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網訊 櫻桃、琵琶、楊梅被稱為“初夏水果三姐妹”,眼下杭州櫻桃、琵琶采摘已進入尾聲,楊梅正值采摘旺季,于是最近的朋友圈紛紛被楊梅“霸屏”。不過,關于楊梅的流言也不少,其中有個視頻流傳甚廣:有人拿楊梅在水龍頭下搓洗擠捏,最后在手上留下了一些膠狀物,認為楊梅是經過注膠的,影響身體健康。
這是真的嗎?6月13日上午,杭州市場監管局、市食品藥品檢驗研究院做了對照實驗,讓我們一起來一探究竟。
顯微鏡下:1號未經處理的楊梅
顯微鏡下:2號經水搓洗后的楊梅
顯微鏡下:3號被注入明膠的楊梅
楊梅清洗后留下的膠狀物是膠水?其實是果肉殘留組織
視頻中的“膠狀物”到底是什么?首先,市食品藥品檢驗研究院工作人員購買了一些新鮮楊梅,取3顆楊梅進行實驗對照。編號1取些許果肉,不做任何處理;編號2在水龍頭下搓洗,留下膠狀物質;編號3將注射10%食用明膠。
從體視顯微鏡下觀察,3個楊梅的呈現物質皆不同。1號未經任何處理的楊梅果肉是飽滿的紅色柱狀組織;2號用水搓洗后,依舊呈現的是紅色柱狀組織,只是不太飽滿;3號注膠的楊梅,看到的是無定形半透明的固體。
“從實驗可以看出,楊梅的果肉由眾多肉柱聚集而成,拿著楊梅在水龍頭下反復搓洗留下了的膠狀物就是果肉殘留組織。”杭州食品藥品檢驗研究院高級工程師陳美春說,這些肉眼可以看到的果肉其實是膳食纖維、糖酸、蛋白質、花青素等營養物質,跟明膠風馬牛不相及。
注膠楊梅與正常楊梅冷藏后的對比
楊梅注膠是否可行?人力成本高、增重效果差、楊梅經不起“折騰”
雖然“搓洗后的楊梅是注膠的”謠言被澄清,但楊梅注膠是否可行?接著市食品藥品檢驗研究院工作人員又用針管將明膠注進楊梅果肉里,跟家里一樣放置在冰箱冷藏后進行稱重,發現這顆15.14克的楊梅注膠后重量增加到15.36克,僅增重0.22克。
24小時后,注膠的楊梅因溫度較低表面會有不均勻的膠體析出,外觀上的異常,消費者僅憑肉眼就能識別;48小時后,注膠楊梅果肉出現塌陷現象,這是注膠過程的物理傷害和明膠凝固聯合作用導致的。
陳美春介紹說,從實驗可以看出,楊梅不耐儲藏,如果給楊梅都注膠,不僅需要很高的人力成本投入,增重的效果微乎其微,而且楊梅本身也經不起這種“折騰”,更不容易貯存保鮮。
從上面兩個實驗可知,楊梅注膠的傳言是一條徹頭徹尾的謠言。那消費者該如何食用和貯藏楊梅呢?據市食品藥品檢驗研究院工作人員介紹,楊梅季較短,楊梅又嬌嫩不耐儲運,自然保質期一般為3天,消費者應及時食用。
對于那些吃不掉的楊梅,最為普遍的就是浸泡成楊梅酒。此外,楊梅也可以微凍保存,既可留住鮮味,又可增添一份清涼。不過楊梅雖然好吃,但也不能多吃,楊梅對胃黏膜有一定的刺激作用,有胃病的人要慎吃。
來源:杭州網 作者:記者 劉文昭 通訊員 嵇國強 姜曉霞 編輯:徐潔
相關閱讀:
“裸女”名畫拍出逾1.57億美元 系全球第4高價
廈門今年將新增更新500輛純電動公交車
淮北市開通12320衛生計生熱線
出梅了,入夏了,接下來等著你的居然還是......
淇縣高標準實施趙家渠水生態環境治理工程
網傳楊梅注膠不能食用?這個實驗還原真相
茶人葉漢鐘致力于潮州茶文化傳承發展 讓潮州工夫茶閃耀世界
西華門百余老人免費體檢
3月最后一周天氣:多云、陰、陣雨演主角
遠程教育“活課堂” 暢通學習“快車道”
溆浦:省考核評價組來溆調研高標準農田建設綜合改革試點工作
慶中秋迎國慶 共敘鄰里情
睢寧縣圓滿完成綜合減災示范社區創建工作
福州市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一批人事任免事項
東營市文化館面向社會公開招聘教師簡章
市總工會:組織召開勞模企業家助力脫貧攻堅座談會
今年64億余元投入全市交通大建設
劉洪福調研長江岸線生態復綠工作 保質保量 不留盲點
安陸經開區項目建設量質齊升
福州市政協關注福州會展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