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生獨特韻味旅游項目 打造國際范兒精品業態
天府紅谷風景優美 記者 張青青 攝
置身于群山環抱的河谷地帶,鎮西山、天臺山、南寶山三山如翠屏圍護。昨日,記者來到距離我市邛崍城區1小時車程的天府紅谷,房前屋后一片青翠,生機盎然的川西民居展現在眼前。
《關于創新發展生活性服務業建設高品質和諧宜居生活城市的意見》明確,我市將提質發展旅游休閑,構建遺產觀光、蓉城休閑、時尚購物、美食體驗、商務會展、文化創意、養生度假等特色旅游產品體系,提升居民和游客休閑游、娛樂游品質。同時加快推動鄉村旅游品質化、文創化、國際化發展,不斷提升服務質量和水平,增強西部旅游門戶城市功能。而像天府紅谷這樣規模化的鄉村旅游精品項目更為我市旅游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留住鄉愁 打造原汁原味的川西民居
記者在天府紅谷遇到了游客劉小姐,她趁著周末和朋友來實地感受。“村里的房屋與周邊景致相融合,給人帶來久違的安定感。”她說,“現在的新農村房屋建設現代感越來越強,正需要這樣的風格來留住傳統、留住鄉愁。”對項目的建設來說,即使是舊情懷也需匠心打造。據了解,投資3600萬元打造的天府紅谷項目以“有機農業、休養度假、文創開發”功能為特色,建設耕讀桃源休養度假區、一禾園有機農業園區、村上村宿民宿文化創意園區、苗溪戶外運動康養健身區等。
“為了還原原汁原味的川西民居風格,我們特地請來了當地經驗豐富的木匠來修建榫卯結構的房子。”天府紅谷負責人周國華告訴記者,榫卯結構利用巧妙的構思和牢靠的結構讓建筑無需一釘或螺絲便可穩穩站立。“我們按照生態理念,施工時避開周邊林木和溪流,讓建筑來適應環境,同時運用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手法,活化老建筑。”在使用老青磚、老瓦、老木材等“具有歲月痕跡”的建筑材料的同時,卵石、紅砂巖、青石等具有地方鄉土特色的石材和本土竹、木也將被有效利用,體現當地傳統鄉土建筑的韻味。
為了增加居住的舒適度,項目修建時還采用了現代化的手段對屋頂進行修復。“傳統屋頂的工法為檐條鋪設瓦片,室內容易漏水、藏污納垢。”周國華告訴記者,新的工法采用木結構屋面掛瓦條、碳化竹板、木工膠合板、防水層、保溫隔熱層、木結構屋面掛瓦條、屋面小青瓦七道程序。不僅堅固、美觀,更具防水與保溫隔熱的功能。
拉長產業鏈 帶動農旅融合發展
依偎匍匐在山間的大棚、阡陌縱橫的田地、忙里忙外的農戶……上午時分,當記者走進邛崍高何鎮大窖新村天府紅谷現代農業試驗示范區一禾園有機農場,戴著草帽手拿鋤頭的王友霞正忙得不亦樂乎,臉上掛著燦爛的笑容。
天府紅谷項目在新村附近破土開建之時,王友霞便順勢在這里打起了短工。先是在項目建設時做建筑工人,項目運營后她又在里面當起了保潔員。現在,她又成了天府紅谷現代農業試驗示范區一禾園有機農場的“合伙人”。在流轉了當地村民的土地后,天府紅谷項目方又拉農戶“入伙”種起有機蔬菜,并成立了“康禾農耕農業有限公司”,給農戶提供有機蔬菜種植的技術、幼苗和凍庫、大棚等基礎設施。同時,項目方還和農戶一起與客戶簽下訂單,讓客戶在農場認購一定數量的有機蔬菜,蔬菜成熟后由項目方直接送到客戶手中,農戶則和項目方共分利潤。
“天府紅谷是適合都市人休閑的世外桃源,能讓生活慢下來,讓人們的腳步慢下來。”據相關負責人介紹,天府紅谷一期和有機農業示范基地吸引了大批城市游客,游客們為園區的質樸鄉情和文化創意而著迷,被農業園區的理念和對自然的善意而感動。
“吃農家飯、住農家屋、做農家活、看農家景,這是鄉村旅游常有的產品形態。我們希望對照當前多元化的消費需求和品質化發展要求,讓游客愿意為高品質的鄉村旅游產品買單。”周國華向記者介紹道。以有機蔬菜種植為例,對游客來說可以享受人均200元左右的精美有機蔬菜餐點,而不是“100元包三餐”的普通農家樂餐點。同時,游客還可進入農場進行農事體驗、田園藝術康療、有機蔬菜訂購等活動。
行業開門紅
春節黃金周旅游收入同比增長27.4%
