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群島,擁有1390個島嶼,是我國最大的群島,而其中又以舟山島為最大。群島設市,也以舟山為名。史上記載最早的“舟山”地名,其實指的是定海城區里的某一座小山,因為這座山,曾經是船舶的停泊之處,故稱“舟山”,此地名亦有近千年的歷史。
元代大德年間的《昌國州圖志》記載:“舟山,在州之南,有山翼如,枕海之湄。以舟之所聚,故名舟山。 ”說明舟山的得名,與港口航運有關。然而,關于“州之南”這座小山的確切位置,有多種說法。有說是舊時城內的一座小山——道隆山,又名觀山,今已不存;也有認為是現在定海海濱公園附近的東岳山,多有爭議。
1.千年昌國舟山渡
南宋地圖《昌國縣治圖》上,繪有舟山的位置,就在道隆觀之側。舟山之下,有“待潮亭”,南宋寶慶《昌國縣志》所記載的“待潮亭”是放在“公宇”條下,和“縣廳”等同屬地方政府的公共設施。待潮亭為“舟山渡”之主要建筑,相當于現代意義的候船室。
何以待潮?
古代造船、航海技術有限,船舶動力全仗風帆,一般是順風而行,逆風則需候風,等待順風的時候才能出海。另外,舟山一帶,多泥涂,船停泊堤岸,常陷在泥涂中,海水淺,必須待漲潮才能離岸,故亦有待潮之說。
寶慶《四明志》卷四關于“海道”一節說:“(由慶元府城,即今寧波市)至昌國縣,乘西南風,不待潮,徑至舟山頭登岸。風不順,泊大小謝港口,或大小茅山,候潮回方行。 ”從寧波往舟山,寧波處于西南側,故須是西南風才能成行,才可直接抵達“舟山頭”,即舟山渡。如果風不順,船舶則往往在寧波、舟山沿海的大榭山(今大榭島)、小榭山(今穿鼻島)、大茅山(今定海大貓島)、小茅山(今定海小貓島)一帶候風。
舟山渡附近,除了“待潮亭”,還有官方先后所設的三個驛館。
寶慶《昌國縣志》關于“舟山”附近設施,在“驛鋪”一節,有以下敘述:
依憩館,道隆觀東,定??h丞趙崇賀權縣創建。舟山館,令趙大忠創建。
問潮亭,城南,背負舟山,前瞰門鹿,下臨大海。淳熙十六年建。
驛館,是古代接待設施,為古時供傳遞公文的人及過往官員、使臣和客商歇宿的處所。這三個驛館,先后建于南宋淳熙、嘉定年間。他們之間可能是一個先后興建、擴建的關系,而不是同時并存的關系。
這三個驛館,最早的是建于淳熙十六年(1189年)的問潮亭,時任昌國知縣為南宋詩人王阮,在昌國任上,他興辦學校、修建狀元橋,深得人民愛戴。詩人雅興,取名也有詩意,取名“問潮”或是王阮之意?問潮亭建于舟山南側,下臨大海,就在海邊舟船停泊處??上В敃r舟山渡的埠頭設施尚未完善。文中“門鹿”,也是海中一山,為昌國門戶,從南宋《昌國縣境圖》看,門鹿山靠近盤嶼山,大約在今五奎山一帶。
然后是嘉定年間,定海(今寧波鎮海區)縣丞趙崇賀任職昌國時所建的依憩館。趙崇賀,浙江瑞安人,嘉定四年(1211)進士。
嘉定十五年(1222年),昌國知縣趙大忠建舟山館,取名舟山,可見館舍還是在舟山之側。趙大忠在嘉定十五年到昌國任職,三年間也做了很多好事,如修學校、建濟民倉,修建舟山渡堤岸等。
從依憩館、舟山館、問潮亭的所在位置看,應該都在舟山渡附近,這樣便于行旅就近歇宿。而依憩館,位于道隆觀東,即位于道隆觀所在小山的東側,那么這個小山也就是舟山渡所在位置。這個小山后來也被稱為“觀山”,由此也可以推斷,舟山渡位于觀山。
舟山渡,最初沒有堤壩設施,是嘉定年間的昌國縣令趙大忠新創堤岸,昌國縣的進士應彳繇曾經為此寫過一篇記文。文中說,舟山渡的渡船,主要是寧波—舟山間的航船。最初由明州府設渡船兩艘。因縣城至明州府城,海上時有盜賊之虞,故委派江東寨兵分番撐駕,過渡者每人收錢五十文。然駕駛渡船的水軍不受昌國縣統轄,往來常不如期,且渡船年久失修,頗不安全。南宋寶慶三年(1227),胡榘(江西吉安人)以兵部尚書銜任慶元府(即明州,今寧波)知府,他“捐楮劵五百緡有奇,新造二船,視舊加廣,行下昌國,委三姑寨兵主之”,新造兩艘比舊船大的渡船,繼續通航昌國,并改由昌國縣管轄的三姑寨兵管理行駛。昌國縣和慶元府兩處所收渡錢,“月終解赴軍資庫,以備修船之用”。
舟山渡除了寧波—舟山間航線,還有通往金塘等地的船舶。宋元以來,舟山渡一直是通往內陸和懸山諸島的航泊要津。
