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在澗西區長春社區居民、56歲的姬海彥家里,他和妻子牛秋云正在為父母準備午飯。30多年來,夫妻倆一直和老人生活在一起,白天細心照顧,晚上安頓好老兩口之后,倆人還要外出擺地攤兒補貼家用。
昨日上午,在澗西區長春社區居民、56歲的姬海彥家里,他和妻子牛秋云正在為父母準備午飯。30多年來,夫妻倆一直和老人生活在一起,白天細心照顧,晚上安頓好老兩口之后,倆人還要外出擺地攤兒補貼家用。
白天照顧老人,晚上到夜市擺地攤兒補貼家用
姬海彥和牛秋云是在農村老家經人介紹認識的,婚后牛秋云一直沒有固定工作,靠賣些針頭線腦掙錢。姬海彥從單位下崗后在外打零工,近年,父母的身體越來越差,他就辭去工作,回家和妻子一起照顧老人。
為了補貼家用,夫妻倆晚上安頓好老人之后,再到附近的夜市擺地攤兒,主要賣一些男孩兒穿的衣服。“這幾年大家都選擇網購,我們的生意也越來越差了。”姬海彥無奈地說。
姬海彥的父親姬合峰已經82歲了,由于行動不便,吃飯、洗漱、上廁所都需要專人照顧。白天,姬海彥經常外出進貨,照顧老人的任務就落到了牛秋云身上。“我年齡大了,又走不動,有時候來不及去廁所,弄臟了褲子,兒媳婦也不嫌我臟,洗洗曬曬,沒有半句埋怨的話。”說到這里,姬合峰有些激動,“她說,你當我是你親閨女就行了!”
錢攢夠了,第一件事是給老人裝熱水器
姬海彥全家住的是老房子,面積不大,整體比較簡陋,為了給父母解悶,唯一的彩電擺放在他們的房間里,小小的衛生間里裝著一臺熱水器。
牛秋云說,公公身體還可以的時候,丈夫會定期帶他到澡堂洗澡,還會帶他早晚出門散步。這幾年,外出對公公來說已經成了奢望,因此倆人攢夠錢后,第一件事就是裝上熱水器,方便老人洗澡。
在姬海彥家里,一家人做兩鍋飯是經常的事兒。兩位老人胃口不好,牛秋云就變著花樣給他們做,把燉得很爛的肉和米飯混到一起蒸,再加上青菜、土豆做成“咸米飯”,倆人一口氣都能吃大半碗。姬合峰喜歡吃面食,牛秋云有時就為他蒸包子、包餃子或煮餛飩,然后再給喜歡吃稀飯的婆婆精心做一碗肉粥,自己則和丈夫吃清湯掛面應付。
“我年輕的時候在外面擺攤兒,婆婆在家做好飯,公公大老遠地給我送去,還囑咐我多吃點兒。他們對我的好,我都記著呢!”牛秋云說。
兩位老人平安,就是兒女們最大的福氣
姬合峰說,以前自己的父親還在世的時候,曾來家里住過幾次,每一次牛秋云都細心照顧,滿臉笑意,讓他印象特別深,“一大早起來沖雞蛋茶、烙餅,老爺子很是高興”。
姬海彥告訴記者,妻子對待父母有時候比自己還稱職,妻子性格特別好,母親脾氣急,有時候忍不住多說兩句,可她總是笑著不吭聲,還說笑話哄母親開心。
“每次我干娘說起兒媳婦,都是滿眼笑。”兩位老人的干兒子付振興說,自己雖然和牛秋云接觸不多,但每次來看望老人,都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
姬海彥有兩個妹妹,她們幾乎每天都要回家看望父母,送來吃的、喝的、用的,再陪老人聊聊天兒。牛秋云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雖然他們并不富裕,可是兩位老人平安,就是兒女們最大的福氣。長期以來,孝敬和照顧老人,是她和丈夫最重要的事,他們的心愿,就是希望父母晚年幸福。(洛陽晚報記者 李嵐 實習生 翟俊雅 通訊員 劉凡)
南譙區公安局破獲多起跨區域“掉包”詐騙案件
長沙19家企業招才引智成果豐碩
省皮膚病性病防治院6日在新址開診 舊址不再接診
小小假發絲 牽動致富路
北京市784萬元安居工程專款被挪用
洛陽夫妻倆白天照顧老人晚上到夜市擺地攤兒補貼家用
探營馬鞍山首家成功轉型的敬老院
看內江如何構建“甜城范兒”現代產業體系
合肥首屆夜山明藝術節下月啟幕
城市微改造不能遺忘舊樓外墻
福州金魚“神州行”正式啟動
【美麗南昌?幸福家園系列報道】“以克論凈”為城市深層次“洗顏”
多地樓市下行告別“金九”
IT男2年連做4次腎結石手術 原因竟是長期空腹喝濃茶
市經信委開展全市新墻材企業產品質量專項檢查工作
水利部督察組到我市開展河長制湖長制工作督查
聚焦核心都市圈 華夏幸福邁入高質量增長時代
社旗縣:我縣“三夏”生產、秸稈禁燒暨防汛工作會召開
城區配套全面升級 龍池濱海生態新城強勢崛起
商丘市人防辦組織參加全省人防系統服務型行政執法暨行政執法責任制培訓班