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華大首次發現“懷雙胞胎”基因,或可測后代身高
深圳新聞網訊10月10日,華大在深圳國家基因庫正式對外發布一項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中國人基因組學大數據研究成果。這是由中國科學家主導,歷時兩年,對14萬余中國人的無創產前基因檢測數據進行深入研究后,首次揭秘中國人群基因遺傳特征的科研成果,也是由華大主導的"百萬人群基因大數據研究"項目的首秀。
據了解,華大研究團隊選取了14萬余例無創產前基因檢測數據展開了群體水平的研究,成功構建了包含904萬個多態性位點在內的中國人基因頻率數據庫(cmdb),其中約有20萬個多態性位點屬于首次發現,這是目前正式發表的最大規模的中國人群基因頻率數據庫,研究成果發表于最新一期的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細胞》中。
研究表明南方人免疫力更強
研究小組確定了6個在地區緯度方向上受到強烈自然選擇的基因,它們在基因頻率上呈現明顯的南北差異,充分展現了飲食、氣候、病原體等環境因素對中國人群的演化所起到的選擇作用。
▲6個在中國受到顯著自然選擇的基因位點。
比如,由于古代在北方、西北等地區如新疆、青海和內蒙古等省份可能由于蔬菜獲取比較困難,導致生活在這些地區的人們肉類攝入比例較大,因此,促進脂肪代謝率的等位基因在這些地區有明顯富集的趨勢。
與機體免疫功能相關的編碼了紅細胞補體受體 i的基因 cr1呈現了南方富集的現象。古代中國南方被稱為南蠻瘴氣之地,自然環境惡劣,病原微生物尤其是瘧疾盛行,因此對于生存于該地區的人在免疫力方面有較高的要求。
此外,與耳垢干濕、體味(如狐臭)、大汗腺分泌等相關的 abcc11基因,也呈現了明顯的南北方選擇差異。除了部分廣西、廣東和海南的中國人沒有這個基因突變之外。絕大部分的生活在北方溫帶氣候地區的人們都有這個基因突變,突變結果表現為干性耳垢、體味較小、大汗腺分泌較少,這樣可能更有利于北方的生存環境。而在炎 /悶熱的南方,則沒有這方面的自然選擇壓力,從而使野生型基因在南方長久地流傳下來。
1
2
下一頁
全文閱讀
花林寺鎮|專家進村指導蔬菜藥材種植技術(圖)
關于張騫大典籌備策劃服務采購項目成交公告
王宏微調研長河流域生態環境治理情況
開封第一河務局開展“喜迎三八 巾幗植樹”活動喜迎三八節 巾幗植樹忙
村民健康的“守護神”——記泰和縣沙村鎮鄉村醫生傅傳忠
華大首次發現“懷雙胞胎”基因,或可測后代身高!
貴陽市人民政府令(第55號)
國慶前后,舟山13家商企吸金4970萬元!餐飲、車市最吸金
廣豐鄉村游小而精小而特小而美
呼和浩特市工商局玉泉區分局多措并舉開展“老年體驗店”專項檢查行動
天心區青園街道關愛育齡婦女,把愛帶回家
十巫高速竹山段建設快速推進 力爭2021年全面建成通車
鳒魚洲將迎來發展新機遇!東莞近期重點開發鳒魚洲中部和北部
利州區“三加強”抓好項目投資保障工作
3000市民徒步賞桂城夜景
西安澇峪一處山體發生滑坡 58戶群眾被安全轉移
青山綠水100多平方米庭院 符合條件的來“田園養老”
慶三八“夕陽紅”活動
粽香飄警營 軍地大聯誼
長春紅旗街商圈發生火災 墻壁熏黑玻璃破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