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6日下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安徽代表團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安徽廳舉行全體會議,審議政府工作報告并向媒體開放。全國人大代表、亳州市委副書記、市長杜延安在代表團會上作了發言。境內外86家媒體109位記者到會采訪。
杜延安代表在發言中說,李克強總理作的政府工作報告,通篇貫穿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堅持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和高質量發展的要求,是一個走進新時代、貫徹新思想、推進新發展、展示新作為的好報告。我完全贊同和擁護這個報告。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加強面向小農戶的社會化服務”“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讓我們農業大省、農業大市備感振奮、倍受鼓舞。安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三農”工作,強力推進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亳州是典型的農業大市,現有耕地750萬畝,人口646萬,其中常住農村人口311.3萬人、戶籍鄉村人口535.1萬人。近年來,我市堅持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抓手,著力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各項指標和工作位居全省前列。去年gdp增速達9.2%、位居全省第一,現代農業功不可沒。目前全市共有農民合作社14779家、家庭農場4779家、市級以上龍頭企業513家、省級龍頭企業甲級隊12家、省示范現代農業產業化聯合體32家,規模經營面積達420萬畝,糧食、中藥材、食品及農產品加工等支柱產業不斷做大做強,有力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2017年全市實現第一產業增加值210億元,增長4.5%、位居全省第一;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91元,增長9.6%、高出全國0.7個百分點、位居全省第2位。
杜延安代表說,在具體工作中,我市堅持“三個聚焦、三個著力”,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
一、聚焦農業供給側結構調整,著力加快特色高效農業發展。一是大力發展專用糧食生產。深入開展糧食綠色增產模式攻關示范創建活動,建成示范片73個、優質專用糧食生產基地168.3萬畝,成功創建全省首個“小麥畝產千斤市”和“噸糧市”,連續三年榮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單位”。去年小麥畝產1024.6斤、位居全省第一,連續六年畝產過千斤;糧食總產96.7億斤、位居全省第二。二是大力發展蔬果種植業。深入開展蔬菜水果綠色增長模式攻關行動,加強蔬菜水果標準園、特色基地和高效設施產業帶建設,蔬菜水果種植面積發展到211萬畝、總產486萬噸,種植面積和總產均位居全省前列。三是大力發展特色種植業。圍繞打造“世界中醫藥之都”,依托中藥材種植優勢,制定出臺土地流轉規模種植中藥材補助方案,僅譙城區去年三個月內就一次性流轉種植中藥材9.7萬畝,全市種植中藥材116.3萬畝、其中標準化種植30.5萬畝,6萬畝的“亳白芍”種植區被列為第九批國家農業標準化示范項目,我市被列入全省唯一的中國特色農產品中藥材優勢區,亳白芍、亳菊花、亳丹皮上榜“十大皖藥”。四是大力發展畜牧養殖業。深入開展畜禽養殖標準化示范創建,創建國家級示范場11家、省級19家,畜禽規模養殖比重達83.1%。五是大力推進農村綜合改革。“金農易貸”榮獲全國農村金融十佳品牌創新產品稱號,“532”小額貸款保證保險入選中國保險扶貧產品先鋒榜,渦陽縣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試點工作中期評估位居全省第一、累計發放貸款3.6億元,有效緩解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貸款難問題。同時,我們同步推進農村產權交易市場建設,完善土地確權登記頒證數據庫,開展村級集體資產股份制改革試點,現代農業發展活力競相迸發。
