勞動合同全覆蓋暨“春季要約行動”
張宏在子長縣調研時強調
吳井勇參加巡查鄱陽余干經濟社會發展和黨的建設情況
鬧猛“桃花經濟” 點亮甬城春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