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行駛在三峽庫區湖北省秭歸縣兵書寶劍峽水域(4月21日攝)。鄭家峪攝(新華社發)
洞庭湖濕地生態環境不斷改善,目前洞庭湖的自然野化麋鹿已達140多頭(5月23日攝)。新華社記者李尕攝
武漢水上管理處清漂隊在長江漢口段打撈水葫蘆。資料圖片
8月4日晚,“大江奔流——來自長江經濟帶的報道”主題采訪團在長江客輪上組織了一場“夜話長江”訪談活動,邀請有關部委和地方負責同志、部分媒體編輯記者和隨團專家,圍繞宣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從不同角度共話長江經濟帶發展。
保護長江,要下好一盤棋
央視記者李寧:此次采訪活動啟動以來,一路上我們經過云貴川、重慶、湖北、湖南,沿線省市對于恢復長江生態的做法,有不少值得我們關注。
人民日報記者李洪興:如何激發全社會各方力量、各個主體參與到長江大保護中,并帶動更多人,進而形成大保護的抱團力量?
江蘇長江經濟帶研究院院長成長春:“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關鍵在于“共”字。要深化包括政府職能轉變在內的體制改革,完善一體化發展決策機制和咨詢機制,創新上中下游聯合治理模式,實現沿江執法無縫對接,避免違法行為利用地區管轄權的變化而逃避法律責任。比如重慶、四川加強跨境河流湖庫水環境綜合治理,建立成渝城市群等區域大氣污染預警應急及聯防聯控機制;重慶、貴州、湖南、湖北建立跨區域環境保護聯動協作機制和長江上游地區流域水庫水情信息共享平臺,加大流域環境監控力度,在共抓大保護的實際行動中形成“一盤棋”,做到共商共抓共建共享,推動長三角更高水平協同發展。只有激發全社會形成抱團力量,采取共同行動,才能真正實現共抓大保護,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新華社記者曹瀅:2001年,我曾在長江上游做過生態調研。那時走在長江邊上,經??梢钥匆姶笃纳健⒒牡?。時隔17年,我重走長江上游,感到很欣慰,觸目所及都是郁郁蔥蔥的景象。這都說明我們這些年實施的天保工程、退耕還林還草工程、國土綠化工程等生態修復重大工程,對改善長江流域水土流失起到了重要作用。
光明日報記者劉坤:幾天前,我們在中華鱘研究所采訪,研究所副所長說,很多年前,每年洄游到長江葛洲壩水電站產卵繁殖的野生中華鱘有2000多尾,但2013年時已經不足100尾,人類不合理的活動對長江生態多樣性和生物多樣性造成一定損害。近年來,我國通過生態調度、人工養殖等方式,使一些魚類的種群數量得到增加,但長遠來看,最根本的還是要靠修復長江的生態環境。
生態環境部水環境管理司司長張波:為了一地、一時發展而采取的措施,對生態的破壞是無法逆轉的。我們必須貫徹落實“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用長江大保護來推進轉型發展,用轉型發展的成果來提升大保護水平,最終取得長江保護與發展的雙贏。
經濟日報記者張倩:長江上游和中游的經濟發展還是有層次區分的。如何協調各省之間、各區域之間的協同發展關系,做好協同發展的大文章?
國家發改委基礎產業司副司長周小棋:為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經過黨中央、國務院批準,成立了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領導小組,這是協調推進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重大事項。經過與長江經濟帶11省市協商,“1+3”的省地協商合作機制建立,“1”就是由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牽頭的長江11省市協商合作機制,協調解決長江經濟帶目前的一些重大事項,包括生態環境保護、交通基礎設施等問題。同時,經過上中下游各省市協商,成立了三個區域的協商合作機制:一是下游的長三角地區合作與發展聯席會議,是由上海、江蘇、浙江、安徽參加的協商合作機制,解決了很多重大問題。同時,湖北、湖南、江西也成立了長江中游地區省際協商合作機制,再有就是重慶、四川、貴州、云南成立了長江上游地區省際協商合作機制。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阮誠忠:在中央和地方以及當地老百姓共同努力下,上游生態環境得到相當好的保護。上游地區經濟還沒達到中下游發展程度,我覺得有關部門需要推出更多好辦法,在保護生態的同時能讓上游老百姓有比較好的生活質量。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記者張偉:用兩個動物的例子來表達我的感受——第一個是一度滅絕的麋鹿,前兩天在湖南岳陽,麋鹿博士宋玉成告訴我們,2009年,他到那里時只有30余頭,現在發展到了140多頭,他說增長的主要原因是保護區周邊環境變好。另外就是中華鱘,今年5月,有關方面放流了500尾成年的中華鱘,中華鱘繁殖很困難,這次放流的是第一批全人工繁殖的中華鱘,很不容易。
