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光谷生物城涌現了“稻米造血”等一批世界領先的創新成果
長飛生產車間內,工人們正在加班加點生產 記者任勇 攝
4月23日訊(記者肖娟 李佳 陳誠 通訊員柳青 舒敏慧 方萍 高柯夫)“我們這么大的國家,不能做其他國家的技術附庸” “我們國家要強大,要靠實體經濟”“我們自己的飯碗主要要裝自己生產的糧食”,習近平總書記的諄諄囑托,擲地有聲。
這是中國新時代創新驅動發展思想在武漢的震蕩,念念不忘,必有回響,牢記囑托,新舊動能轉換、創新驅動產業升級,已然在武漢這個國家中部工業重鎮成為現實。
堅定不移走自主創新之路
“中國唯一”技術成果大量涌現
4月11日,海南博鰲,習近平總書記接過一顆磁控膠囊胃鏡機器人仔細端詳,這是中國自主知識產權、世界上第一臺能夠精準查胃的膠囊胃鏡。
這枚“世界第一”的健康“利器”,正是在武漢開始自主研發。
時間回到5年前,武漢光谷展示中心,烽火科技、長飛光纖、安翰光電、高德紅外、智能鳥無人機、3d打印……總書記一次次駐足,與企業家們認真交流。
安翰光電創始人肖國華記得,總書記和他握手后,目光便投向了他手中小小的膠囊。
總書記拿起小拇指大小的“膠囊”詢問:“過去這種技術都要依賴國外進口。你們的技術是自主創新嗎?”得到肖國華肯定的答復后,總書記鼓勵說:“掌握核心技術很難,但這條路必須走。”
“總書記放心,我們一定堅持走創新之路!”對總書記作出的這句承諾,肖國華所在的安翰光電團隊,用行動在落實。
膠囊大小的內鏡機器人體內,集成了300多個精密元器件,濃縮了80多項科技創新專利。目前,安翰光電在研膠囊機器人產品已經達到了數十種,振動膠囊機器人等治療型新品也即將投入臨床。
肖國華說,在創新的賽道上,中國企業所扮演的角色已經悄然發生變化,從跟跑者,變成并行者,甚至領跑者。
5年來,光谷展示中心里,習總書記曾走過的企業展臺,已經全部煥然一新。自主創新企業和向世界給出“中國方案”的技術名單在不斷增加:
銳科激光,持續引領中國高功率光纖激光器發展,成為“中國唯一”,打破國外壟斷,5層研發樓創造的高新技術產值高達6億元;禾元生物,全球首創“稻米造血”技術,植物源重組人血清白蛋白注射液已進入臨床研究。
新經濟新動能層出不窮
國家新舊動能轉換的希望在武漢勃發
4月11日,國家存儲器基地,芯片生產機臺搬入。今年10月,中國首批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32層三維nand閃存芯片,就將在武漢光谷實現量產。
信息化時代的“工業糧食”,正在光谷加速自主研發、生產,力爭10年后,不懼國外存儲芯片巨頭的競爭。
與此同時,武漢天馬、華星光電、聯想、華為等,都在光谷深耕,“芯-屏-端-網”萬億信息化產業集群崛起,瞄準信息技術核心,改寫國家缺芯少屏歷史。
回望1890年張之洞興建漢陽鐵廠,195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在漢開建首個特大型鋼鐵聯合企業,武漢曾支撐起國家經濟發展的鋼筋鐵骨。前后兩個甲子時空穿梭,武漢依托東湖高新區,悄然完成了從工業化時代到信息化時代的“驚人一躍”。
裹挾著信息時代的銳氣而來,光谷新經濟產業板塊同樣引人注目。斗魚、卷皮、斑馬快跑等一批互聯網“獨角獸”企業領跑,天喻信息、武漢深之度、達夢數據庫、武漢安天等一批“瞪羚”企業涌現;一年30家知名互聯網企業“第二總部”入駐,光谷已成為中國“新網絡經濟”產業的中部聚集地。
“鼓勵新經濟發展,關鍵是營造適宜創新創業的營商環境。”市委常委、東湖高新區黨工委書記程用文說,政府“加碼”,為企業“減負”,方能充分激發市場活力。
年僅4歲,就頂著武漢首家互聯網“獨角獸”的頭銜加速奔跑,斗魚直播在全國掀起了一股“直播潮”。今年4月29日,國際斗魚直播節將在武漢江灘舉行,規模是去年首屆武漢斗魚直播嘉年華的3倍。
“斗魚時時刻刻都在想著創新,我們探索出的直播經濟、網紅經濟,希望在全國乃至全球都形成引領。”斗魚直播創始人兼ceo陳少杰說。
