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村灣龍燈最高潮部分——老龍翻山。
每年春節,上千名攝影愛好者,都要齊聚郎溪縣建平鎮龍村灣,只為專心等候一組激情的賀歲場景——“老龍翻山”。
老龍翻山,高潮迭起賀新春
2月23日傍晚,郎溪縣建平鎮龍燈表演現場,人潮涌動,氣氛熱烈。遠遠看去,青、黃兩條長龍,在煙花爆竹爆燃的煙霧中飛騰跳躍,引來圍觀群眾陣陣叫好,相機的快門聲不斷響起。
“這就是老龍翻山,是龍燈表演里最為壯觀、難度最大的。”建平鎮龍村灣龍燈藝術傳承人李修順告訴記者,龍村灣的老龍翻山表演,可謂是風靡十鄉八里,周邊各地家喻戶曉。
據了解,龍燈所翻越的“山”,實際上是21張方桌,按6、5、4、3、2、1的桌數疊加成約6米高的“山”,在最上方的一張桌面上置方凳作為山的頂峰,專為龍頭設置。龍燈上山前要繞場三周,邊舞邊拾級而上。當龍頭登上方凳時,也是龍燈舞到了最高潮、最精彩之處。此時鑼鼓鏗鏘,喇叭聲急,鞭炮齊鳴,火銃轟鳴,煙花在夜空中綻放,一片火樹銀花,老龍猶如騰云駕霧般,煞是熱鬧壯觀,令人震憾。隨后青、黃二龍舞滾接應,最后二龍戲珠圓場結束。
據悉,老龍翻山只是眾多節目流程中的一個,龍村灣龍燈將傳統民俗文化、民間藝術與當地風土人情融合,具有故事節目全、民俗傳統性強、玩技獨特等特征。每年初一至正月十五,全鄉巡回表演都讓百姓們大飽眼福,感受到濃濃的年味。
精彩不斷,人文悠然年味濃
“我們來這里,不僅為了拍到精彩的畫面,還為了尋根故里,給子孫們一個交待。”表演現場,杭州市攝影愛好者吳為民告訴記者,每年春節他都要帶著妻小回到郎溪老家,龍村灣的龍燈表演,是他與鄉親們的共同記憶。
據了解,龍村灣龍燈起源于清朝中葉乾隆年間,先由村內黃氏編草龍玩,后開始改玩布龍,至今約有200多年歷史。清咸豐年間至太平天國,因長期戰亂導致人煙稀少,土地荒置,清廷遂有意遷河南、湖北、安慶之民在此安家落戶。他們把中原文化和本土風情相結合。在紓國難、祈太平、求福祉、尋庇佑等宗旨下,衍生了一批民俗文化。龍村灣的龍燈卻是此民俗中最傳統,有規模,獨具特色的一種形式。
“龍村灣龍燈,有著十分嚴格的節目流程和表演形式,屬于非物質文化范疇,內容豐富,底蘊深厚。”建平鎮政府工作人員袁斌表示,龍村灣龍燈首先要進行拜門子儀式,即有河流的從下往上游拜,無河流的自北向南拜;村莊東西直線的,由西向東拜。如遇孝家,龍不進門,在門外拜,而且每一個步驟都有獨特的稱謂。完成神圣的儀式后,才能進行系統的節目演出。演出內容主要有,玩四門、蜻蜓喝水、老龍臥窩、玩公場,最后才是龍燈疊羅漢“老龍翻山賀新年”。(本網記者 項嘉/文 戴巍/圖)
“班班有個圖書角”鄉村兒童閱讀公益助學活動在延長縣啟動
三亞黎族作家高照清散文作品集《黎山是家》出版
市供銷社黨委中心組開展“講嚴立”警示教育和集中學習研討
中央掃黑除惡第7督導組走訪在建住房項目
內江市糧食流通工作會議召開
郎溪建平:龍燈耍上最高臺
全市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召開
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雀鷹受傷落入小區 幸得市民搭救
岳麓區信訪局深入推進學法普法工作
花燈璀璨迎新年
杭州市西湖水域管理處辦公室鋁合金窗戶加裝工程比選公告
杜延安:強化督查整改 回應群眾訴求
300年的祠堂引來盜賊 31只青花香爐不翼而飛
遂寧市審計局黨總支高質量完成2017年黨內統計工作
2小時調處,保潔阿姨領回辛苦錢!
市城管局(綜合執法局)督導檢查夜間市容環境衛生整治工作
圖解: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必須準確理解這3大關鍵詞
復制深圳經驗 擘畫哈南未來——訪哈經開區黨工委書記、平房區委書記劉興閣
兩條地鐵線擬今年動工
青島五十八中榮膺首屆“全國文明校園”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