主持人:在前面的訪談中,大家都談到了我們之前想要說的五個方面,就是生態更優美、交通更順暢、經濟更協調、市場更統一和機制更科學。
曹瀅:生態農業的實施在各地千差萬別,怎樣防止出現增加新的面源污染,以及怎樣讓生態農業確保統一的生態標準呢?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李忠:農業面源污染問題已成為影響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的一個嚴峻問題。為了防止農業面源污染,農業農村部開展了相關工作。另外,最近也在推動農藥化肥減量化工作。談到關于生態農業的標準問題,目前我國還沒有建立很完善的農業標準體系,但現在一些協會在開展一些相關認證。
周小棋:當前,推進長江生態環境治理,我們認為要做好相關工作:第一是加強城鎮污水治理;第二是加強化工污染治理;第三是農業面源污染問題;第四是長江船舶污染問題。還有一個就是尾礦問題,長江支流尾礦本身存在的隱患非常大。
王明志:我是來自交通運輸系統的一名退休干部,關于船舶污水問題,這幾年在國家有關部委支持下,大量的老舊船舶、低標準船舶得到治理,船舶污水排放也建立了相關設施。下一步還要繼續推動解決船舶的污水垃圾和沿岸城市接收設施的配套問題。
cgtn記者寧宏:沿岸的一些污染企業、化工企業搬走退出后,會不會污染其他地方?
張波:長江經濟帶是一個區域概念,而長江是一個流域概念。我們一定要形成按流域的一套規劃、標準、執法體系,盡管跨行政轄區,但標準的總原則、執法的總規矩都是一致的,這樣才能化解以上問題。
工業和信息化部規劃司副巡視員周虎:在長江經濟帶建設中,對于產業綠色發展,工信部做了幾方面工作:第一,去年6月,工信部聯合國家發改委、科技部、財政部、原環保部聯合發布《關于加強長江經濟帶工業綠色發展的指導意見》。第二,強化節能、環保的監察,包括固體廢棄物的排查以及專項節能的排查。第三,重點行業治理,長江經濟帶11省市在?;髽I的搬遷改造中做了很多工作,到目前為止,搬遷和改造的企業達700多家,易地搬遷300家以上。第四,支持、指導建設綠色園區。
李忠:關停搬遷改造化工企業,一方面有利于減少對長江經濟帶的污染,另一方面可以促進化工企業發展,推動轉型升級。
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規劃計劃局局長馬水山:長江水利委員會這兩年一直在對長江進行體檢,在體檢過程中發現有這樣幾種病癥:濫采、亂占、亂排。目前,整體上非法采砂、大規模采砂在長江干流基本絕跡,但非法采砂確實還存在如何標本兼治的問題。針對目前岸線的一系列亂占問題,今年以來,長江水利委員會牽頭,從云南一直到上海,對9省市8311公里的干流岸線進行核查,重點核查了3500個岸線利用的項目;關于亂排問題,長江水利委員會開展了專項核查行動,對長江流域8802個入河排污口進行了全面排查,鑒定核定了6092個規模以上的入河排污口,對在飲用水水源地、一級保護水源區和自然保護區域里面核心區的58個規模以上的入河排污口提出整改要求,到目前為止整改了52個,還有6個正在整改。
中國青年報記者王林:圍繞長江流域治理實際上制定了很多政策,比如河長制、湖長制,而且取得了成效。但是,涉及跨行政區域,政策之間的銜接往往就會遇到問題。從體制機制的銜接協調方面可以怎么去做?
張波:跨行政轄區的生態環境保護怎么來做?河長制、湖長制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好的實踐經驗,就是跨行政轄區要建立權威高效的協調機制。比如,云貴川圍繞赤水河的生態環境保護就建立了這樣的協調機制。另外,很多省也在省內建立了這樣的協調機制,浙江、江蘇等6省份都先后建立了協調機制。中央財政會同生態環境部也在推動這件事情,相信接下來跨行政轄區協調機制的建立速度還會加快。
讓黃金水道更順暢
寧宏:一路上,我們看到有的港口在擴建,有的港口碼頭要關閉。怎樣決定什么樣的港口需要關閉,什么樣的可以擴建?
