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葉興桂
新改造的吉水縣城文峰大道是該縣城區的主要街道,街道兩邊商鋪林立,人聲鼎沸。然而,最讓人眼前一亮的不是商鋪、人流、建筑,而是最具人文價值的“古韻文峰”,它充分體現了該縣的文化內涵。
吉水素有“一門三進士”“五里三狀元”“隔河兩宰相”等美譽。歷史上出現過眾多文化名人,歐陽修、胡廣、楊萬里、解縉、劉儼、彭教、羅洪先……這些文化名人為廬陵文化增光添彩,成為廬陵大地的文化瑰寶。
當時在提出改造吉水縣城時,市領導就明確指示,要突出吉水文化特色,弘揚廬陵文化。吉水縣委、縣政府在做改造方案時,就圍繞文化元素做文章。
相傳吉水文風好,是因為吉水縣城東南、恩江邊上有一座名叫“文峰”的山,山頂有一處土堆,土堆上生長著一種竹子,竹子年年會長出竹筍。據說,山上每長出一根竹子,吉水就有一人中進士、舉人,有“文峰山上翠竹多,進士狀元中滿科”的說法。文峰山的旁邊又有九座小山大有緩緩入江之勢,吉水人俗稱“九龍入海”。1636年11月,明朝地理學家徐霞客來吉水考察,游覽文峰山后,在《徐霞客游記》中寫道:“南為巽峰,尖峭特立,乃南皋先生堆而峻者,為本縣之文筆峰。”當地居民稱筆峰山。文峰山不僅集雄、奇、險、綠于一身,而且早已被吉水人視為文風蔚起的象征。名人鄒元標有詩題:“峰頭有筆大如椽,一掃東南半壁天??v倒銀河題不盡,時噓顥氣欲凌煙。”吉水文峰大道取源于文峰山。
吉水縣在改造3.8公里長的文峰大道時,在花壇上,人行道上,都鑲嵌上諸多文化元素。做花壇的路沿石刻上“古韻文峰”,人行道上每隔一段距離就用大石塊刻上吉水古代名人的詩詞和繪畫作品。如楊萬里的小池:“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胡廣的題竹:“疏影渾疑似渭川,修林元不染湘煙。夜深忽覺涼風起,恍惚秋聲到枕邊。”
行走在吉水新改造和新修的萬里大道、狀元路、洪先路、解縉路……你都能感受到廬陵文化元素,品味吉水濃厚的文化氣息。
其實,在吉安這片土地上,各地都把廬陵文化元素融入到城市、鄉村建設之中,彰顯各自的特色,讓厚重的廬陵文化在吉安大地上熠熠生輝。
潁泉區聚焦“五點”深入推進扶貧領域作風建設工作
巴中市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
市財政落實促進外貿回穩向好措施支持外貿中小企業提升國際化經營能力
破敗的磚瓦房內,這名永福男子享受著臆想中的"快活"
我市出臺安全生產新規
文峰街上的文化元素
寧河區舉行慶祝建黨97周年表彰大會
黑河市區兩級禁毒辦深入校園聯合舉行“禁毒龍江行-2018年秋季進校園”啟動暨《毒品預防教育讀本》發放儀式
盲人師傅勞務糾紛遇困難:民警就是我的眼
青島又被央視新聞點贊 7名“文明市民”來自一個“家”
審計促進我市強化定點醫藥機構管理
大學生開展志愿文化旅游服務 守護城市文化記憶
助力國家中心城市建設 融入更多惠濟元素
太原市林業局全面加強干部隊伍建設營造良好干事創業氛圍
湖北銀行隨州分行到駐點村開展精準扶貧
王震主持召開主城區建設改造指揮部專題會時強調
太原住房信貸政策調整首套房首付比例不低于30%
德州召開迎衛復審領導小組會議 陳飛主持會議并講話
泉港66戶貧困戶喜獲分紅
西固加強綠化植物病蟲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