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載追尋,今朝終夢圓。在第五屆全國文明城市名單中,山東濟南位列省會城市榜首。這塊沉甸甸的金字招牌,既承載了城市發展的需要,也遵循了當地群眾的夢想,更體現了濟南這個城市的努力。
近年來,濟南市委、市政府始終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過程中提出“為民、靠民、不擾民”理念,將其根植于心、踐之于行,700萬市民攜手做文明創建的參與者、文明言行的踐行者、文明城市的守護者、文明社會的擔當者。
拆違面積是去年40多倍,造綠面積達183萬平方米
創城不是涂脂抹粉只為做亮“面子”,而是做實“城市發展美好,人民生活幸福”這個“里子”。山東始終堅持創城“為民、靠民、不擾民”理念,讓全體群眾參與其中、樂在其中、受益其中。
臨建違建成片,基礎設施滯后,“大縣城”“土里土氣”一度成為省會濟南的尷尬標簽。
今年1月,濟南史上最大規模拆違拆臨、建綠透綠行動啟動。按照“先政府后個人,先黨員后群眾”的原則,先啃硬骨頭,堅持依法拆違、有違必拆。山中的野別墅、路邊伸出的違建“舌頭”、違法廣告牌等一一被拆,取而代之的是紅花綠樹、文化長廊、健身廣場。
今年以來,濟南市共拆除違法建筑6萬余處3000多萬平方米,是2016年拆違總和的40多倍,建綠透綠竣工面積183萬平方米,城市形象煥然一新。
拆違拆臨,濟南不讓任何一個家庭流離失所,不讓任何一個人失去生活來源。在液壓錘不斷破碎的鋼筋和混凝土背后,上演著一個個暖人故事。
接到拆違通知那一刻,張建軍才知道自己的店面是違建。歷下區燕山街道工作人員主動找到張建軍,幫其找到新店面。如今,客流量比以前還多。
濟南還扶持、新建一批新的室內農貿市場、便民早餐店、社區蔬菜店,并將其全部發布上網,手機一點,一目了然。
城市治理堅持問題導向
“路口文明是城市文明的縮影,涵養路口文化,培育路口文明必須抓小抓細。”濟南市交警支隊女子中隊副中隊長李敏說。
為改變交通秩序差、行人與非機動車不遵守信號燈、機動車不禮讓行人等不文明行為,濟南在主要路口安裝人臉識別系統,對行人闖紅燈行為進行抓拍、處罰并曝光;開展文明交通進校園、進機關、進社區等活動,讓文明交通理念深入市民內心。濟南市文明辦更是使出“大招”:違法行人和違法駕駛人所在單位屬于文明單位的,將作為扣分項納入文明單位的考核評比。
“現在比以前輕松多了,車讓人、人守法正成為習慣。”年過六旬的交通志愿者袁雨田說。經過半年努力,濟南路口行人、電動自行車違法和機動車不讓行人斑馬線違法率分別下降28.6%、36.7%、79.3%。
濟南還組建了市民文明巡訪團,開辦了“創城啄木鳥”和“曝光臺”等欄目,對各類不文明行為進行曝光。
文明創建永遠在路上
濟南在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細落小落實上狠下功夫,組織主題教育實踐、公益惠民演出、網絡互動交流等各類活動3萬余場次,廣泛搭建誠信建設、節儉養德、文明旅游、排隊禮讓等文明創建載體。
“有困難找志愿者,有時間做志愿者”。濟南這座700萬人口的城市,注冊志愿者63萬人,他們的忙碌身影和微笑臉龐成為這座城市一道亮麗風景。近年來,濟南共有30人當選全國、全省道德模范,66人榮登“中國好人榜”。文明的基因已深深浸潤于市民心中。
文明創建只有起點,沒有終點。創業維艱,守業更難,文明創建,永遠在路上。
文明城市創建工作要常態化,目前濟南已經下發《關于推動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常態化的實施意見》,將創城標準轉化為全市各級黨委政府的常態長效工作目標,鞏固提升創城成果。
每周鍛煉一小時 減緩大腦衰退
茂名市法律援助處駐邊防支隊工作站揭牌
湖南5A景區高速出行指南出爐 趕緊轉給要旅行的TA
市四套班子領導慰問 防抗臺風和高考服務保障一線工作者
春色滿園關不住,又是一年梨花開
人民日報點贊濟南:給百姓文明美麗的家園
第16屆“建橋杯”中國女子圍棋公開賽開幕
2018十堰網絡春晚開始網上展播市民可關注十堰發布微信為喜愛的節目投票
這架無人機,能帶著包裹從武漢往返上海
“普法驛站”借閱機亮相橋東法院
志愿者撿拾垃圾
春節重點時段空氣質量良好 10萬余人參與“禁放”管控
寧波一班主任用書信體評語打動了一撥撥學生
坐著飛機游紹興
五糧液狠抓落實確保2018年“開門紅”
重溫軍旅生活
懷遠縣多部門聯合開展安全隱患大排查大整改專項活動
清明小長假 武漢三大火車站地鐵客流超春運
接到電話警惕“猜猜我是誰”
法國蓋亞克市代表團來宜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