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假期,央視新聞頻道、央視英語頻道(中國國際電視臺)對陜州地坑院民俗文化進行輪番報道,累計播出44次、時長達180分鐘,讓世界看到陜州地坑院。在宣傳的強勢推動下,陜州地坑院累計接待游客31.55萬人次,日均接待游客4.5萬人次,最高峰值達5.76萬人次。陜州地坑院游客接待量、旅游綜合收入均創歷史新高。
今年春節期間,陜州區圍繞“來陜州過大年,看地平線下燈火盛宴”的燈會主題,以地坑院為載體,以傳統文化為內涵,重磅策劃陜州十碗席、陜州鑼鼓書等民俗文化活動,全力打造陜州燈會文化品牌,吸引大量游客前來游地坑、賞彩燈、泡溫泉,全區旅游消費市場異常火爆。
2018陜州燈會呈現出了整體效果鋪天蓋地、文化元素貫古通今、設計布局上下聯動三大亮點。燈會融合天鵝之城、崤函風貌、甘棠歷史、農耕文化、忠孝文化等元素,推出三大燈組板塊,用彩燈藝術講述陜州故事,彰顯地方文化特色。陜州燈會更加堅定了陜州人民建設文化強區、打造文化高地的信心和決心,激發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
春節期間,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新聞頻道、財經頻道、紀錄頻道、中文國際頻道、軍事農業頻道以及中國國際電視臺等紛紛聚焦陜州,先后有1520余篇(條)相關內容見諸各級新聞媒體,全網綜合點擊量1200萬人次,全網曝光量2.1億人次。
受地坑院景區帶動,春節假日期間,陜州區各類賓館酒店客房平均入住率達到93%以上,城區星級賓館、商務酒店在春節前就早已預訂一空。淺水灣、金浪溫泉、御海溫泉、天鵝溫泉等中小型溫泉酒店以及溫塘村家庭溫泉旅館也賓客爆滿,累計接待游客超過4.6萬人次,餐飲、住宿、娛樂等綜合收入1000余萬元。沒有發生一起旅游安全事故,實現了“安全、秩序、質量、效益”四統一的目標。
陜州地坑院火爆的旅游態勢,在讓更多的人了解傳統文化、享受豐富的精神食糧的同時,也帶動了經濟發展,為文化遺產保護提供物質保障。目前,陜州區累計從事鄉村旅游相關產業1200戶5600余人,人均年增收8600余元。其中,陜州地坑院景區開業以來,有效帶動周邊的曲村等10余個村群眾致富,累計有820戶從事農家樂、手工剪紙和售賣土特產等,年人均實現增收1.8萬元。
陜州區依托厚重的歷史文化民俗和優美的自然山水,全面整合、深度開發地坑院、礦溫泉、崤函古道、空相寺、甘山等旅游資源,精心打造“陜州燈會”“陜州十碗席”“陜州鑼鼓書”等文化名片,全力助推陜州文化高地建設。
省農洽會籌備工作啟動
大連:2018年上半年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257起
蘇州市修改4件廢止9件政府規章
謝學龍到道童村調研脫貧攻堅
深化扶貧協作合力脫貧攻堅
這個春節,陜州地坑院大賺“眼球”
奉賢南橋鎮開展2018“瑞犬旺春”迎新生肖撕紙(紙藝)大賽作品評審活動
泰安市政協原黨組成員、副主席譚業剛接受審查調查
禪城20項公證業務手機可辦
我市前三季度出口貿易持續增長
包河率先試點,合肥公共機構將強制實行垃圾分類
讓老百姓少生病少負擔看好病
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培養綜合型人才 市政協委員青少年宮主任孫志國
情系“馬路天使”
浦東新區舉辦“發揮行業協會商會作用 助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論壇
著力推進建成與小康社會相適應的現代郵政業——專訪淮北市郵政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石峰
滿弓之勢從何來
北京2018年上半年科技創新成績單:“菜心”企業創新多 科技領銜新經濟
[武侯區]巫敏主持召開武侯區委七屆第46次常委會
“雞毛蒜皮”小事引爭執 三莊六旬老太被打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