斗魚也是直播界的“發明家”,2017年,專利申請量超過1000件,其中發明專利超過800件,連續兩年發明申請量湖北省排名第二。“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的知識產權強國戰略,讓企業面對異常激烈的市場競爭,更有底氣。”陳少杰表示。
“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
中國企業技術從“跟隨”到“領跑”
5年前,習總書記參觀烽火科技展臺時,企業的最新成果是1根光纖可讓2.2億人同時通話,5年過去,這項光傳輸技術已有全新突破:一根光纖上已能實現135億人同時通話,牢牢占據著世界“超大容量、超長距離、超高速率”光通信系統研究領域的制高點。
烽火科技集團總工程師、副總裁余少華說,烽火牢記總書記的殷殷囑托,堅持創新驅動,累計完成京漢廣等331個國家干線工程、278個城市光網絡,集團總資產、年銷售收入均實現翻一番。
“今年是長飛成立30周年,我們牢記習總書記5年前的囑托,推動實體經濟健康、高質量發展。”長飛光纖光纜股份有限公司總裁莊丹回憶,2013年7月21日,習總書記視察長飛時,充分肯定了長飛“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發展模式,對企業自主掌握核心技術、積極推進國際化,取得全球領先地位表示贊賞。
得知長飛不僅生產光纖預制棒、光纖、光纜,連制造設備都自行研制,包括源代碼的操作系統都實現自主化,習總書記非常高興,說:“你們確實不簡單!”
這讓長飛全體員工大受鼓舞。莊丹說,5年來,長飛公司明確提出立足自主創新,通過創新驅動發展,推動實現“全球第一、行業領袖”戰略目標。作為較早成立的中外合資企業,長飛走出了一條自主創新之路,核心技術從“跟隨”走向“領跑”。
目前,長飛通過自主研發,成為全球唯一同時掌握三大主流光纖預制棒工藝的企業。5年來,長飛光纖預制棒產能由2013年的1500噸擴大到2018年的4000噸,國內最大的供給優勢進一步增強,為“寬帶中國”和“網絡強國”國家戰略的實施提供了有力支撐。
“烽火和長飛伴隨中國光谷成長,正是一代又一代人堅持自主創新,變跟隨為領跑,才會讓國家科技的根基夯實”,東湖高新區管委會主任劉子清介紹,去年,高新區發布“光谷制造十條”,每年安排不低于10億元專項資金,支持制造業創新引領、升級發展。
如果說“漢陽造”曾是武漢重工業時代的榮光,“光谷造”將在新的中國制造向中國質造、智造、創造升級的時代,打造為學習型、創新型、精益型的制造和服務品牌。
碗里裝上自己的糧食
北斗從湖北“落地”織起全國一張網
“我們要用自己的碗,來裝自己種出的糧食。”當年,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專家組成員、武漢大學測繪遙感專家劉經南院士,向習近平總書記介紹了北斗導航的高精度應用,原本4分鐘的內容,講了10多分鐘,總書記聽完頻頻點頭,還打了那個比喻。
劉經南回來反復琢磨總書記的這個比喻,“這就是告訴我們,作為一個大國,涉及國家安全等關鍵領域,一定要能自主可控;一定要有引領性、原創性的科學技術,才能步入強國之列。我們一定要有自己的本事和殺手锏”。
糧食不光能種上,還得保證能收獲。“在2012年北斗區域星座沒有布設完畢前,我們就前瞻性地開展了湖北北斗地基增強工程性實驗網的建設,解決北斗高精度和高可靠應用需求的‘落地’問題。”劉經南介紹。2013年展示給習總書記的,正是最新的試驗情況,當時的北斗經地基增強修正,就能實現車道級的導航應用。
在國家北斗辦統一領導下,聘請劉經南為首席科學家,從湖北試點,到全國鋪開,現已建成包括西藏在內覆蓋全國的1700多個基準站,實現了全國一張網。在劉經南努力推動下,全國已有約六成省份將原來各省建立的gps連續定位服務系統,升級改造為北斗為主、兼容gps的高精度實時定位連續服務系統。
劉經南說,用了5年時間,實現了北斗服務國家經濟建設的目標。未來,伴隨著工業互聯網的推進、電力網改造升級、5g應用的推廣等,北斗還將“+”起更多行業,連通和帶動起更多“一帶一路”國家,提供更高質量的高精度時空位置服務。
