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新聞網通訊員?楊來?何軍?吳翊生
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如期實現全面小康目標。這是右江區黨委和政府作出的莊嚴承諾。
右江區作為自治區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區),2017年要如期實現貧困縣脫貧摘帽,20個貧困村脫貧出列和6440名貧困人口脫貧,必須要全面貫徹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高點站位、系統謀劃、精準發力,舉全區之力,集中精力啃“硬骨頭”,堅定信心打贏“脫貧攻堅戰”。
右江區“十三五”時期有貧困村40個、建檔立卡貧困戶7299戶27283人,貧困發生率11.3%。近年來,右江區委、區人民政府把“脫貧摘帽”作為首要大事抓緊抓實,立足區情、因地制宜、精準發力,取得了一定成效。2016年全區完成3870戶14565人脫貧、1個貧困村脫貧出列。
開展扶貧攻堅工作以來,右江區研究制定完善的精準脫貧政策體系,打出政策“組合拳”,出臺脫貧攻堅“1+20”系列文件,即《右江區關于堅決打贏“十三五”脫貧攻堅戰決定》《精準扶貧“十個到村到戶”實施方案》《右江區脫貧攻堅大數據平臺建設實施方案》等10個配套方案,明確了以“八個一批”為精準脫貧路徑,以精準扶貧“十大行動”和“十個到村到戶”為重點,確定右江區脫貧攻堅工作總方向和總思路。
同時,創新出臺2016年“雙千”獎補政策、2017年“三業一救助”獎補政策、精準扶貧app軟件等,助推脫貧攻堅?!半p千”即“戶均千元”保障生活,針對貧困戶生活情況,缺什么補什么;“人均千元”促進發展,該資金主要幫助貧困戶修建配套生產基礎設施或購買種苗、飼料、化肥等生產物資。“三業一救助”即“產業扶持”,資金主要用于貧困戶發展產業項目購買種苗、肥料、飼料、修建欄舍等生產物資支出;“就業扶持”,鼓勵建檔立卡貧困戶外出務工和創業,實現貧困戶穩定增收脫貧并可持續發展;“學業扶持”,資金主要解決貧困家庭子女上學所需的相關教育支出費用;“大病救助”,針對農村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實施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精準扶貧app軟件,是一款安裝在手機里的軟件,具有扶貧工作信息匯集、政策發布、供需對接、調度監督、成效評估等功能,主要為各級脫貧攻堅工作人員提供信息查詢、統計分析以及數據采集上報等技術服務。
右江區堅持以群眾為主體,摒棄以往政府大包大攬、包辦代替甚至強迫命令的做法,充分尊重和發揮貧困群眾的主體地位、主體作用,加強扶貧指導、典型引路和教育培訓,增強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信心和本領,破除貧困群眾“等、靠、要”陋習,推動扶貧開發由“輸血”轉變為“造血”,由“要我脫貧”轉變為“我要脫貧”。
基礎設施“換窮貌”。脫貧攻堅,首先要夯實基礎。近年來,右江區緊緊圍繞貧困縣“九有一低于”、貧困村“十一有一低于”和貧困戶“八有一超”脫貧摘帽標準,全面加強路、水、電、房、衛生、文化、教育等方面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推進農村通村提級改造,通屯道路硬化,廣播電視戶戶通,實現所有貧困戶實現寬帶網絡全覆蓋。在2016年投入4.52億元修建228條864.178公里通村屯水泥硬化道路的基礎上,2017年投入4.25億元,重點提級改造20戶以上通屯硬化道路項目91條252公里,續建2016年度老齡油路改造和通屯道路硬化項目185條680.38公里。投入800萬元,實施貧困村小型農田水利工程7個。投入1386.61萬元,實施農村飲水安全提升工程54個。實施農村危房改造任務172戶。做到從根本上解決群眾行路難、運輸難和農業灌溉、群眾飲水安全等問題,為貧困村、貧困戶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產業扶貧“改窮業”。只有“授人以漁”才能真正讓貧困人口脫貧致富,奔向小康。右江區立足本地資源,尊重群眾意愿,結合貧困村和貧困戶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因人而異組織實施,指導扶持每個貧困村發展一個以上特色產業,每戶貧困戶發展一個以上增收項目。一方面以產業扶貧帶奔小康“八大行動”為抓手,進一步做大做強扶貧產業,組織制定了《右江區產業扶貧帶奔小康八大行動方案》,計劃用3年時間,大力發展芒果、甘蔗、油茶、八角、柑橘、漁業、畜禽等特色產業以及產業示范園區建設。由區財政每年安排3000萬元農業產業扶持資金,加大產業扶持力度。另一方面,以示范園區、龍頭企業、合作社為依托,積極探索優化產業扶貧新模式。一是采取“飛地扶貧”模式,強化“園區”帶動。以創建現代特色農業核心示范區為抓手,通過土地流轉、入股分紅、務工等方式助推群眾增收。同時,加大益眾公司、六沙園藝公司等本級扶貧龍頭企業的培育,通過“龍頭企業+基地+貧困戶”捆綁發展模式,帶動貧困戶共同發展致富。三是采取“能人領航”模式,強化“合作社”帶動。積極引導當地能人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就近帶動貧困戶發展芒果、甘蔗、網箱養魚等種養產業,實現了貧困村農民專業合作社全覆蓋。