二、聚焦農業經營方式創新,著力提升集約化專業化水平。一是持續健全政策支持體系。設立每年1.5億元農業產業化發展專項資金,疊加補貼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去年投入1.2億元支持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建設標準化農機庫棚300個、規模養殖生態循環示范場16個、糧食烘干設備72套、蔬菜水果冷藏庫65座。二是加快培育產業化聯合體。堅持以龍頭企業為核心、合作社為紐帶、家庭農場為基礎,大力培育現代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已創建現代生態農業產業化示范主體80家、聯合體82家。三是強力提升農業機械化水平。加大農機購置補貼力度,兩年投入13.6億元扶持農民購買農機2.7萬臺,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90.1%,農機總動力993.3萬千瓦、位居全省第一。四是大力推廣農機托管服務。按照“托管自愿、有償服務”原則,引導農戶委托合作社對其耕地提供統一供種、統一機耕、統一機播、統一收獲等“四統一服務”,托管服務面積達500萬畝,有效降低農戶生產成本。五是強力打造高素質新型職業農民隊伍。按照“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要求,加強種養大戶、家庭農場主等新型經營主體技術培訓,開展農村實用人才認定,推進“亳州老鄉 請您回家”創業活動,共培訓新型職業農民1.5萬人,認定初級以上新型職業農民5865人;1.2萬老鄉返鄉創業,4.9萬人返鄉就業,投資超500萬元創業項目330個、開工建設272個、建成運營173個,直接帶動農村就業5.1萬人。
三、聚焦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著力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一是做深農產品加工業。大力發展糧油食品、養生保健、主食工業化、食品制造等產業,建設5個食品產業園,入駐企業70余家。依托中華藥都優勢,著力發展藥材加工,形成以安徽濟人藥業公司、北京同仁堂亳州公司、安徽廣印堂公司等為龍頭,集聚160家規模中藥加工企業的產業集群。去年全市521家規上農產品加工企業實現產值821億元,增長15.2%、位居全省第二。二是做活農產品流通業。積極探索“互聯網+農業”的有效實現形式,改造升級國家級蔬菜批發市場,引進北京新發地、中農批、康美等大型企業,建設國家級農產品交易中心,引導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業企業參與電子商務,全年培訓農產品電子商務人才800余人,推動農產品交易線上線下有機融合,阿里巴巴“亳州館”入駐企業301家,建成縣級電子商務服務中心4個、縣級物流配送中心4個、鄉鎮電商快遞綜合服務中心115處、鄉村電子商務服務中心2306個,實現電子商務進農村“兩中心、一站點”建設全覆蓋,全市農產品電子商務銷售額達到17億元。三是做強鄉村旅游業。依托特色農產品、田園風光、鄉土文化等資源,利用美麗鄉村、現代農業示范區等載體,推進農業與旅游、康養等深度融合,高密度舉辦各類鄉村旅游節慶活動,獲評省級優秀旅游鄉鎮4個、旅游示范村8個,央視新聞頻道《新聞直播間》三次直播我市萬畝芍花盛開和林擁城秋日美景。去年全市休閑農業經營收入31億元。四是做亮農業品牌。出臺實施品牌培育和“三品一標”認證獎勵政策,加強品牌培育和宣傳推介力度,全市涉農著名商標達140個、中國馳名商標7個、省名牌產品44個,“三品一標”品牌認證產品451個。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下一步,我們將認真貫徹全國人代會精神,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提高農業創造力、競爭力和全要素生產率,加快實現由農業大市向農業強市轉變。
青瓦
市政協召開第四屆委員會第十二次主席會議
省招辦提醒大學新生 報到時準備好相關資料
時評:微商不能成“三無”產品溫床
中信小米信用卡權益再升級,商城無條件立減 積分五倍翻!
全國人大代表杜延安: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和新型經營主體 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
陽山榮獲2018年廣東省 林下經濟示范縣稱號
賭博窩點藏到網上,參與境外網絡賭博輸掉800萬元,山溝里開賭場漁利市公安局公布一批涉賭典型案例
嘉善縣成功入選國家級農村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縣
1-7月巴中市土地成交價款近45億元
潁東區召開第四十九次區委常委會會議
創新文化發展思維 加快文化衢州建設
除部分門診停診外南昌大部分醫院實施“無假日門診”
強化互聯網思維 注重網絡輿情應對
建華鄉全力保障秋收安全
首個公共停車場年底開放
局黨委委員、副局長馬莉萍同志為機關五支部、直屬分局、一分局、納服局全體黨員上黨課
青島醫療用血費用報銷新規:這個群體可獲終身報銷
廣東首個粵菜師傅工作室落戶從化
懷遠縣心連心慈善協會舉辦2018年會暨會員聯誼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