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長沙10月7日電(記者柳王敏、程濟安)“每逢節假日,游客劇增,是我們最忙的時候。”作為浯溪碑林文物保護工作人員,51歲的楊鐵軍顧不上休息,國慶黃金周期間,他仍肩負著石刻保護和景區安全等工作。
浯溪碑林位于湖南省祁陽縣,是我國現存的大型露天碑林,集中保存了唐朝至民國各個時期的歷代名人書畫摩崖石刻505方,是了解歷史的重要參考文獻,也是稀有的書法石刻寶庫,其中唐大歷六年(公元771年)摹刻的《大唐中興頌》因元結的“文絕”、顏真卿的“字絕”、摩崖石刻的“石絕”,譽稱“摩崖三絕”。
楊鐵軍對浯溪碑林的鐘愛,源自父親楊仕衡。“我從小就臨摹碑林上的書法,父親帶著我實地尋找、保護,我當時很驚訝,怎么石塊上有這么多文字,后來就慢慢喜歡上了。”
浯溪碑林地處湘江之濱,1979年楊仕衡接手保護工作之時,碑林附近是一個物資集散地碼頭,貨物運輸、牲畜散養的較多,楊仕衡帶領團隊開始了搶救性發掘和保護。
“當時已知的摩崖石刻有300余方,我們團隊只有3個人,周邊居民對碑林的保護意識不強,工作經費和基礎設施都不足,工作面臨很大挑戰。”現年83歲的楊仕衡老人對于當時艱苦的工作場景仍記憶猶新。
楊仕衡告訴記者,由于條件簡陋,他們3人只能住在碑林附近的學校宿舍,有時還要在野外搭草棚,沒菜時就吃山里的野菜。
“工具有限,時間有限,我們不分晴雨,有時靠著幾根繩索,有時干脆在山上爬,在荊棘叢生、苔蘚覆蓋的石塊上找,每找到一處,我們都非常激動。”楊仕衡說。
在楊仕衡等人的努力下,浯溪摩崖石刻在1988年被評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已成為湖南省重要的風景名勝區。1997年退休后,楊仕衡還一直潛心浯溪摩崖石刻的保護和研究工作。
1987年底,楊鐵軍正式加入對碑林的守護工作,從開始協助父親尋找石刻,到現在觀察記錄、拍照存檔、清理青苔等,父子二人已接力守護碑林30余年。如今,碑林周圍的交通和基礎設施已逐漸完善,來參觀碑林的游人也越來越多。
“碑林是前人留給我們的珍寶,是我國傳統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我們要好好守護下去。”楊仕衡說。
工行樂山分行不斷提升服務文化內涵
江海法院新型執行團隊模式提升辦案效率
樂山公安與民政部門聯合開展“6.19陽光救助,讓愛回家”主題公益活動
淮北市婦聯“三八”維權月活動精彩紛呈
荔城區:加強危化品經營專項檢查
一家兩代人接力守護書法石刻寶庫30余年
溫嶺市“四確保”強化統計數據質量
在KTV上禁毒課是怎樣一種體驗?學生直呼“漲姿勢”
大英縣委常委、縣委辦主任、縣總工會主席趙維強到天保鎮龍咀子村宣講黨的十九大精神
關于十堰城區市政設施維護期間交通管制的通告
春龍社區文藝晚會獲居民點贊
衡水人科考在南極——“能到南極來,是一種緣分”
暑假和汕尾家長談家教
雙胞胎姐妹同時考上東農 還在同一專業高考成績只差2分 關于雙胞胎,她們說:心有靈犀?不存在的
中小學招生工作尚未開始 家長切勿聽信“小道消息”
夫妻吵架鬧高速 民警勸解化身“老娘舅”
江平到聯系村督導脫貧攻堅工作
2017年我市用電量突破80億度
文明單位開展送溫暖志愿服務活動
創建委員聯絡站工作系列(一):政協委員就在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