宋元期間,“舟山”這一座小山,一直是舟山渡的所在。元代大德《昌國州圖志》記載“丁家礁,繇舟山解纜,一餉可到。左大卯港,右螺頭洋,亂石嶄然起乎中間,潮溢則礁沒而不露”。說的就是由舟山渡出發,一頓飯的工夫就可以到丁家礁。丁家礁位于今定海鹽倉海域,大貓島和螺頭之間,是一片亂石礁,潮退時會露出海面,潮漲則淹沒水下,漲潮時航行者往往難以辨識。常常有觸礁者,舟毀人亡。因此船民稱其丁寡婦礁、寡婦巖、寡婦礁。宋度宗咸淳年間(1265~1274年),有個叫王與善的人擔任昌國縣令,他做了一件大好事,在丁家礁上豎石為標識,漲潮時亦可為船民所看見,以提醒過往船只注意避開暗礁,航行得以安全。此為史載舟山最早所設立的航標。由此也可得知,丁家礁所處的這一條昌國航路,過往船舶多,當時已經是比較忙碌的航線了。
2.舟山、觀山和關山
舟山渡所在位置,是一座叫“舟山”的小山。那么這座小山究竟位于何處?很多人以為是現在的定海東岳山。其實不盡然,不能從現在的定海地貌看宋元時候的昌國,千年滄桑,舟山渡所在的定海城南地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本市歷史學者夏志剛曾經撰文提出:在歷史長河中,“舟山”概念屢有變化。在明朝初年之前,“舟山”其實指的是定海城南現在已經消失的道隆山,后又指道隆山更南的東岳山,最后才逐漸成為本島的稱謂,乃至擴大為對舟山群島整個行政區域的代稱。這一說法相對比較完整的。
宋元時期的舟山,指的是道隆觀所在的觀山,即今所謂道隆山(今道隆山新村一帶,山已無存)。但是,那時候不叫觀山,只叫“舟山”。為什么呢?因為舟山上所建的道觀建筑,最初叫“東岳行祠”,后來才叫“道隆觀”,故一開始并沒有“觀山”這個概念,宋元地方史志上沒有“觀山”的記載,只有“舟山”。先有舟山,后有觀山,觀山這個地名是在明代才出現,道隆山的概念則更晚些。
宋元時期的舟山,道隆觀外側,就是一片灘涂,乃至汪洋。元朝詩人吳萊曾經暢游舟山群島,并寫有《登岸泊道隆觀》詩,可見元時道隆觀就是泊舟之處,舟山渡乃至舟山,就在道隆觀附近。
到了明代,道隆觀所在的小山,也就是舟山,隨著周圍海涂慢慢淤積成陸,和現在的東岳山連成了一片,東岳山成了船舶停泊之處。但是明代的一些志書,還是確認“觀山即舊時舟山”。如嘉靖《定??h志》云“舟山,一名觀山,縣東,昌國城南,狀如覆舟……”。這里的“縣東”,“縣”指的是明代定??h,即今寧波鎮海區。
但是,東岳山由于在明代成為“舟山關”之門戶,兵船的駐守之處,成為軍事上的“舟山渡”,山上有“舟山堠”。隆慶元年,把總李誠立坊,題“東南第一關”,因此當時的東岳山又稱為“關山”。 明朝天啟《舟山志》記載“關一:曰舟山關,在城南二里”。今《舟山市志》認為舟山關設立于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
《定海廳志》云:“關山,城南二里。圓峰聳?!嫌醒笊綇R、關山烽堠。 ”關山連著東江山,康熙《定??h志》云“東江山,城南二里,與關山相連。南面臨海,船多維泊。水勢寬緩,可以避風”。在天啟《舟山志》所附的《舟山全境圖》上,城南關山標繪有“舟山堠”三字,成為“舟山關”的代名詞,關山也因此與“舟山”扯上了關系。
查東岳山地名演變,宋元時期稱為“大椎山”,明代稱為“關山”,清代以后始稱“東岳宮山”“東岳山”,因山上建有東岳宮。
總之,宋元時期的“舟山”地名,指的是道隆觀所在的小山,即觀山。到了元代,昌國由縣升州,設立城門六所,其中西南隅的城門取名“舟山門”。由此可見,元代的“舟山”地名指向,已經由“觀山”拓展到昌國州的州城南側范圍。而明代的“舟山”,至少有三層意思,從舟山堠、舟山關的位置所在看,舟山指的是“關山”:從地名的拓展看,舟山又指整個群島,即舊時翁山、昌國之縣域。而從“舟山”地名的歷史淵源看,還是指“觀山”。
3.昌國之岸船林立
昌國地處海島,其得以立縣,是因為海島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而海島的經濟發展,必然離不開航運,離不開港口,離不開船舶。元代《昌國州圖志》記載:“舟山,在州之南。有山翼如,枕海之湄,以舟之所聚,故名舟山。 ”舟山,以“以舟之所聚”而得名。那么宋元時期在舟山、在昌國沿海停泊的船舶,除了渡船,還有哪些門類的船?這些船的數量又如何?