王明志:這幾年,交通部門加大力度,對港口進行綜合治理。據統計,長江已關閉港口959個,有809個改成了綠地。關閉的碼頭基本上都屬于非法經營,設備、條件、防污染基礎設施都達不到國家標準。
湖北省武漢市委副書記、常務副市長陳瑞峰:武漢的長江岸線碼頭在2016年整治前是480座,從2016年開始,武漢按照中央和省委部署,加大力度整治碼頭,到現在已經整治了216座非法碼頭。具體整治過程中,我們對于無證經營的非法碼頭、離水源地較近的碼頭堅決拆除。在武漢的長江核心段,即市區這一段,碼頭盡量遷到主城區外。實在沒法遷、本身就在核心段經營的,進行合并。通過這幾種方式,確實對長江武漢段岸線、碼頭的整治取得成效。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努力,盡快完成碼頭整治任務。
主持人:很多地方都存在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如何協調的問題,應該怎么解決?
陳瑞峰:在看待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關系時,一定要看到生態環境保護蘊含著將來的需求,對未來的發展會有很大推動,可能一時有損失,但從長遠看,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會得到共贏。
長航局劉懷漢:港口是構建長江經濟帶綜合交通立體走廊很重要的組成部分和節點,但目前普遍存在最后一公里的問題。2017年,港口吞吐量24.4億噸,通過鐵路轉運的貨物量只有1.13億噸,也就是說,港口鐵水的集疏運比例只占4.6%。我認為可從以下幾方面采取措施:落實國家關于長江經濟帶的多式聯運以及鐵水集疏運的建設實施方案。港口鐵水聯運的基礎設施比較薄弱的,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鐵水聯運裝備方面要進一步加強。大力培育市場,提高鐵水聯運積極性,在政策上給予支持和引導等。
區域協調,推動高質量發展
湖北日報記者郭習松:在產業布局方面,可能還是有一些重復建設,包括一些產業的搬遷,是不是也需要更高層面去協調。像化工企業搬遷過程中的后續安置等,是否有相應的國家行動方案。
張波:這個問題對于地方確實是一個挑戰,首先要從認識角度理解長江岸線保護的重要意義。在思想認識上,一定要統一到綠色發展上來,積極騰退時一定要統籌兼顧?,F在一個大趨勢就是工業企業要進園區,通過園區建設一些基礎性設施,來降低工業企業的環保成本。只要我們思想認識上統一到中央的決策部署上來,在工作措施上既積極進取又統籌兼顧,總有辦法來化解這些難題。
周虎:從產業轉移上來說,工信部聯合長江沿線省市制定了一個長江經濟帶產業轉移指南,指導各地在符合生態安全的前提下,把東西部的產業發展對接起來,也使得上游區域為保護環境作出犧牲的老百姓能獲得穩定生計和可靠的經濟來源。從產業布局角度來說,資源加工、勞動密集還有以內需為主的產業,主要還是集中在上游區域。下游依托于市場、交通便利的條件和靠近海洋、靠近發達區域的特點,主要發展現代服務業、高端裝備制造業、電子信息等附加值、市場化程度高的項目。
湖北省發改委黨組成員、副主任曹松:今后,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做好三篇文章,第一是山水共治,第二是環境保護,第三是綠色發展,解決好新舊動能轉換的問題。
湖南省發改委黨組成員、副主任王亮方:我們要正確把握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總體謀劃和久久為功、破除舊動能和培育新動能、自身發展與協同發展等關系,實現產業轉型、轉變發展方式,還要出臺支持綠色發展的政策措施和稅收政策。
成長春:長江經濟帶要高質量發展,要培育開放、統一的大市場,在促進要素的流通方面,基礎設施必須跟上,在政策對接方面也要利于市場統一。要引領長江經濟帶11省市在這方面作出積極探索。
《 人民日報 》( 2018年08月06日 10 版)
共建圖書館,大家看過來
省旅發委調研“千里湘江第一灣·萬樓”旅游景區
我市安排部署人防建設工作
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澎湃鄉村振興動能
北部灣三市首個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在防城港市開啟
談見聞,講問題,找對策 夜話長江 共商保護(大江奔流——來自長江經濟帶的報道)
我市舉辦電商與快遞協同發展座談會
魏莊鎮各村開展農家書屋2018年送春聯活動
盛榮華督辦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反饋問題整改工作
敞開校門迎家長 交流分享共成長——南陽市二小家長進課堂活動紀實
湖州開發區向城市管理薄弱環節開刀
中國(山西)人工智能博覽會將于下月開幕
IT軟件工程師失聯7天 原來是外出閉關“禪修”
免費體驗,“翻臉”變強制消費?
民警對旅館進行夜間突擊檢查
市人大常委會召開第三十九次主任會議
太和縣著力消除集體經濟“空殼村”
消除冷熱有別,服務的姿態不妨放得更低些
羊毛溝花海濕地俠客云集 武當少林等400余宗派高手現身
清明小長假出游 線路豐富價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