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熱情的太陽炙烤著老寨河兩岸。
門前碧水環繞、綠柳成行,小花園里綠葉紅花、果實累累。“這是剛剛采摘的葡萄,很甜。”整潔寬闊的客廳里,村民張華和丈夫胡衛峰正愜意地享受著剛剛從門前小院采摘的水果。“這一切,都是村集體給俺發的‘大禮包’。”張華自豪地告訴記者,現在她們村已有70戶村民住上了這樣的花園洋房。回憶起多年前的胡橋村,可不是如今的模樣。
30年前的胡橋村一窮二白
“記得剛擔任村黨支部書記的時候,村里欠下的外債大概有3000元。”1985年,胡青舉正式擔任胡橋村黨支部書記。當時胡橋村民的主要收入來源是秋、麥兩季常規農作物種植收入,農民每年人均純收入不足千元。村集體除了每年“村提留”之外沒有任何收入來源,因購買化肥和變壓器、建小學,折騰下來村集體外賬欠了幾萬元。“村民的居住環境很差,有的村民住的還是草房。”胡青舉告訴記者,當時地里只有幾口生產隊時期打的水井,每逢大旱,時常會有村民因澆地爭井而發生糾紛。村里的生產道路、排澇系統也非常落后,一遇到大澇,莊稼就被淹減產,甚至顆粒無收。
興辦企業讓村民初嘗甜頭
面對現狀,胡青舉等人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當時周邊的幾個村子都有特色產業。”胡青舉告訴記者,南街村有食品加工、北徐村有養殖業、龍堂村有蔬菜種植……可胡橋村什么都沒有。
“南街村的酒業、方便面,北徐村的肉類加工等都需要包裝,當時我們就商量能不能在村里興辦幾個加工廠,給周邊村的這些企業提供包裝材料。”和胡青舉在村委搭班子的王德科,從1985年擔任村委會主任,直到2012年卸任。今年65歲的王德科回憶起當年的創業過程,仍歷歷在目。“我們的紙箱廠第一年盈利二十多萬元,不僅把村里的外債還清了,老百姓每人還分到了一筆錢。”王德科告訴記者,后來村里又先后辦起了織布廠、羊毛加工廠、紙盒廠。
謀轉型走上綠色發展之路
1997年前后,周邊的紙箱廠、紙盒廠因成本逐年增高、市場銷售渠道萎縮而紛紛倒閉,胡橋村興辦的紙盒廠、織布廠等也面臨關門停業的危機。1999年,胡青舉等人在河南農業大學教授的幫助下,開始在村里承包土地種植苗木。當時每年一畝地的收入也就不到300元,而他給提供土地的村民承包價格是每畝每年600元。最終,胡青舉等人在村里流轉了30畝土地用于種植綠化苗木。
2001年,國家南水北調工程一次性采購了胡橋村幾百畝的綠化苗木,一下子讓胡橋村在全省出了名。“這成了我們胡橋村集體經濟發展的里程碑,為我們村積攢了一筆雄厚的資金。”胡青舉告訴記者。2004年,胡橋村籌資5000萬元,注冊成立了具有國家二級資質的河南省胡橋園林工程有限公司,專業從事園林綠化工程的設計和施工。
2017年,一個億元村已形成:胡橋村集體企業總資產達到3.2億元,年銷售收入1.7億元,實現利潤4000多萬元,上繳稅金700多萬元。
強化責任落實 加快建設“平安寧德”“清新寧德”
雅康高速道路積雪結冰嚴重 全線管制道路仍未開通
華僑城百棵大葉榕集體“理發”成“板寸”,啥情況?
興山區開展系列活動迎端午
樂山市殘疾人聯合會第六次代表大會召開
綠色發展成就億元村 鄉村振興看胡橋系列報道之一
上海一餐廳只提供手機點單 大爺發飆命服務員報菜名
日照鳳凰小學:讀書節活動炫幸福教育新風采
【提醒】試用期要上社保嗎?哪些錢不能少拿?能延長嗎?
劉子陽主持召開北京市政曹妃甸制造基地項目調度會
我省啟動計劃生育“三金”申報
去年全市新增高新技術企業292家企業總數達到847家
電動車充電,記住這些安全守則
慶“三八” 開展普法咨詢服務
加快建設創新三亞 為建設世界級濱海旅游城市提供強大科技支撐
玩累了喝口茶!湖北發布19條茶文化旅游線路
泉州大力扶持專利代理機構 新注冊登記一次性補助10萬
劉家營鄉四關注做好防汛工作
全省機關黨的建設研討會與會代表來我局調研
為項目建設營造良好環境 譚小平到望城區調研聯點重大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