從昌國縣的民間船舶數量看,其在慶元府也是首屈一指。南宋寶祐五年(1257)實施義船法,征集民間船只戍守隘口。據南宋梅應發、劉錫所纂《開慶四明續志》卷六記載,慶元府(今寧波)六縣(昌國、鄞縣、定海、象山、奉化、慈溪)共管船7916艘,昌國縣占3324艘。六縣共有船幅一丈以上大船1728艘,昌國占597艘。可見,昌國縣船只之多,大船之多,居慶元府六縣之首。
這些民間船舶,當以漁船為主,也有不少商船。商船數量難以考證,但是南宋已出現昌國商人這一概念,如南宋洪邁著《夷堅志》中有《昌國商人》篇,說明宋代昌國商幫乃至商船已形成一定規模。元代大德《昌國州圖志》記載岑江港(今定海岑港)為“六國港口”,說明港內也經常有商船駐泊。而舟山群島又是寧波往日本“東亞海上絲綢之路”的必經之路,是南北航運的樞紐,“東控日本,北接登萊,南亙甌閩,西通吳會”,因此在昌國縣境內候風放洋的各國各地商船更是數量巨大。
昌國也是運鹽船集聚之處。昌國鹽業發達,有正監場、岱山場、東江場、蘆花場等各大鹽場,《宋史·食貨志》記載:“昌國東西兩監(歲額)二十萬一千余石”,每石50斤,則近5000噸。而據寶慶《昌國縣志》記載,昌國歲產鹽約41312袋,每袋300斤,約6000噸。而古代一般帆船的運鹽量大約在10噸左右。據《舟山市鹽業志》記載“清末及民國時期……帆船可運二三百擔”,200擔相當于10噸。如此數量的鹽,按照古代帆船裝運,至少需要五百船次的運輸。因此,鹽業產量旺季的時候,每天可能有五六條船駛往慶元府的和義門鹽倉。
昌國也是宋元時期的糧食集散中心之一,曾有大量糧船集聚昌國。據《金史》之《劉豫傳》記載,南宋有官員名徐文,投降金國,并向金國獻計,其云:“宋主在杭州,其候潮門外錢塘江內有船二百只。宋主初走入海時,于此上船,過錢塘江別有河入越州,向明州定海口迤邐前去昌國縣,其縣在海中,宋人聚船積糧之處。今大軍可先往昌國縣,攻取船糧,還趨明州城下。 ”元代的昌國州烈港(今金塘瀝港),也是漕糧北運的中轉港口,據《永樂大典》之《經世大典·海運篇》記載,烈港的地位僅次于江蘇劉家港,以延祐元年(1314)為例,兩港船只分別為1653只和147只。
昌國縣也多兵船。南宋為了抗擊金兵南侵,以及后來防備元軍入侵,在昌國集結了大量兵船和水軍。而元代忽必烈東征日本,昌國又是兵船的重要集結基地。
從以上可見,宋元時期的昌國,檣桅林立,漁船、商船、鹽船、糧船、兵船等各種船舶廣為分布,儼然已經成為沿海重要的漁港、商港和軍港。
4.珠山之名系西語
民國《定??h志》稱,舟山“古或稱珠山”,查閱宋元明清地方志書,從無“珠山”之記載,何來“或稱珠山”?“珠山”一詞,有可能源自英文“chusan”翻譯,“chusan”是清代英國來華貿易者對“舟山”的一種音譯,后來英國使團內部的翻譯則又將“chusan”譯成“珠山”,寫入兩國往來文書中,故造成“珠山”這一地名稱謂的誤用。
1792年的9月26日,英國政府任命馬戛爾尼為正使,喬治·斯當東為副使,以補祝乾隆皇帝八十大壽的名義出使中國,這是西歐各國政府首次向中國派出正式使節。這一年是乾隆五十七年。
次年的七月,馬戛爾尼一行抵達舟山,后又前往北京,最后在熱河朝見乾隆皇帝。離開英國時,英國國王讓他把一封信轉交乾隆。馬戛爾尼多次想通過和珅向乾隆帝轉達信中的意思,都被和珅婉拒。于是馬戛爾尼就按信的內容直接給乾隆帝寫了一封信,提出如下請求:
