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作為世界旅游目的地城市吸引著眾多國內外游客的光臨,圖為外國游客參觀武侯祠 本報資料圖片 張青青 攝
目前,成都正日益成為全世界游客向往的重要旅游目的地。在萬事達發布的2017年全球20個增長最具活力旅游目的地榜單國際入境過夜游客數量增長排名中,成都位列第二名;在美國國家地理學會出版的《國家地理旅游者》2017年度21個必去的旅游目的地中,成都成為我國唯一入選的旅游目的地。
未來,我市將如何建設世界旅游名城?市民和游客又能享受到哪些旅游服務呢?日前,市旅游局局長多央娜姆、成都大學教授諸丹做客《新天府會客廳》,就相關熱點問題進行了解析。
旅游業 提升市民幸福感的重要指數表
“成都既有現代都市的快節奏,又有休閑城市的慢生活;既有傳統文化的優雅從容,又有現代文明的前衛時尚。成都擁有a級景區89個,4a級以上景區43個,世界遺產2個,是一座有3000年左右建城史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多央娜姆介紹道,無論是風景宜人的自然風光,或是品種多樣的地方美食,又或是別具韻味的巴蜀文化,每一樣都是這座城市遺留的瑰寶。
旅游業對成都的發展有哪些作用和意義呢?在多央娜姆看來,在未來,旅游業作為成都經濟新引擎的作用將日益凸顯;旅游業將成為提升成都市民幸福感、獲得感的重要指數表。旅游業可以帶動相關產業發展。旅游業擁有強勁的產業關聯度和輻射效應,可以帶動餐飲、交通、體育、教育、文化、科技、商貿等相關產業發展。據統計,與旅游相關的行業、部門已超過110個。旅游業還是美麗產業、健康產業、幸福產業。人們通過旅游,可以獲得幸福感和滿足感。
不僅如此,旅游業可以扶貧富民。“鄉村是成都最具人情味,也是成都最有休閑價值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多央娜姆分析道,在發展鄉村旅游的過程中,通過對貧困地區的民宿、農家樂等進行升級改造,對鄉村公路、廁所等旅游公共服務設施進行建設,對鄉村特色商品進行開發和營銷,對鄉村旅游進行宣傳推介,對鄉村旅游從業人員進行培訓等工作,逐步使貧困村村民摘掉貧困的帽子,走上富裕的道路。
此外,旅游業還可以促進國際間人員往來和文化交流以及區域發展。“通過促進國家間游客的往來,可增強國家間人民的相互了解和交流。”多央娜姆表示,近兩年,成都旅游加強與成渝、長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的合作。省內,成都旅游發揮首位城市的帶動作用,與甘孜、阿壩、資陽、德陽等兄弟市州,在旅游宣傳營銷、產業發展等方面加強合作。
“八大工程”
助推成都旅游發展
建設世界旅游名城,成都已提出了明確的目標:到2020年,旅游總人數達2.34億人次,旅游總收入達4500億元,旅游業對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的拉動作用進一步增長,占全市gdp比重達到11.24%。到2035年,全面建成世界旅游名城和亞太地區旅游集散地。努力形成旅游經濟充滿活力、旅游業體系完善、世界級旅游產品聚集、匯集來自世界客源群體的發展新局面。
為實現這一目標,我市將實施“八大工程”助推成都旅游發展。“一是促進全域旅游綜合發展。二是強化產業融合,深入實施‘旅游+’和‘+旅游’戰略。三是實施旅游產品結構優化和提檔升級,構建遺產觀光、蓉城休閑、時尚購物、美食體驗、商務會展、文化創意、養生度假七大世界級的旅游產品體系。四是提升旅游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建立健全成都國際旅游信息咨詢體系、旅游集散中心、國際游客購物離境退稅體系、國際化旅游標識系統等,推進國際化預訂、結算和貨幣兌換平臺建設,推進廁所革命,完善強化旅游安全保障等。”多央娜姆表示,此外我市還將促進智慧旅游與創新創業行動、推進旅游綠色低碳發展、加強旅游開放合作、拓展旅游國際化營銷。
對標國際
探索有成都特色的發展模式和路徑
當前,成都正著力提升文化的全球影響力,打造世界級旅游產品體系,建設世界旅游名城,那么對于這樣的高要求、高標準,成都究竟如何對標國際化?對此,成都大學教授諸丹表示,經過多年的探索實踐和發展,成都旅游業取得了階段性的突破和成績,為建設世界旅游目的地城市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我認為,要推進成都世界名城建設要準確把握世界旅游名城的核心內涵,并在此基礎上找準對標城市,發現差距,奮力追趕。同時,要突出著力重點,積極探索建設世界旅游名城的發展路徑。”
在諸丹看來,世界旅游名城是城市國際化和旅游目的地共同發展的產物,一般來講,應具備優質的旅游基礎設施,具備世界級、高品位的旅游資源和產品,具備全域開放、全域旅游,與市民生活場景融為一體的國際化開放空間、擁有國際化的會議(展覽)場館和相關設施、擁有一定數量的國際性的組織(機構)、有完善旅游信息系統、具備便捷的出入境程序、具備良好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應具備友好文明的旅游氛圍、具備現代化的預訂、結算方式及高效科學的旅游監管體系等必要要素。
對于建設世界旅游名城的成都發展路徑,諸丹提出了六點建議:成都可以依托獨特的旅游資源,打造世界級的旅游產品體系;同時強化產業融合,深入實施“旅游+”戰略;還要狠抓重點旅游項目建設,堅持把項目建設作為推動產業發展的核心抓手;要構建基于世界旅游目的地城市的產業生態圈;創新發展體制機制,提升旅游管理服務水平;不斷完善城市綜合功能。在交通、城市公共基礎設施、營銷等方面不斷完善,構建世界旅游名城,建設匹配協調的保障體系。
“旅游名城的建設必須依托成都的資源和文化,因時制宜。通過不同的資源稟賦,不同的文化底蘊,打造不同的旅游目的地產品和服務功能。”諸丹分析道,世界旅游名城建設沒有固定的模式,也沒有統一的路徑,必須根據城市資源環境和發展實際,找出有成都特色的發展模式和路徑。本報記者 程怡欣
原標題:我市實施“八大工程” 助力建設世界旅游名城
詔安四都鎮:舊村升級改造 提升居住品位
阜新市人民政府關于調整一批行政職權事項的決定
市住建局多措并舉積極推進法治政府示范創建
全市縣鄉級新稅務機構統一掛牌
高新區監督指揮平臺奪冠
成都實施“八大工程” 助力建設世界旅游名城
常山查處一起團伙電捕魚案
黑河市畜牧獸醫局開展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工作督導
大力推進新時代防震減災事業現代化建設
全國公安為高考生辦加急身份證6.9萬余張
我市強化民生工程年度考評的指揮棒作用
以馬拉松之名去旅行 眉山推出八條精品旅游路線
晨練有益身心健康
煙臺機械工程學校舉辦中華傳統文化教育講座
渭南發改委召開黨組中心組會議
全城尚讀馬拉松活動等您來挑戰
伊川縣水利局黨組書記、局長趙巖峰:為伊川縣建設全省經濟強縣提供強有力的水利支撐
鄭東新區舉辦生活垃圾分類培訓會
金山區綠化管理部門加強行業精細化管理 推進植物二維碼工作
沈學強就“千企幫千村”精準扶貧行動要求大力引導市場主體投身扶貧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