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新聞網訊 人才是第一資源。近年來,我市緊扣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需求,大力實施人才強市戰略,聚焦發展引才,統籌資源育才,創優環境留才。截至目前,共引進戰略性新興產業領軍人才等高端人才136名,培育各類專業技術人才16.8萬人,全市人才總量達22.9萬人。各類人才紛至沓來、扎根淮北究其原因,除卻美城的人文、環境魅力,這里重才、愛才、敬才的磁場強大。
我市突出人才對加快建設中國碳谷·綠金淮北戰略、奮力實現轉型崛起的引領作用,堅持“引進一個人才、帶來一個項目、興起一個產業”。聚焦鋁基新材料產業,引進中科院院士周堯和、“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王浩偉等來淮創新創業,成立安徽相邦復合材料公司,組建安徽陶鋁新材料產業研究院及周堯和院士工作站,王浩偉教授牽頭實施的陶鋁新材料項目獲批省“三重一創”新興產業重大專項。圍繞新型煤化工產業,與中科院山西煤化所共建潔凈能源與先進材料工程技術轉化中心,引進天津大學許建春“混合芳烴加氫及仿生催化氧化工藝”創新團隊,建立天津大學卓泰化工淮北研發中試基地。瞄準高端裝備制造,依托安徽礦業機電公司柔性引進中科院潘際鑾院士,建立奧可智能再制造院士工作站。
設立50億元“三重一創”產業發展基金、10億元產業投資引導基金和2億元天使投資基金;對引進的國內外高端人才給予最高1070萬元的工作經費;為全職在淮北的高層次人才提供每人每年3—300萬元儲備金……種政策“梧桐樹”,迎人才“鳳筑巢”。不僅如此,我市支持高端人才帶著核心技術來淮北創新創業,2017年3月投產后,卓泰化工依托天津大學建設的200kt/a混合芳烴加氫項目,當年就實現產值4.5億元。
外地人才引進來,如何讓本土人才也成“香餑餑”。近年來,我市率先在全國地級市中率先設立市政府直屬正縣級市職教辦,將全市25所中職學校整合為8所,推動職業教育從“條塊分割”走向“優勢聚合”;投資近20億元建設集職業教育、實習實訓、技術研發等于一體的職教園區,整合4所優質公辦中職學校成立淮北技師學院。在建好培育基地的同時,近5年拿出4500萬元資助技能人才4.5萬名,投入500余萬元建立公共職業訓練基地、就業技能培訓定點機構共39所;建成各級技能大師(專家、技師)工作室189個,“楊杰講堂”被命名為首批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依托職技院校,我市連續4年實施相城“金藍領”萬人計劃,開展“千名技師帶徒弟”活動,實施“訂單式”“冠名式”合作培養,培養“適銷對路”的技能人才。
收入低、租房貴、買不起房……針對大學畢業生的這些痛點,我市開出了吸引力十足的政策“處方”:對今年面向全國重點高校定向招聘的40名緊缺專業人才,提供了為期3年的房租補貼和每平方米不超過10%的購房均價補貼,并在家屬就業、子女就學方面給予相應優惠政策。打造“近者悅、遠者來”的人才工作格局,離不開良好環境和優質服務。我市搭建平臺育才,以中國創翼互聯網大賽等活動舉辦為契機,建成眾創空間和孵化器11個,在孵企業、創業團隊近300家,依托淮北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等本地平臺、4家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和國家、省級32家研發平臺,為人才創新創業搭建“舞臺”提高待遇厚才,市本級人才發展專項投入目前增長到3200萬元,年均增長17.6。近年來,我市還先后開展學習榮譽市民、上海交大安徽陶鋁新材料產業研究院院長王浩偉同志先進事跡,以及“向楊杰同志學習弘揚勞模精神”等系列活動,發放《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服務服務卡》,打造暖才、愛才的人才生態環境。
記者 韓惠 通訊員 許大鵬
中韓(惠州)產業園優勢明顯前景廣闊
副省長張劍飛率隊來岳督辦穩增長
張家界經開區開展2018年一季度結對幫扶活動
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全面部署迎接巡察工作
重慶副市長降級后 老下屬“香港博士”廳官落馬
淮北市著力打造人才集聚高地助力城市轉型崛起
薩爾圖機場候機樓施工改造
堅持節約簡約實用原則加力加速推進項目建設
徐德書率隊督查文明創建工作
強身健體展風采 凝心聚力譜華章
“十一”假期回家收秋
新思想引領新時代 新使命開啟新征程
貴陽:規范和創新工程檔案管理機制為軌道交通工程保駕護航
市委農村工作會議召開
加快建設現代化特色農業強市
奮力譜寫新時代宜賓鄉村全面振興新篇章
抓住最后機會!張學友演唱會海口站五源河體育場售票點繼續開放
水有靈氣城有生氣人有福氣新建區內外兼修提升城市氣質
貴州舉行第九屆“中國統計開放日”活動
市工商局大力推進失信企業協同監管和聯合懲戒工作
海納公司新系統使能源管理更“智慧”
攝影家走訪貧困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