開放珠山(即舟山)、寧波、天津等口岸通商;允許英國商人仿俄羅斯例在北京設一個貨棧買賣貨物;取消澳門和廣州之間的轉口稅,或照1782年的稅率減免;禁止向英國商人在海關關稅之外另行勒索;在珠山附近劃一個沒有城寨的小島供英國商人居住、囤貨;在廣州附近劃出一塊地方允許英商居住,并自由往返澳門;允許英國人在華自由傳教等等。乾隆皇帝斷然拒絕了馬戛爾尼使團的全部要求。
清代學者魏源著有《海國圖志》,對英國使團的要求做了記述,書中說:“使臣復言,請于浙江寧波珠山(珠舟音近,珠山即舟山也),暨直隸天津維舟通市,并依俄羅斯故事,于都門別立一行交易,仍給附近珠山一小島,附近廣東省城一小地,俾有定居,或令澳門寓居之夷,得出入自便,又自廣州城下澳,貨物由內河行走,或不稅,或少稅。 ”
從書中所說“使臣復言”看,魏源可能引用了英國使團翻譯的“珠山”中文原文。其次,魏源特意加注“珠舟音近,珠山即舟山也”,說明“珠山”一詞的出現,僅僅是與“舟山”音近,而非古稱。實際上,也說明“珠山”源于“chusan”一詞。
乾隆年間文人趙翼著有《廿二史札記》一書,書中有《外番借地互市》一文評論馬戛爾尼使團訪華的訴求,說:“近日英吉利國遣使入貢,乞于寧波之珠山及天津等處,就地筑室,永為互市之地,皇上以廣東既有澳門,聽諸番屯泊,不得更設市于他處,所以防微銷萌者,至深遠矣”。此文也說明“珠山”一詞,可能是英國使團的用詞。馬戛爾尼用英文書寫的信件,他隨團跟班的翻譯將英文翻譯成中文,或許此翻譯也是英國人,不懂得舟山這一地名,而將“chusan”誤譯為“珠山”。
從目前的清代檔案文獻看,用“珠山”表示“舟山”,都集中在乾隆年間涉及英國的相關文牘中。如,乾隆回復使團的“敕諭”,涉及“舟山”的都用“浙江寧波珠山”“珠山”來表示,說明這是針對英國使團的信函來答復的。“敕諭”中說:“爾國貨船,將來或到浙江寧波珠山,及天津廣東地方,收泊交易一節……所有爾使臣懇請向浙江寧波珠山及直隸天津地方,泊船貿易之處,皆不可行……今珠山地方既無洋行,又無通事。爾國船只已不在彼停泊,爾國要此海島地方,亦屬無用。 ”
由此猜測,“珠山”一詞是乾隆年間馬戛爾尼使團訪華時關于“chusan”(舟山)的中文譯稱,后來乾隆時代涉及英國的一些文牘也針對性使用“珠山”一詞。當然,此推斷還需要更多文獻佐證,如馬戛爾尼使團的信件原文。
【作者】孫峰
臺前縣清水河鄉開展臨街餐飲類攤販食品安全專項檢查
利劍再出鞘巡察整改約談會召開
長三角網媒聚焦嘉興丨神奇!在“游戲闖關”中達成肢體康復
境外旅游你買對保險了嗎?
荷葉鎮農業合作社首次實施無人機飛防作業
千年“舟山”的地名演變史話
市民政局大力推進民生實事項目有效開展
窗口服務提升行動補上城市文明"失分項"
泰順縣委書記董旭斌調研泰順縣衛生計生工作
朱晨在麗水學院調研時強調創新辦學特色 建設一流學科 加快建設高水平應用型大學
南海各鎮街開展節前安全檢查,保障春節安全
頤和·大都薈:細節決定品質,品味決定高度
文明觀賽倡議書
潤和天地地下車位產權歸誰?房產公司與小區業委會起爭執
市運輸管理處對大調研即知即改整改項目進行督查
上饒“紅色之旅”文藝匯演唱響紅色文化
環保督察組轉辦信訪舉報件情況一覽表
東營高速交警發出清明交通安全預警 下午2點事故最多發
暖胃更暖心 公交夫妻春節為司機做早餐夜宵
化州公路“建管養”有實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