2017年,成都旅游再次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績單”。數據顯示,去年成都實現旅游總收入3033.42億元,同比增長21.22%;接待游客2.1億人次。其中,接待入境游客301.33萬人次,同比增長10.66%。今年春節黃金周,成都市游客接待量穩中有升,旅游收入實現較大增長。據統計,春節黃金周期間,成都市累計接待游客1575.5萬人次。其中,過夜游客303.6萬人次、一日游游客1271.9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140.3億元,同比增長27.4%。抽樣調查顯示,黃金周期間,游客在餐飲、交通、住宿的花費占比分別為24.2%、21.1%、19.3%;在娛樂、購物等彈性較大的旅游消費項目占比為21.3%。
“目前,成都旅游主要呈現以下幾個特征:一是旅游業產業地位進一步鞏固,發展旅游成為全社會的共識;二是全域旅游發展加速了旅游業與農業、工業、醫療養老業、休閑度假業等相關產業的融合,使旅游業外延和內涵進一步擴大,大旅游格式基本形成。”四川師范大學歷史文化與旅游學院教授、副院長陳乾康分析說,三是“互聯網+旅游”改變了旅游業傳統發展方式和商業模式,智慧旅游廣泛應用,旅游創新力大大提升;四是我市形成了完善的旅游基礎設施和豐富的旅游產品體系,具有發展旅游業的良好政策環境和人才要素,為成都旅游未來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也正是因為旅游業已經廣泛融入社會相關產業中,注定了它將在我市國民經濟未來發展中發揮巨大的促進和帶動作用。
發展路線圖
推進優質旅游發展 優化區域旅游功能
據悉,“十三五”期間,成都將打造引領西部、輻射全國的國家旅游中心城市和對接國際市場、具有中國典范、獨具蓉城特質的世界知名旅游城市。
“成都將著力推進優質旅游發展,優化‘東進、南拓、西控、北改、中優’區域旅游功能布局。”市旅游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將加快推進龍門山旅游帶、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休閑帶和天府綠道游憩帶規劃建設,以及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工作,策劃包裝鄉村旅游、山地旅游、康養旅游、低空旅游、文創旅游、自駕游6個產業集群項目,催生落地一批具有獨特韻味和影響力的天府文化旅游精品項目,培育打造一批體現“國際范兒”“時尚范兒”“優雅范兒”“文藝范兒”“休閑范兒”“生活范兒”的精品業態,激活城市全域街巷休閑旅游功能。
在旅游環境上,今年成都也會有變化。成都正在建設服務范圍基本能覆蓋全市的“1+x”旅游集散體系,推進國際游客購物退稅體系。同時,將用好ar/vr等新技術,建好成都旅游咨詢體驗場景,提升旅游咨詢體驗功能。該負責人表示,為了讓市民分享景區建設成果,成都今年還將推行“旅游景區一卡通年票”。該負責人告訴記者,成都將通過“旅游+”或“+旅游”的融合發展,促進旅游與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相結合,全面推進智慧旅游建設。據介紹,成都將打造一批“旅游+農業”“旅游+科技”“旅游+體育”“旅游+文創”“旅游+康養”等主題旅游目的地和示范區。
記者 程怡欣
云遮中秋月 雨襲夜金城
南明區新華社區開展困難群體就業技能職業培訓
滁州市舉行2018“我們的節日 清明”活動啟動儀式
習近平會見俄總理梅德韋杰夫
壯觀!年產3萬余噸大黃魚,舟山這里曾吸引多地漁民聚集…
成都打造鄉村旅游、山地旅游等6個產業集群項目
建立可復制的精準脫貧機制
繞城高速一段將半幅封閉施工
洪澤喜獲全省“雙創”評價“開辦企業先進縣區”
景德鎮老年大學參加中國老年大學教學委會
永定區開展一年一度的增殖放流活動
宿遷:公益西楚云便民服務平臺上線運營
十部大戲“十堂課”
石峰區政府組織召開助推炎陵縣“脫貧攻堅”駐村幫扶工作會議
超車不成起爭執 6人打砸被拘
蔡奇:把平昌實習轉化為北京實戰 以首善標準抓好冬奧籌辦工作
市委啟動對閬中、營山脫貧攻堅專項巡察
羅湖緊抓人大代表重點建議案辦理
代表新年送新衣
市領導到南雄古市鎮開展專題調研時要求 真抓實干造福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