中國的北斗系統,不僅造福國民,還通過企業拓展,走入“一帶一路”沿線的東南亞國家。光谷北斗作為唯一將北斗系統成功輸出海外的中國企業,已與泰國、馬來西亞、墨西哥等國開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國際合作,成為了踐行北斗國際化和“一帶一路”戰略的領先者和排頭兵。
自力更生堅守實體經濟
高質量發展“再造一個武重”
“武重不錯,你們是民族的驕傲。”2013年7月21日下午,習總書記在視察武重時的講話,一直激勵著武重集團的所有干部和員工。時隔5年后,武重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杜琢玉每每重溫這句話時,仍感覺心頭振奮。
“自力更生任何時候都不能少,我們自己的飯碗要裝自己生產的糧食”,習近平總書記的這句話,被刻在了武重集團展示廳的墻上。企業還將總書記的講話編成文字,每天早上7時30分在公司廣播臺播放,給所有人鼓勁。
在武重,總書記足足看了40分鐘,看到這家老牌企業堅持自力更生、自主創新,習近平說,工業化之路任重道遠,希望武重能通過技術創新、人才隊伍建設,實現國內外市場占有率的強勁增長。
武重,是我國“一五”時期國家投資建設的156個重大項目之一,曾被譽為“亞洲明珠”,從2011年開始,國內機床行業進入下行狀態,武重集團2012年后營業收入、利潤全面下滑,逐步陷入困境。
幾年來,武重集團圍繞“三去一降一補”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積極止血、扭虧、增效。2016年提前實現扭虧為盈,通過改革攻堅,武重研制出了世界規格最大的28米數控立式銑車床、國內龍門最寬的數控龍門鏜銑床等裝備,展示了重型機床領域的“國家隊”力量。
杜琢玉說,他牢記習總書記“實體經濟堅持干下去”的叮囑,盡管制造業格局面臨重大調整和洗牌,但智能化、數字化、個性化、高效高精、柔性制造及“一帶一路”建設,仍為武重帶來了新的機遇。
“再造一個武重!”杜琢玉說,武重將繼續全面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高質量發展,全力聚焦智能制造,加強科技創新,推動產業結構調整轉型,搶占制造業競爭制高點,朝著將武重創建成為世界一流的高端裝備制造企業而努力奮斗,肩負制造強國重任,再現“亞洲明珠”風采。
鏈接:
黃金水道含金量高了 水陸空港連起世界
群眾辦事跑腿變少了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
生態優先考核更嚴了 保一江清水向東流
人才資金游客都來了 寫鄉村振興大文章
市領導檢查市區邕江防洪排澇泵站建設
拾荒老人為抄近道闖高速 路產員及時勸阻安全帶離
住宅辦黨支部開展學雷鋒·向失獨老人獻愛心活動
大田縣開展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應急救援聯合演練
建行孝感分行傾情打造“勞動者港灣”
自主創新碗里糧多了 新武漢造接踵領跑
人民廣場中央噴水池立體花壇建設獲好評
集賢縣婦聯開展迎“三八” 關愛女性健康進村屯義診活動
周口組織收聽收看全省教育督導暨2018年教育重點工作電視電話會議
節后消化問題頻發 泌特解氣助消化成關鍵
泰斗級木偶大師走了 留下一份“南充情緣”
嶗山迎春節后首個客流小高峰?萬余人爭睹嶗山花海
薌城:兩座過街天橋開建
長假第二天,南岳日接待人數為9.02萬人
劍閣縣以“四個轉變”促審計質量提升
市總工會聯合檢查組驗收芙蓉區工資集體協商工作
前10月我省對歐盟貿易額增長超五成
中國夢——花樣漳州攝影公益廣告系列之”南山水岸飄帶天橋”
浙江舉辦農用無人機操作技能大賽 加快農業“機器換人”
連云區住建局與省農業發展銀行共同查看棚改項目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