集體經濟“消空殼”。發展集體經濟是實現農民脫貧致富的有效途徑,右江區按照“一村一方案”的要求,組織各鄉鎮(街道)結合實際制定了40個貧困村集體經濟的發展方案,研究出臺了《右江區發展壯大貧困村村級集體經濟工作實施方案》,計劃每村投入50—200萬元不等作為貧困村村集體經濟收入發展基金,并提出了示范園區帶動、集體養殖分紅、物業租賃、電商助推、光伏扶貧、鄉村旅游、工業加工、股份合作等八大發展模式,其中光伏扶貧、集體養殖、示范園區帶動3個項目作為主要路徑由區級統一實施。到2017年底右江區預脫貧的20個貧困村集體經濟收入將實現2萬元以上。
易地搬遷“挪窮窩”。易地扶貧搬遷是脫貧攻堅的標志性重大工程,是脫貧的重要手段。右江區圍繞易地搬遷安置5222人的總體搬遷任務,精準組織,規范管理,統籌推進搬遷小區和產業園區的建設,努力使搬遷群眾就業有崗位、創業有門路、增收有渠道,真正實現“搬得出、穩得住、逐步富”目標。目前,右江區實施建設汪甸瑤族鄉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項目和“老鄉家園—迎龍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小鎮”項目2個安置點。
教育扶貧“斬窮根”。治窮先治愚,扶貧先扶智。把“絕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貧困而失學”作為教育脫貧的工作出發點和落腳點。實施教育扶貧工程,對全區貧困家庭學生幼兒園免保教費、義務教育階段補助生活費、中職教育免學費、“雨露計劃”補助等,對貧困家庭的中高職在校生,除國家職業教育資助政策幫扶外,在給予考入廣西區外的補助3000元/生,廣西區內補助2000元/生,百色市內1500元/生。對貧困家庭在校大學生實行政府資助、助學貸款、助學金幫扶全覆蓋。同時,加強農村中小學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辦學條件,加強教育管理,提高教學質量,2017年全區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97.5%。
健康扶貧“脫窮境”。出臺針對貧困建檔立卡戶人群的優惠報銷政策,起付線降低50%、報銷比例提高5%;推進住院“先診療后付費”模式,建檔立卡貧困戶患病就醫的免收住院押金先行診療,出院后再結算付費;通過健康扶貧工作“五個一”工程項目,為建檔立卡貧困戶購買了大病商業保險,減少貧困戶重大疾病、災難性醫療支出,最大限度避免因病返貧。2017年度脫貧摘帽建檔立卡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患病人員259人,治療率達100%。進一步解決了群眾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
【精準脫貧】石紅到花垣縣雙龍鎮調研指導脫貧攻堅工作
華安縣推行不動產抵押權預告登記不見面審批
讓城市的發展更有溫度——一論全力以赴爭創全國文明城市
陜西林業綠色產品亮相中國農民豐收節
suv,常州造! 汪泉會見東風汽車集團高層
集中精力啃下“硬骨頭”——右江區脫貧攻堅觀察
高新區拆除違法建設1800余平方米
吉安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吉安市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實施方案的通知
本周六相約“黃河口大講堂” 知名學者教你做合格父母
區委統戰部舉行統一戰線課題調研成果評審會
建始一家林企上榜國家林業標準化示范單位
程序更簡便 馬上就辦妥
靖州2019年度城鄉居民醫保開始繳費啦
市經貿信息委關于公布2017年深圳市“菜籃子”基地名單的通知
社保繳費證明可網上自助打印啦
光明新區光明辦事處查處“雙違”電動車800余輛
短評 激勵廣大干部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的有益探索
無棣縣老年代表隊參加全市比賽勇奪8金
北海市糧食局關于糧食收購許可證有關事項的告知通知
臨沂舉辦沂蒙科技論壇 搭建專家企業直接交流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