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組建青花椒產聯式合作社到發展鄉村旅游合作社、打造后備箱工程基地,從農民單純種賣青花椒到游客體驗采摘、購買青花椒系列產品,通仙青花椒在農旅結合的路上越走越遠,農民的致富路也越來越寬。
旅游大巴開進青花椒基地
2小時銷售5萬元
“吃了幾十年花椒,到花椒基地現場采摘還是第一次,很有意思!”6月15日上午,大英縣鄉村旅游扶貧系列活動暨通仙鄉首屆青花椒采摘節啟動。60歲的遂寧市民羅阿姨和10多位姐妹跟著旅游大巴來到通仙鄉高山村青花椒基地,在當地椒農和美麗的“椒小姐”引導下,拿起剪刀,剪下一串串飽滿的九葉青花椒。
和羅阿姨一樣興奮的還有200多名來自達州、南充、遂寧等地的游客。當天,他們乘坐5輛旅游大巴來到高山村青花椒基地,在體驗了青花椒采摘后,不少游客購買了青花椒等土特產,兩個小時的交易額就達到5萬元。
旅游大巴和游客的到來,讓通仙鄉農民嘗到了甜頭。華延村村民鄧秀芳高興地說:“我帶來的80多斤青花椒都賣完了,賣了1000多元!”今年,她家的青花椒剛掛果,估計有1萬多元收入。
讓通仙橋村村支書曾光強高興的是,不僅賣了50多斤青花椒,自家的100多只土雞蛋也被一搶而空。順和村第一書記唐勇告訴記者,兩個小時不到,順和村村集體就賣了160斤青花椒。
產聯式合作社
帶動農民種植積極性
在通仙鄉,說起種植青花椒,家家戶戶勁頭都很大。自2016年下半年開始,通仙鄉成立了11個青花椒產聯式合作社,采取“企業+村集體+農戶”的方式,即企業提供種苗和技術,包銷產品,農民種植,村集體監管。三方投入,三方獲益。
“2016年,我們家加入合作社,這兩年先后種了7畝青花椒,今年剛掛果,估計能產1000多斤,賣1萬多元錢。”鄧秀芳告訴記者,全村人種植青花椒的積極性可高了,“一般畝產1000多斤,按照6元一斤算,一畝地有七八千元的收入。”
在產聯式合作社帶動下,通仙鄉青花椒發展迅速。目前,通仙鄉已發展青花椒3500余畝,建成青花椒標準示范園16個,培育50畝以上家庭農場4戶、家庭示范種植大戶39戶,成功孵化產業龍頭企業2家。創建了“通仙九葉青花椒”產業品牌和“通仙綠品”公共區域品牌,開發了蜀鑫香鹵牛肉、青花椒油、青花椒調料等旅游商品。今年,全鄉花椒總產量預計達60萬斤,產值360余萬元,加入產聯式合作社的戶均增收1500-2000元。
發展鄉村旅游
拓寬農民致富路
“如果說產聯式合作社帶動了農民種植青花椒的積極性,那么鄉村旅游專業合作社的成立,則進一步讓農民嘗到了農旅結合的甜頭。”通仙鄉黨委書記何時雨表示。
2017年,在大英縣旅游局指導下,通仙鄉高山村成立了大英縣高興鄉村旅游專業合作社,打造鄉村旅游后備箱基地。鄉村旅游合作社通過和旅行社合作,致力于旅游線路打造和旅游產品開發。
“通過旅行社帶游客到高山村,體驗青花椒采摘,不僅帶動了青花椒銷售,還帶動了土雞土鴨土雞蛋等的銷售。”高山村第一書記王剛介紹,15日當天,僅高山村村集體賣青花椒就收入2400多元,全村收入1萬元左右。
在何時雨看來,產聯式合作社讓農民解決了技術難、銷路難問題,企業解決了租地難、管理難問題,實現了互利共贏。而鄉村旅游合作社通過和旅行社合作,打開游客市場,為農民拓寬了致富路。下一步,通仙鄉將進一步加大農旅融合,擴大青花椒種植面積,依托青花椒主導產業,將通仙打造成為康養健體目的地、鄉村旅游快樂地、現代農業體驗地,讓通仙鄉成為真正的“綠海通仙”。
(蔡志凌)
興城、綏中獲得2017年度省農建“大禹杯”
壽昌社區開展三月學雷鋒大掃除
全市宣傳部長會議強調 迅速興起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熱潮
無現金支付,你能堅持幾天?
“女兒”在國外發微信急用錢,青島一媽媽被騙3萬元
通仙青花椒農旅融合 收獲麻味幸福
濉溪縣安監局三措施開展“清網”專項行 動
桑植縣涼水口鎮李家莊村黨員群眾講習所2018年第一期講習班
紀南鎮表彰“脫貧明星”目前全鎮3107人脫貧
威海市人大常委會視察綜合保稅區建設情況
我市貧困患者看病不再難
[邛崍市]邛崍市舉行太極拳三級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
工行泰安高新支行明確四項專項整治措施 嚴防四風問題反彈回潮
市規劃國土資源局召開大調研動員部署會
副縣長李進有到縣一中現場督導項目建設
踏青賞花
市領導會見參加我市第二屆 旅發大會重要嘉賓
《巴中市預算穩定調節基金管理辦法》 出臺
廣寧縣:創新實施清單公示制度加快新農村建設
白廟鎮著力推進貧困戶“五凈”助力百日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